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80 更新时间:2019-04-02

大道如虹 路畅城兴

        近期,“新济阳”微信公众号一篇“K921公交车5月中旬开通!半小时一班,始发创新中学终点燕山立交”的新闻,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广大市民纷纷转发留言点赞,“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大济阳会越来越好!”“太棒了,为老百姓办好事,去市区更方便了。”
         “三桥一隧”加快建设、济滨高铁积极推进、济南绕城高速大北环有了初步规划……近期以来,涉及济阳交通发展的新闻频现报端,这些消息总能令大家为之振奋,引起热议。这不仅表明济阳的交通条件将越来越好,对外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也充分说明济阳人对交通发展的热切期盼,希望撤县设区后的济阳交通更顺畅,去市区更近更快。
         路通民心顺,道畅百业兴。从建设跨河通道到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从公路出行到铁路、公路、飞机齐头并进,从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到市政道路延伸拓展,区委、区政府始终聚焦交通这一重大民生问题,书写了一张回应民生热切期盼、支撑城市跨越发展的交通建设新答卷:2条国道、2条省道、3条高速贯穿济阳;建成市政道路42条,道路总长度近1百公里,农村公路达1500余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路;从济阳到济南6路过河,济南飞机场、济南东站近在咫尺,飞机、高铁出行极为方便快捷。
 

望河兴叹成往事 携河发展正当时
 

         因水而生,因水而名,自1129年正式置县,济阳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56.5公里的黄河穿境而过,更成为济阳独特的资源和特色。
         黄河在给济阳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却以天险阻断了济阳与黄河南的交通,隔出了两片天地。南边,已是高楼林立的都市,北边,还有大量尚未开发的农村。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济阳人,不断加快向南发展的步伐,从改善摆渡条件,到陆续建设东郊、沟杨等浮桥,再到争取建设济阳黄河大桥,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解决跨河交通问题作为重点。2001年正式开始开展工作,2004年审批成功,2008年11月26日最终建成通车,济阳黄河大桥成为济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黄河发展瓶颈被彻底打破。
         近年来,济阳积极加强沟通协调,促进重大交通项目落户建设。随着国道104线扩宽改造,济乐高速、济东高速相继通车,济阳交通条件进一步完善,境内不仅有国道、省道各两条,更有82公里的青银、济乐、济东三条高速穿境而过,设有6个高速出入口,每个镇(街道)十分钟之内都能上高速。发达的公路网,让济阳发展逐步走上快车道。
         市委、市政府携河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更为济阳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携河发展,交通先行,随着一个个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济阳交通优势更为突出:“三桥一隧”积极推进,规划新增跨河通道,过河难问题将彻底解决;济南、济阳两座黄河大桥对济南牌照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出行成本越来越低;济南东站正式通车,济滨高铁加快实施,济南轨道交通R3线远期延伸至济阳,未来济阳交通条件将全面升级,必将成为济南北部新区建设的强力引擎。
 

城区路四通八达 拉开发展大格局
 

         让我们把时针一直往前拨,在历史的沿革中见证济阳城区道路的变化。
         “东关有人喝面条,西门能听哧溜声”“一座县城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几十年前的济阳县城,面积小,路也少。据一位老人回忆,刚解放那会儿,老县城是四面围墙的方形,城中仅有东西路和南北路相交叉的十字路,其余都是小胡同。
         后来,县城慢慢向西向北发展,面积不断扩大,随之修建了的纬一路、纬二路、经一路、经二路等,向西到了华阳路(老220线)就成了县城的边界。
         1995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县城西部建设总面积4平方公里的济北工业区。引凤先筑巢,济阳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一条条道路开始建设,特别是110米宽的开元大街修好之后,打开了县城向西发展的通道。虽然当时人烟稀少,不少济阳人笑称工业区“路灯照荒坡、电线杆子照野坡”,但正因为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道路等基础设施先行,才进一步拉开了城区发展框架,有了济北开发区20余年的跨越发展。
         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使济阳不断积聚着“向上生长”的力量,城市建设不断提速,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