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4 更新时间:2024-05-15

乡 路

◎马德水

        乡路,不比城市的宽敞、平坦,也没有城市的热闹、繁华。相比之下,乡下的路更显得有些“土气”、崎岖、泥泞,不尽人意。
        乡下的路,更充满了许多坎坷、曲折,其间,更多的是无奈,随着历史的变迁,承负着浑身的撞伤,变得瘦骨嶙峋,失去了过去的容颜,已枯萎、消沉,灰暗而无朝气。
        说到路,人们往往想到是人生之路、艰辛之路、奋斗之路、成功之路、凯旋之路。路,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谁曾想过,平凡的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不同时代人的眼中,它有着怎样不同的位置呢?它到底经受过多少磨难,牢牢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童年的记忆里,我总是在家乡的田园小路、田埂上摸爬滚打,跨跃丛林、沙丘、小河,再满足地躺在柔软的、那条被阳光环照的小路边的草丛上。闭着眼,张开双臂,静静地享受着微风拂过脸颊,撩起我发丝,侧耳倾听草丛里小虫的欢叫声,如同一首奇妙而悠扬的曲子。用力呼吸那浓郁的大自然气息,便陶醉在这条家乡小路的臂弯里,随之甜蜜地睡去。  
        我眼中的路,家乡门前那条路,人们叫它“咯嗒路”,只三四米宽,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刮风时尘土飞扬,走在这条路上,经常弄得灰头土脸,全身上下脏兮兮的。雨天,整条路都是泥浆,大车木轮压的那两道深深的小沟沟,淌满了积水,车道两边凸起的路特别滑,人走在路上,摇摇摆摆,脚也不听使唤,泥水溅在裤子上,留下密密麻麻的泥点,鞋子随时都有可能陷下去。路两侧是排水沟,常常干完农活回家,一不小心滑倒,就会变成个泥人。
        村子里的街道上,路两旁低矮的土坯房泡在泥水里,一路上显得冷冷清清。每逢去上学,都很担心摔倒弄身泥巴。街道上的土坑里填了些破砖瓦块,稍微不留神,就有可能被跘倒,弄得个嘴啃泥。有一天,我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经过一个泥泞的“湾”边时。由于路面斜,上坡时脚下一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湾边,我两只手用力撑地想站起来,但是路面太滑,便侧着身子滑向水里。正在这时,我的一只手把书包举过头顶,用力扔倒岸上,随即我的整个身体挣扎着滑进湾里。湾里的水大约有两米多深,初冬的天气已接近零下,冰冷的水灌进了衣服内,浑身像钻进冰窟,刺骨似的冷,刚想喊出“救人”二字,脚上的一只鞋将要掉下,我便一个大弯腰,头扎在水里,把鞋脱下牢牢地抓在手里,拼命向岸边游。这可是妈妈亲手给我的,只有上学才可以穿。我非常爱惜这双棉鞋,下雨天我便在鞋的四周裹上一层防水的牛皮纸。当我挣扎着游到岸边想爬上岸时,两只手却很难支撑住,加上岸边斜坡大,又一次滑到深处,我用力猛地冲出水面,把棉鞋扔上岸,便奋力向岸边游。正在这时,被路过的一个大爷看见,他一面高喊着“有孩子掉湾里啦”,一边从树上折断一根长树枝,跑到湾边,大声说道:“孩子快抓住树枝。”我赶紧伸手死死地抓住树技,因湾边太滑,大爷两只脚无法站稳,试了几次,也未能把我拉上岸。危急时刻,又跑过来六七个人,他们手拉着手,结成了一股人世间真情的绳,把我救上了岸。有个大哥哥认识我,不顾我浑身湿漉漉,背起我就往家跑去。随后,那大爷把我的书包和棉鞋一块送到我家,还取笑我说“这小子真有种,宁可要鞋不顾小命”,弄得满屋人哈哈大笑,笑声中他们都伸出了大拇指。妈妈激动地一个劲地向大家致谢,并向我投来安慰的目光。从那以后,每逢下雨下雪或者刮大风,妈妈总要叮嘱我一定绕路走,平安到学校。在我心里始终没有忘记救我小命的那些好人,他们的善举让我永世不忘。
        小时候听爷爷说:“路是远方与家乡的通道,家乡的路,很远,但又很近。”即使爷爷用他的一生所走过的路,也描述不尽他走过的路有多长。爷爷经常坐在家门前那棵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槐树下,身体靠着树坐在櫈子上,眼神迷离地看着村外的“官道”,这条大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爷爷时常回忆起他过去所走过的路。一次我问爷爷:“天有多大,路有多长?”爷爷捋摸着花白胡子笑着告诉我:“天有无限大,地有无限阔,路有无限长。”爷爷认为四周的山峦丛林树木是支撑天的柱子,而天就是扣在大地上的伞盖,天有多大,地就有多广,路便无尽头。从那以后,爷爷时常进入沉思,回忆着他年轻时,渴望着找到适合自己要走的路,走得更远,登上大山顶,去看看天,去眺望着大地。待他13岁那年,他曾跟着太爷爷清晨四点起身,牵着小毛驴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集市,翻越黄河大坝,乘船渡河去济南府商贸公司进货。有幸登上历山主峰,亲身经历了一下攀山越岭的感受,等回到家已是晚上八九点钟了。两头摸黑来回步行一百多里,可真够辛苦的。为了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1928年5月初,日本侵略者以“保护日本侨民”为由,阻止北伐军北上,在济南制造了惨无人道的“五三残案”。25岁的爷爷正在济南商行做工,他不顾老板的劝阻,跑出去加入到反对日本残杀我爱国同胞讨还血债“除倭灭奸,还我河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游行队伍中。爷爷义愤填膺,举着“倭奴不除,鲁无宁日”的小旗,倾吐着中国青年人的爱国爱家的心声。1937年12月,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山东,29日济南沦陷,爷爷不顾奶奶的阻拦只身徒步回到济南。他憎恨日本鬼子,鉴于当时势态严峻,爷爷辞去在济南商贸公司职员的工作,依然回到家乡,积极参加本乡的抗日活动。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45岁的爷爷参加了战场担架队,冒着连天炮火硝烟,连续七天七夜,运送伤员,运送弹药,运送伤亡的解放军战士和市民,跑遍济南的大街小巷,城内城外,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直到济南解放后,爷爷才带着满脸胜利的喜悦踏上回家的路。之后,爷爷积极参加农村的土改运动,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爷爷的一生是平凡的,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是,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是朝着光明方向迈进的,都是不负先辈的。爷爷实实在在地走完了他的一生。
        人生虽然短短数十年,却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磨难。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路,有着太多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跨越。面对这些艰难险阻,我们选择放弃还是坚持?若选择了前者,便永远看不到前方的风景,也不知道在路的尽头有什么。而若选择后者,我想历经努力向前之后,一定会领略到无限风光。
        雨停了,天空分外晴朗。终于收起那墨绿的伞,视野不再被屏障阻碍。清水洗尘,淡妆于路而言总是相宜的。它是洁净的,却又让我们眼睛朦胧起来,这条路,是多少先辈披荆斩棘开垦的路啊!的确,这条路让我拥有了太多的苦和乐,留下了太多难以忘记的童年的故事,回忆起来如同昨日,让我深深地留恋。于是,我更加怀念起家乡的那条由黑褐色的土壤聚积而形成的弯弯的大路。狂颠之时,也难免和小伙伴们在这条大路上拼命地追逐、赛跑,争取第一。有时不小心摔倒爬起来继续跑,如此反复。雨后,这条大路非常泥泞,曾经使大人们怨声载道,推车挑担都让人无可奈何。而我却情有独钟,喜欢光着小脚丫踩泥巴,滑滑的感觉让我兴奋不已。再回头望望自己歪歪斜斜的一串串脚印,咧着嘴笑着,颇有成就感。
        这条路上,没有车辆的喧嚣,没有更多的吵闹,是唯一一条通往省城济南的路,历经多少岁月更迭变迁,始终没有改变它的使用价值。看似乡村一条普普通通的生产生活之路,可它却承载着祖祖辈辈连接外面世界的生命之路。不知有多少有识之士和乡下青年通过这条路,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改天换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他们为下一代人踏出了一条光明之路。
        走在乡间的大路上,感受乡村中的恬静,呼吸家乡的新鲜空气,的确认人神清气爽。抬头仰望蓝天,几朵白云飘来瓢去与风儿快乐地捉着迷藏。环顾四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绿油油的麦苗,好像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大海,让人视觉放松,心情愉悦。远看,一大片的麦田像绿绒毯子,十分柔软,真想扑过去躺在上面美美睡上一觉。一阵风吹过,麦苗随风摇摆跳起了舞,好像在招手致意欢迎人们的到来。麦田里,偶尔有几只喜鹊嬉戏玩耍,给大路上增添了几分活力。大路旁,河水潺湲,碧绿碧绿的,和煦的阳光照在水面上,闪烁着碎金子似的光芒,好像千万条小金鱼儿在游动。岸边的柳树,天上的白云,人影倒映在水中,恍若一幅巨大的风光图。微风轻轻佛过,湿润的风拂在脸上,细细一闻,空气中似乎带着甜味儿。河水激漾,像风儿的轻弓缓慢而有节奏地拉动波涛的琴弦,在为人们的到来而动情。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们走出来的,是勇敢的人们开拓出来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改变的。如今的路,早没有了泥土的芬芳。过去的土路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柏油路,宽阔的乡村公路两旁还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满目青翠,显得生机盎然。那些绿色的灌木,呈波浪形状,更增添了几分诗意。路两边的花儿,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似金,品种多样,五彩缤纷,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绿树丛中一排排整齐的小楼,一幢幢漂亮的别墅,是那么的赏心悦目。那是高科技智能蔬菜园,透明亮丽的玻璃棚户区藏不住乡亲们丰收幸福感。那是高智能科技养殖场,鸡鸭鹅全部采用人工饲养,自己配制饲料,不加任何添加剂,绿色喂养,自然孵化,科学管理,网络销售。看,那一辆辆装满瓜果、蔬菜、禽蛋的保鲜恒温车,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路,因为你的到来,让我们村的日子丰富多彩;因为你的到来,让我们农民渐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识,掌握了更多改变家乡面貌的技能。走在家乡的乡间大路上,看着眼前随风而动的景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棵歪脖子杨柳树好像曾经与我碰过头,或者擦过多少次人的头顶,人们称它“碰头树”,依旧那么亲切,似乎增添了一些回往。归来的我像这柳树一样也在慢慢成长,只是我已离家许久,而它一直在守着这条路,这个乡村。窄路修成了宽阔大路,你也不用担心再碰头了,它只是牢固的站在那里,躬着腰彬彬有礼欢迎你的到来。
        70多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民族,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曾经的迷茫,曾经的无奈,曾经的彷徨,散去了,皆为浮云。时光随着岁月慢慢消失,我长大了,也变老了,家乡变得更加富裕了。那时年迈的爷爷和我一起走过这条路,调皮的我不安分地胡乱窜着、跑着、跳着,虽然路不宽敞,可欢快的声音却可以传得很远。而现在,爷爷早已逝去,那条老路也不在了。我想念儿时的感受,那时候家里离公路很远,但却充满着乡土风情。在经过整日劳作后,村民们会扛着农具走过老路,以他们朴实的汗水浇灌着这条老路,同时也享受着老路哺育的花草树木带给他们的清香。记得读高中时总是独自从这条老路上走过,无论春夏,无论秋冬,我只钟爱这一条老路,因为它守护着我的家,守护着我们家乡一年又一年。新路慢慢延伸,虽然覆盖了老路的朴实,但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出行,朝着富裕之路向前飞奔……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