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89 更新时间:2019-03-06

倾情谱写大爱之歌

——记垛石镇支家村朱长安家庭

       

         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争相孝亲敬老,努力帮助乡亲致富,积极开展公益活动,以一颗赤诚的爱心谱写奏响了一曲曲大爱之歌。这就是垛石镇支家村朱长安家庭。

再累也要孝敬母亲

        朱长安的母亲83岁了,看上去却很少相,穿着时尚干净,戒指、耳环、项链闪亮,猜想也就70来岁。“我这个多年的药罐子,身体还这么壮实,多亏儿子儿媳照料得好哇,我简直掉进福窝窝里了!”母亲王林芳满脸笑成了一朵花。
        近几年,长年患高血压的母亲又患脑血栓,虽能生活自理,但每年都要到区医院治疗一段时间,输液、理疗,大夫不让活动,朱长安夫妇就昼夜守在母亲病榻,喂水喂饭,端屎倒尿。后来妻子杨观英就说,咱不能怕花钱,还是把妈送大医院治疗吧。这两年母亲就住省立医院了。前年,母亲在这住了17天,杨观英极尽孝道,以致同病房的人错认为她是婆婆的亲闺女了。
        杨观英侍弄着11 亩责任田,朱长安则经营化肥种子等农资,平时都很忙累。但总挤出时间陪母亲。几乎每晚勾画着这样一幅感人画面:丈夫给母亲洗脚,妻子给婆婆捶背,不时说着白天的见闻,说到有趣儿处,老人家就会“咯咯”地笑出泪花。
        夫妻俩还常陪母亲到德州、威海、济南等地游玩,搀扶着老人到村头看戏,去县城看花灯。“你们忙一天这么累,身体都累瘦了,就别为我操心了。”杨观英听后就轻轻搂住婆婆的脖子深情地说,您拉扯长安不容易,吃尽了苦,还帮我们带大儿女都参加工作了,再忙我们也要孝敬您,再累也不能丢失孝道。

再紧也要扶贫致富

        春夏秋季,方圆几十里的乡亲都会看到,有一位50多岁的汉子辛苦活跃在广袤田野,或教群众怎样科学使用化肥,或指导乡亲们如何把握玉米、小麦种子的播种量,还时不常地讲些庄稼的科学管理技术,这人就是朱长安。
        “朱长安大叔心存善良,总千方百计让村民都尽快富起来。”支家村一位街坊打着手势说,朱长安曾任过几年村主任,总想尽办法筹资清淤更新沟渠,建桥铺路,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奠定了基础。而硬化村里1700米的道路时实在筹不到钱了,他就征得村民同意,每人集资300元,但有6户村民的24000元却交不起,他硬是自己贷款垫付了这笔款。
        后来,一青年担任村主任,自己搞起了农资经营,供货选择“适宜、名牌、高产、最好”的化肥、种子,还揽下了“传技”这个没分文报酬的额外苦差。并对手头无资金的群众实行赊销,冬季再收钱。但有些贫困户实在交不起,只好作罢。但来年他照样赊销给他们,一年年累积下来,8年来已将30多万元的化肥和种子扶持了贫困户。有朋友见他流动资金转不开就贷款,好心劝他说,你辛苦经营这多年,手头比谁都紧,干脆关张停业,收收赊账吧。而朱长安笑笑说,我不能忘记初心,只要大家都脱贫致富,我日子再紧,宁可赔本,也要扶贫致富。妻子杨观英直为他鼓掌。

再忙也要善做公益

        了解朱长安的人都说,他是《爱的奉献》这首歌的忠实实践者。每遇村里谁有红白事,他听说后,一准立马就到,跑腿,记账,为逝者穿衣服,扎扎实实,做得令人满意。
        他家有台客货车,村人拉运建房用料,患病急需用车送医院,从街店往家运菜蔬、米面,他得知后,愉快麻利地给办好,赔功夫搭油钱从无怨言。村民们亲切的称赞他的车为“雷锋车”。
        朱长安还是位“最美月老”,其汗水和心血凝成的红线使40对青年拴实了幸福。
        “长安大哥让俺和媳妇儿破镜重圆,他是俺一辈子的嗯人!”本村青年李吉军抹着眼泪说,小两口因家庭琐事发生口角,媳妇非要跟他离婚,朱长安连续三天找女方及其父母做工作,终使二人重归于好。几年来,朱长安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操碎了心,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30多件,维护了一方平安和谐。
        他助人为乐,善做公益成瘾戒不掉。2014年4月的一天,他刚筹集到5000元急忙去进化肥,刚到村头就听说梁姜氏大娘患癌住院了,他便立马将这笔钱送到了医院。
        “每当家事、生意与公益发生冲突时,无论时间,精力还是资金,长安总是把公益事业摆在首位。”杨观英说,我们一家人都在默默地支持他。  (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