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94 更新时间:2024-05-08

助农增收有胜“蒜” 济北街道千亩蒜薹喜获丰收

         又到蒜薹收获季。近日,走进济北街道田王村的蒜田,田间地头弥漫着浓浓的蒜香,绿油油的蒜田里,蒜农们带着喜悦的笑容,抢抓晴好天气,紧张有序地采收蒜薹,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蒜农齐志翠介绍说:“我今年种了6、7亩大蒜,预计每亩可产蒜薹800-1000斤,按现在一块五一斤的收购价格算,仅蒜薹收入可在1万元左右,基本可够种植成本,剩下的大蒜就是纯收入,按照今年的行情来看,能赚不少。”
         为进一步推进强村富民,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近年来,济北街道田王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巧打时间差,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蒜薹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早熟蒜薹具有上市早、品质好等特点,深受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不仅赢得了市场,也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
         为解决“谁来种蒜”“如何把蒜种好”和“小农户怎样与大市场对接”问题,田王村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村民”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采取社会化服务方式进行经营,为种蒜农户提供代耕代种、技术指导、统收统销等服务。
 “合作社今年种植大蒜130多亩,每年需要200多人在合作社抽蒜薹,今年蒜薹价格好,我们以每天300元的价格为群众发放劳务费,合作社既有可观收益,又能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培智说。
         拔蒜薹工人王新元说:“抽蒜薹”是个良心活,如果不会干把蒜薹抽断,价格就要大大折扣。因此,他们这里都是按照天来算工钱。来干活的人,没必要为了追求产量多挣钱,蒜薹也就会尽量完整。另外,都是乡里乡亲,大家干起活来也都比较仔细。
         质优价好的蒜薹不仅让蒜农得到了实惠,同时也给收购商带来了商机。这几天,在小村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收购蒜薹的车辆,收货商直接进田预定收购,通过询价、议价、过秤、装车,收购商们也满载而归。“以田王村为中心周边各村的蒜薹品质很好,我们每天都在附近各村定点收购,收好后直接就送到田王冷库了,很方便!这么多人每天能送20多万斤,交易额在30多万元。”收购商李德成一边过称一边说道。
         为了消除蒜农顾虑,确保周边蒜薹和大蒜应收尽收,今年,田王村正式投入使用了6500余立方米恒温库二期项目。据悉,早在2021年,田王村为解决群众售卖蒜薹难的问题,通过争取上级资金、集体出资和发动群众入股的方式,就已经建成了第一期4700余立方的蔬菜储存库,可满足周边各村近2000亩蒜农售卖蒜薹需求。
        为继续扩大产能,做大做强村集体特色产业,田王村去年在村内新增流转土地130余亩,全部用于大蒜种植。去年6月,又充分利用2023年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160万元,在一期项目对面建设占地874平方米、仓储能力6500余立方米的二期项目,投入59万余元安装制冷设备。
         “为提高作业效率,我们对二期项目的货架进行了改革,采取了移动式货架,组织工人在室外装完货物后,用叉车运入库内摆放整齐即可。移动式货架不仅可存储蒜薹,还可用于存储大蒜和水果等,大幅提高了冷藏库的利用效率。一期项目存完蒜薹以后,我们马上开始二期项目大蒜收储工作,两期项目同时运营,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田王村党支部书记高培智介绍。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济北街道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上做文章、出实招,让农特产业成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据了解,今年田王村种植蒜薹130余亩,加之后期大蒜及套种收益,已成为当地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刘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