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39 更新时间:2020-01-23

太平盛世话太平

◎周新民

        九、清末至民国的兵燹与匪患
        有清一朝,汉民族接受的是满族人的统治。客观说来,满族贵族的统治,就大部分方面来讲,还是促进了社会生活与政治经济的进步,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
        从历史上来看,自商周时期地处中原的汉民族就屡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家在北方边境的汉族百姓由战争而带来的灾难数千年并未消停。
        满族本身就是对北方汉族人民征伐杀掠的异族之一,但在他们问鼎中原后,上层统治者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怀柔政策,使自身的统治很快稳定下来,并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满族人的统治虽然没有蒙古族的赤裸裸的民族压迫政策,但他们的强令汉人剃发留辫的事实,则是从根本上视汉族为“奴才”的不争之举。
        老百姓流行一句浅显易懂的俗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施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国策,同历史上任何一朝的民族政策相比较,都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公平与进步。
        对于广大的普通下层百姓而言,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勤奋努力就会带来回报的现实生活,就可算是天下大治了。当然,这种心理产生的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老百姓从自身的生活需要出发去考虑现实,本也没有什么过错。
        鸦片战争之前,满清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还是颇有成效的。他虽然大肆提倡空洞的道德、仁义,来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民主、科学的先进理念根本没有存在发展的土壤,但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是能正常维持的。
        鸦片战争以后,不但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与压迫一步步增强,国内的各种矛盾也开始凸显,满清政府对社会的统治力越来越弱。随着太平天国与捻军等的起义,清政府一方面开始对西方列强全面投降,一方面对国内劳动人民实行更残酷的压迫,各种矛盾的空前交织,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
        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1861年-1862年),县域内两次流行瘟疫,家家有人染病,死者无数,再加上黄河水患肆虐,庄稼颗粒无收,广大百姓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是盗贼四起,匪患不断。尤其是县境西部与北部,包括今太平辖区西部,济阳、齐河、临邑等交界处,百姓生活更是深受其苦。
        清同治七年(1868年),大队捻军进入县境,前后长达两月之久,在与清兵的搏杀中,对百姓的生活与心理造成较大影响。
        清朝灭亡以后,民国成立。由于自民国成立之日起,上层统治阶级就内讧不断,所以对国家的管辖和社会的治理就一直软弱无力,尤其是到北洋军阀执政阶段,各地大小军阀连年混战,狼烟四起,老百姓流离失所,饱受兵燹之苦,社会管理更是徒有其名。自清朝末年开始,还是散匪扰民,到军阀混战时,各地都出现了人数动辄成百上千的土匪集团。匪徒气焰嚣张,所到之处往往是整个庄子都任其烧杀抢掠。时至今日,很多村庄的老人们都能根据父辈的口耳相传形象地描述出本村遭土匪抢劫时的情形。
        大体来说,土匪抢劫有两种表现,大股土匪往往是对某个村庄整体抢掠,挨家挨户搜值钱的物品,尽数掠走;再就是专门抢劫大户或者是中等人家,一般是先绑去该户人家的某个家庭成员作为人质,然后是要其家里拿钱赎人,倘若不给,便对人质施以伤害,所要钱数也往往视该户人家的富裕程度而定。辖区内曾经遭劫的村庄很多,至于被抢的大户就更是接连不断,比较出名的是拔贡李如衡家遭土匪绑票抢劫。
        正是因为政府涣散、软弱,才导致土匪横行,所以百姓遭匪徒抢劫之后,一开始还有报官的,后来见报官也是白搭,就渐渐不再去报,而个别大户人家则自募乡勇,类似清末的“团练”,以用来看家护院。
        其实,所谓的土匪,成员也大都是各庄里的百姓,大部分人的祖上或父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之所以当了土匪,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家境穷苦,无法养家糊口,转而为匪;一是生性好逸恶劳,觉得当土匪来钱快,出手大方,所以为匪;再就是有些人看到周围其他人家都有当土匪的,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也当了土匪。当然,从根本上来讲,统治阶层的腐败无能,必然导致社会管理的涣散软弱,继而导致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匪乱横行,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现太平辖区内各村庄尤其是西侧一带,因为处在三县交界地,匪患历来严重,广大百姓苦不堪言。到现在,很多村里尚能说出当年村里做过土匪之人的姓名及其种种恶行,可见土匪的气焰之嚣张和带给百姓的伤害之深。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并随之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1月13日,日军约2000人,汽车100余辆,装甲车20余辆,由2架飞机配合攻打济阳县城,城内军警100余人,联庄会丁700余人,据城苦守,但因寡不敌众,且日军装备精良,下午4时城被攻下,军民突围时又遭日军伏击,几于全军覆没。日军占领济阳城后,第二天开始屠城,一连七昼夜,残杀未及逃离居民400多人,烧毁房屋500多间,整个济阳城尸横遍地,火光冲天。县域内的百姓皆是人心惶恐。11月29日,日军在韩家村、吕家河涯村残杀村民100多人,烧毁房屋,抢走粮食。老百姓更是家家惊悚,人人自危。12月23日,日军进逼济南,暂弃济阳。
        日军占领济阳城,县内各级政权逐一垮台,日军暂弃济阳后,县域各地纷纷建立民团,名为抗日守土,实则据地称雄,扰害百姓。1938年4月,县内各民团名义上被国民党山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收编,其实还是各自为政,互相火并。
        1938年10月25日,日军再次侵占济阳,各地民团除艾孟礼部坚持抗日,后被日军逮捕杀害,赵芙亭部、刘程远部不与日伪合作外,其余各部民团纷纷投降日军,被编为汉奸“自卫团”。为加强统治,日军在全县各地,主要是各地集镇所在地设置据点,现太平辖区内的日伪据点在大太平村。从此,济阳包括太平辖区的百姓身受日伪与土匪的双重压迫,生活愈加困苦。(待 续) 作者单位: 太平街道庙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