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31 更新时间:2020-01-21

汇聚合力 共谋发展 努力实现北部新区建设新突破

——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要(二)

        编者按:1月17日下午,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2位政协委员围绕本地中小企业培育、城市治理水平、壮大民营经济等问题作了口头和书面发言,提出了一批有见解、有深度、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现将发言内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加强物业管理  改善人居环境
区政协常委、区信息(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于  冰

        近年来,随着我区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住宅小区不断增多,小区物业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我区部分小区的物业管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物业管理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小区业主素质有待提高、遗留问题引发物业和业主矛盾,物业公司“代人受过”等。
        加强物业管理的意见建议:一是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监管,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程介入物业管理工作的监管,维护良好的物业管理市场秩序。强化物业管理企业准入资质的监管,完善物业管理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建设,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企业进入业内。强化日常监管,组织不定期巡查,对管理水平低、信用等级差、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的物业公司予以通报批评,建立物业管理行业有序进入和退出机制。二是物业公司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建议物业服务企业在服务上下功夫,突出物业服务的人性化理念,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转变公司的内部机制,开展绩效考核,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礼貌服务、微笑服务,让业主享受到“质价相符”的服务。规范物业管理自身的收费行为,加强自律,树立“诚信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向居民公布服务标准,收费范围、价格,便于居民监督,让业主明明白白消费。三是建立物业管理综合协调机制。物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房管、规划、建筑、供电、供水、园林、环卫、工商、物价、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其中任何一个单位都难以单独发挥协调作用。目前,承担物业行政监管职责的虽然是住建部门,但在实际运作时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的配合,有时还需要社区的介入。建议建立物业管理体综合协调机制,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物业管理和相关部门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理顺物业管理体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的作用,积极探索物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四是加大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建议政府能否让物业管理在开发商住房建设设施设备安装阶段开始介入,从而对小区的设施设备做到心中有数, 对物业可能出现的隐患了如指掌, 对所发现的问题在施工安装方未退场之前解决,确保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五是进一步加大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物业管理工作要发展,就必须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赞同。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让广大业主了解和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明确物业消费义务。增强物业管理企业的责任意识,认真执行法律制度,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以诚信、优质服务取信于业主。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使社会各方形成共识,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了解、关心和支持物业管理的良好氛围。

以社区治理为抓手 全面提升我区社会治理水平
区政协委员、区公安分局科员 张  森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和社会建设的着力点。进入新时代,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我区撤县设区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城中村以及安置片区共存的格局,社区治理正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主要是力量分散、配套不足、隐患突出、矛盾频发。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推进法治保障,推动建立依法治理的社区治理机制。紧紧围绕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积极推动社区公共安全、物业管理、养犬管理、噪音扰民等地方立法项目建设,用法治方式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正确处理“严格与文明、法理与情理、内与外”的关系,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智能管理监督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让社区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安全保障就在身边。同时,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搭建社区法治教育宣传平台,引导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二是加大社会协同,推动建立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队伍。社区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必须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广泛凝聚群众力量,做到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融合社区干部队伍。突出联动共治,积极推动综治、城管、民政、司法、住建等部门成立大联动中心,协作处理社区事务、社区警务,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格局,做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协同社会组织队伍。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领各类社会组织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学习借鉴浙江诸暨“红枫义警”等75个平安类社会组织,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等。建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形式,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最大限度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更好地广纳民智、广聚民力。从环卫工、看车员、物业保安、楼院长、治安积极分子等人员中发展志愿者,实现大群防、大联动,共保社区平安。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建立智慧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推动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小区是社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按照开放式、半封闭式、封闭式三种类型,针对性抓好小区智能建设。开放式小区封闭化管理,通过安装视频监控、智慧门禁、车辆道闸等技防设施,实行相对物理隔离和技防封控的“封闭化”;半封闭式小区市场化管理,推动居委会通过市场购买社会、物业等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物业保安等力量,精准管理、高效巡防。封闭式小区精细化管理,完善人脸识别等硬件设施,建设智能感知前端,实现对治安防控基础数据的实时收集,全面掌控社区动态,智能预测预警预防。推动智慧物业管理建设。针对智慧化社区特点,集成物业管理的停车、监控、门禁等相关系统,推进社区各独立应用子系统软硬件的对接融合,实现集中指导管理。推动智慧社区服务建设。鼓励、倡导社区居民熟练运用“一键报警”“警务管家”等功能,通过社区服务与网上平台无缝衔接,及时搜集传送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互动化、协同化服务管理。

共筑蓝天碧水 建设生态家园
区政协委员、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济阳分局 孙振旺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施治下,近年来我区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各类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巨大压力,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是整体规划布局不够合理;二是大气污染防治和“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需要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散乱污”企业治理、机动车污染防治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水污染防治需近一步提升,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水环境承载能力较差。
        为更好更快提升我区环境质量,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加强我区生态环保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统筹规划谋长远。企业的选址、选线建议充分考虑区政府设立的产业园区功能,保持好落实好规划要求。对现有园区外“零”“散”布局企业通过规划或利用土地置换、企业重组等方式全部迁入园区。建立居住区、农业区、养殖区、商业区、工业区全面分离的模式,以便解决各行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及各行业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且有利于监督、管理。二是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高企业准入标准,侧重引进高科技、低污染、高产值的行业,严控污染物排放;加大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推进清洁取暖;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施建设改造,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供气率。推动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清洁能源;制定相关措施严禁大型车辆在城区及周边穿行,外地小型车辆限制时段通行,降低城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大力推动公交、出租车、环卫、快递等行业率先使用新能源车或清洁能源车,鼓励居民购买使用新能源车,积极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三是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区全面纳入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同时加强管网巡检维护,保障管网畅通、运行稳定,污水全面收集。加快第一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及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各镇(街道)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效率和配套管网的建设。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从源头解决农村生活污染问题。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引水补源,合理确定蓄水水位等措施,加强水体流动性,缓解河道污染物富集。对大寺河、平原水库等水域进行保护、改造,建设水源涵养区,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四是细化管理、一岗双责。首先,要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要从大环保角度出发,统筹规划,严格环境准入,提高企业入驻门槛。其次,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最后,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机制。严格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为引领,全面实行污染治理清单式管理,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奖惩等体制机制,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部门协作、企业施治、社会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经济发展服务生要有新内涵新举措
区政协常委、济南泰兴锻铸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春桥

        去年以来,区委书记吕灿华同志在多个场合中表示,自己是济阳经济发展的“总服务生”,要求各级干部当好全区经济发展的“服务生”。为了身体力行,他在自己的名片上郑重地印上了“经济发展服务生”的字样。经济发展服务生,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七个字,是对共产党人公仆意识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加快转变干部作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心系企业、服务企业的真挚情怀。
        当好“服务生”,核心是服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高度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建议我们济阳也要针对干部队伍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比责任比作风比业绩“三治三比”活动,动员更多的机关干部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走进项目、走进工地、走进车间,全面推行“第一服务生”工作法,深化提升工作标准,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欢迎和肯定。现在的情况是,开展的遍访企业也好,领导包企业也好,有些服务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工作还不够细,机制不够完善,“服务生”的理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当好“服务生”, 要真诚真意、服务至上。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工商户,都是“服务生”的服务对象。对他们,政府要一视同仁。现在有一个现象,对外地大企业,济阳笑容满面、有求必应,待如上宾;对本地企业就不那么重视。建议政府企业无论大小,都能热心周到。再小的企业,也是招商引资来的,理应扶持它,帮助它做精做优;再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倾听、主动解决,尽力让企业满意。如果大家都说某个地方的服务好、政策好、环境好,承诺的都能做到,就会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企业、要素。相反,如果觉得企业已经落户了,对自己或单位的工作业绩暂时没有帮助了,或者觉得企业反映的问题太小或自己解决不了,就不理不问、简单应付、推诿扯皮,那么,企业运行就有可能出现障碍、产生困难,也一定会对某个人、某个单位有意见、有看法,进而影响地方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
        当好“服务生”, 要增强本领、敢于担当。当下经济形势严峻,招商难度很大,竞争十分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跨越发展,没有一点“招牌菜”、“撒手锏”不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待企业亲如父母、待客商亲如兄弟、待项目亲如子女”,打响服务“招牌”,善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实效检验干部的能力水平。现在好多企业反映,一些审批手续过多过严,还有上面的许多扶持政策,企业不了解,相关部门害怕出现纰漏担责任,积极性也不高,这就形成了“断层”。盼望服务生业务更熟一些、能力再强一些、本领再高一些,将国家扶持政策更多的落到企业经营中,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当好“服务生”, 需要良好的机制作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强调,权力就是服务、就是责任。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机制,实施具体的方案,有专门的配套措施,奖惩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服务生”制度落实、落细、落小。今年初,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服务效能督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作为项目建设推进和企业服务的平台,督查系统对签约项目、开竣工项目和党工委、管委会交办的重点工作,实行服务效能全流程监测督查。事项上传到平台了,就好像客人点了单,就必须一跟到底,善始善终。
        目前济阳有些流程还很繁冗,有些政策兑现迟缓,有些问题解决较慢,一些企业对此也有反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对兑现政策、解决问题的速度有着格外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必须把办事速度再加快一点,把办事流程再简化一点,以实际行动体现政府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决心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