点击数:3274 更新时间:2019-02-27

陈独秀和两个儿子的爱恨纠葛

        在中共“五大”上,他们父子3人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然而,在一年后的中共“六大”上,他们名字却同时消失了,只不过消失的方式不太一样……陈独秀曾言“我的儿子才有资格组织讨父团”;儿子也曾说“不要理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父爱缺席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安庆一诗书寒门。其父亲在他3岁那年客死苏州,后因其叔父陈衍庶无子,陈独秀被过继给叔父做了嗣子。
        陈独秀从小就跟着祖父陈章旭读书。陈章旭是晚清候补知县,性格孤僻古怪,素以威严著称。他对陈独秀的管教尤为严格,每每背不出经书,就拿板子打陈独秀。陈独秀每次挨打,都一声不吭。祖父时常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1897年,18岁的陈独秀迎娶了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晓岚(又名高大众)。1898年,陈独秀有了第一个儿子陈延年。同年,他跟随叔父到东北闯荡。从这之后,陈独秀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
        后来,陈独秀又长年在外留学、闹革命,更是极少回家。即便回家了,他也是忙着和友人高谈阔论,很少与自己的孩子相处。
        除此之外,陈独秀抛弃发妻,与妻妹高君曼私奔,这对孩子们也造成了很深的伤害。
        6岁时,陈延年入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后,他进了新式学校。陈延年自幼身体壮实,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是,他对旧书掌故、新书知识都有兴趣,视野开阔,抱负不凡。他和弟弟陈乔年自小在一起,感情十分深厚。
         陈乔年是陈独秀次子,生于1902年。陈乔年自幼也爱读书,五六岁时进入私塾,加上哥哥陈延年的辅导激励,陈乔年的学业进步很快,也考进了新式学校,并逐渐树立起救国救民的志向。

殊途同归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也像当年的陈独秀一样,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筹办《新青年》杂志,得知两兄弟的心愿,立即将他们接到上海,接受更多的新思想。
        兄弟俩初到上海时,与父亲陈独秀住在一起。但是,陈延年因不满父亲抛弃母亲、与姨母同居,时常与陈独秀发生矛盾,不久便搬出来住了。对此,陈独秀并没阻拦,他对好友汪孟邹说:“他们到外面住,不是坏事。我向来主张靠自已力量创造前途。”
        不过,陈独秀在1917年被聘到北京大学时,他还是托汪孟邹每月支付陈延年、陈乔年弟兄俩各5元的生活费。显然,陈独秀并非没有爱心,只是爱的方式不同,他的初衷无非是要让子女自强自立,在艰难困苦中锻炼成才。
        由于父子间长期疏离,陈独秀对兄弟俩思想上几乎没有影响。在当时中外各种复杂思潮影响下,陈延年和陈乔年一度信仰无政府主义,并参加了无政府主义组织“进化社”,成为吴稚晖的门徒。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成了全国无数青年的精神领袖和偶像。17岁的陈延年却不以为然,他说:“吾父亦不过是新官僚、旧学者而已。读书虽多,而不能为天地立新,不能为万民主命,与文盲何异?”
        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全国展开。这令陈延年、陈乔年心生向往,但他们没有保证金。兄弟二人都没向父亲求助,而是找吴稚晖帮忙。1919 年底,陈延年、陈乔年如愿赴法,就在陈延年 、陈乔年准备赴法之时,陈独秀因在北京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入狱。当时,同乡潘赞化曾问陈延年、陈乔年:“你们兄弟俩对此有何看法?有无担心害怕?
        陈延年回答说:“既作不怕,怕则不作,况这次学潮,含有无产阶级斗争之意义,千古未有,空前复杂的情况下,危险乃意中事,亦份内事,志士仁人,求此机会作光荣牺牲而不可得,有何恐怖之可言?
        潘赞化继续问道:“如果营救无效,你们有何想法?”陈乔年答道:“不过中国又失去了一个有知识的人罢了,固然可惜!”言语之中,虽见父子情薄,但也体现了兄弟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伟抱负。
        后来,兄弟俩在法国时,陈独秀曾托陈公培给他们带了一封信,劝他们放弃无政府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结果,陈延年看完信说:“独秀这个人,你别理他。”
        1921年初,华法教育会突然宣布同勤工俭学学生脱离经济关系,这让窘困的留学生十分不满。2月28日,400余名勤工俭学学生到巴黎中国驻法使馆前请愿示威,遭到警察毒打和驱散……这使陈延年、陈乔年彻底看清了无政府主义的欺骗性和反动性。
        后来,在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积极争取下,陈延年、陈乔年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与父亲陈独秀殊途同归。陈独秀表面上没说什么,内心却对兄弟俩的转变极为欣慰。

同志相称

        1924年,陈延年奉调回国,与时任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团聚。久别重逢的父子没有什么亲热,话也不多。陈独秀没把儿子留在身边,赞成他到当时全国革命的中心和根据地、阶级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地方——广州去历练。
        哥哥南下广东不久,陈乔年也奉命回国,在当时的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领导下,任区委组织部部长,他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之中。
        1926年,陈独秀对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排斥共产党人的阴谋,采取了姑息退让政策。陈延年曾谈起这个时,气愤地说:“老头子(指陈独秀)糊涂,看不出蒋介石的阴谋,看不见工农的力量,竟把无产阶级当作革命的苦力。”又说:“我和老头子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坚决站在党的立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妥协退让政策!”陈延年还曾向陈独秀当面表示不满,进行争论。
        1927年4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陈独秀仍当选中央总书记,陈延年、陈乔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父子3人同时被选为中央委员,这是我党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日常,他们父子间均以“同志”相称,从不论父子情。

两兄弟相继英勇献身

        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在上海被捕。身份暴露后,他被打得几次昏死过去,仍一声不吭,敌人也无计可施。7月4日,陈延年在刑场上因不肯下跪,被刽子手乱刀砍死。蒋介石唯恐舆论谴责,亲自下令不准收尸。
        陈独秀得知陈延年被害的消息后,一连好几天不说话。
        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在这次会议上,陈乔年说:“我的父亲陈独秀同志执行的错误路线,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使大革命失败,党受挫折,而且也使我哥哥延年和李大钊、赵世炎等一批共产党人惨遭敌人杀害,这是血的教训。对国民党反动派只有作坚决的斗争,不能存在任何幻想。”
        1928年2月,陈乔年在调任江苏后被捕。6月6日,英勇就义,年仅26岁。遇害前,他说:“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难友问他,对党对家庭有何遗言?他回答:“对家庭毫无牵挂,对党的尽力营救,表示衷心感谢。”
        在陈乔年被捕前不久,他曾去看望已被解职的父亲。见到儿子,陈独秀非常高兴,但话语间对共产国际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颇为不满。陈乔年有理有据地说:“爸爸,不说共产国际,你自己对汪精卫过于轻信,对大革命失败是负有责任的。你现在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看法也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身上,党必须走苏维埃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才有希望。”脾气暴躁的陈独秀听了儿子的话,竟沉默好久。
         在得知陈乔年遇害后,陈独秀老泪纵横。陈松年和姐姐陈玉莹再赴上海处理后事,国民政府仍然不让收尸。兄妹二人亲眼目睹了二哥陈乔年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悲痛过度的陈玉莹随即病倒,不久也随弟弟去了,年仅28岁。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传到南京监狱,陈独秀托人买酒打菜,并对狱友说:我平生不喝酒,今天要好好喝一杯。他把第二杯酒洒在地上,祭给两个儿子,在喊“延年、乔年”时,不禁失声痛哭……
         1937年抗战爆发,陈独秀被释放出狱。蒋介石想利用他的社会声望,便派说客动员他。陈独秀断然回绝:“蒋介石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不共戴天!只不过现在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不说他就是了。”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摘自《新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