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12 更新时间:2019-04-15

春节随笔

◎马文军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半左右,睡梦正酣时被一阵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惊醒。母亲已经起床。我也赶紧穿衣下床,协助母亲一起收拾厨房,煮饺子,放鞭炮,祭拜先人,完成一些必要的过年仪式。两年未陪母亲一起过春节了,今年老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着母亲新添的皱纹和白发,不免心酸和愧疚。老人对儿女所期所盼并非功名富贵可以替代,陪伴才是最好的孝道。子欲养而亲不待,陪母亲的时间还是太少了。
        天色将明之时,和本家堂哥一起到长辈家磕头拜年。虽说年味已淡了不少,但尊重长辈的风俗仍然要传承下去。路上拜年的人三五成群,你来我往,基本以年龄、辈分和家族血亲划分凑伙。碰到不少童年的小伙伴,一句句问候道不尽浓浓乡情。几位长辈已经逝去,曾经的小毛孩多已结婚生子。唏嘘之间,豁然发现自己已年届不惑。真是日月轮回,世代兴替,无人能奈何得了岁月!
        逆时针绕村一圈,触目生情,不时勾起儿时的回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已经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缩短了东南西北的距离。多数老宅已经消失,盖上了新房,但各家院落基本格局未变。几堵残破的土墙告诉人们这里曾经的贫穷,红砖瓷瓦装饰的高墙大院,门口停放的一辆辆汽车,又毫不掩饰地向人们炫耀今天的富足。
        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中,济阳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老家作为济阳的一个平原村庄,虽面临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但也终于旧貌换新颜,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裕路。去年济阳实现撤县划区,并成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国家战略的重要功能区和济南“携河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老家恰好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发展前景可期。
        经济的发展,自然带来了农业农村农民面貌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是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年轻人除了少数通过考学、经商等方式走出农村,在大城市定居外,留在村里的多数年轻人都已不愿在家务农,更愿选择在县城、省城或北上广打工,挣钱之后在县城或省城买房,过上城镇生活,不愿或已无法再回农村老家居住。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出现,是农村在城镇化浪潮中不得不经历的一段痛楚。
        春节之后,年轻人陆续回城,喧嚣的村落将归于平寂、萧零。再过些年头,如城镇化进一步扩展,这片村落也许会彻底消失。但不管如何变化,这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童年的纯真、少年的烦恼、工作后对生活的思考,都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滋养。记忆可能会模糊,但心灵里,这片土地永远是一块栖息地。                                作者系太平街道刘桥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