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40 更新时间:2019-04-15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奋力推动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

 

 

 

 

        在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区委书记吕灿华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加快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更加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探索建立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吕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紧紧围绕全区“1127”工作体系,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工作要求,围绕“全市争一流、全省有亮点”这一目标,着力推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以一流的作风和业绩扛起脱贫攻坚的责任与担当,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三个突出”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打造精准扶贫“红色引擎”,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
        突出领导带头,开展遍访活动。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是压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重要载体,也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的具体行动。区级领导按照任务分工,分头遍访贫困村,每年遍访一轮;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带头,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任务分工,分头遍访贫困户,每年遍访一轮;村党组织书记,每年遍访贫困户一轮。领导干部要带着责任和感情,带着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关心关怀,带着工作情况,做好遍访,做到身入心入、务实高效,查实情、出实招。
        突出帮扶重点,优化帮挂团队。区级领导带队、部门(单位)牵头、爱心企业参与组建帮挂扶贫重点村团队,至少每半年到帮挂村开展一次帮扶走访活动。帮挂团队发挥好指导、协调、帮扶作用,指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实,帮助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取得实效。
        突出“抱团发展”,打造共享平台。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以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为平台,各镇(街道)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镇(街道)负责同志、全体第一书记共同参加,通过政策学习、工作梳理、进展汇报、经验交流等环节,共同商量、共同帮扶,建立政策、技术等优势资源共享机制,实现第一书记抱团发展。成立党建工作“1+3”互助组,第一书记之间共享资源优势、共商对策方法、共促工作落实,充分发挥资源和管理的“抱团取暖”效应,聚力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村村齐发展的奋战景象。

以“算账”为核心,实现“四个结合”
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中,经济收入是衡量贫困户是否脱贫的关键标准,如何为贫困群众构筑长效稳定的增收机制尤为关键。继续坚持以“算账”为核心,进一步落实好就业扶贫、孝善扶贫、项目分红、兜底保障等措施,确保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市定脱贫标准,真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
        项目带动与公益专岗相结合,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探索运用“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或就地务工实现脱贫。同时,大力推进扶贫专岗,在村内为贫困群众设置保洁保绿等扶贫专岗,让贫困群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劳务、获得报酬。2019年全区计划设置不低于2000个扶贫专岗,落实非低保五保贫困户一户一岗,促进贫困群众在“家门口”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政府引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深入实施孝善扶贫。建立孝善养老奖励制度,以孝善文化为精神纽带,通过给予按时交纳赡养费的子女一定孝善奖励的方式,激励有赡养能力的贫困户子女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引领子女自觉养老,形成家庭孝心养老、社会行善助老的浓厚氛围。贫困户子女定期将赡养费交到村账,赡养费和奖励金由村委会发放到贫困户“一卡通”账户上,既强化贫困家庭成员赡养、抚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又促进贫困家庭老少和顺。
        普惠性与差异化相结合,完善规范项目分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红,将分红资金分配给最需要的贫困户,原则上保证贫困户均享受到项目分红这一普惠性政策,并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确保项目分红差异化到户到人。
        “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扶贫相结合,搭建综合保障体系。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实现“双管齐下”“双轮驱动”。推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对非低保五保贫困户进行集中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人口纳入低保五保范围,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对贫困户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失能人员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排查,逐一调查核实、落实到位,为重度贫困人口织牢保障网络。

以“四保障”为底线,充分把握“四性”
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实现贫困户住房、医疗、教育、饮水有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关系整个战役的成败。相关行业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拿出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切实解决好“四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行业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使每一名贫困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饮水保障更加到位。
        把握及时性,加快推进危房改造。贫困户的住房安全情况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并非一次排查、一次维修改造便可一劳永逸。要定期组织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检查,对贫困户新出现的住房安全问题,及时纳入计划,及时进行改造,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
        把握重要性,深入开展医疗扶贫。重大疾病、慢性病是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现有享受政策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比63%,做好医疗扶贫工作至关重要。严格落实《济南市医疗精准扶贫暂行办法》,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全面落实“三免六减半”门诊帮扶优惠、免费健康普查和慢病帮扶政策,每年为贫困人口进行1次免费健康查体和主要疾病筛查工作,为每位贫困人口患者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高血压等10种长期服药慢性病患者实施帮扶,在规定用药目录范围内免费取药,行动困难患者由乡村医生送药上门。全面落实贫困户在济阳区域外按政策住院“一站式”结算制度,确保贫困户不出镇街即可享受“一站式”结算红利。
        把握准确性,精准落实教育扶贫。全面落实享受政策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对各学段贫困学生进行标注登记,分类制定落实控辍保学措施,确保每一名贫困学生不因贫辍学,实现有学上、上好学。实施“雨露计划”,对每一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每学期补助1500元,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增收。
        把握真实性,全面保障饮水安全。定期对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安全情况开展摸排,重点关注贫困群众是否真正喝上“放心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到位,确保贫困群众饮水安全有保障。

以“软实力”为重点,统筹用好“四力”
推动贫困村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及
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巩固提升贫困村脱贫成果,物质是基础,文明是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为贫困村筑牢硬件基础的同时,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让农村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集中精力做好驻村帮扶。贫困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为该村帮扶单位,要把帮扶工作纳入单位重点工作,年内帮助帮扶村实现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及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帮扶工作“指挥官”,至少每季度到帮扶村走访和指导工作一次,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
        汇聚合力筑牢硬件基础。“五通十有”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硬杠杠”,各行业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每半年对职责范围内贫困村“五通十有”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排查,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立整立改,破除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难题。
        深挖潜力推动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上的振兴,硬件基础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增强振兴的“软实力”。继续在贫困村开展“五个好”典型示范村、文明村居、星级平安村居、“出彩人家”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提升贫困村党建、平安、精神文明等“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激发活力改善人居环境。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是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要把改善提升贫困户人居环境作为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工作重点,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改造意愿,瞄准贫困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基本家居用品保障等重点内容,进一步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取以奖代补、积分兑换实物等形式,鼓励贫困户及其亲属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帮助和带动贫困户逐步改善家庭居住环境,提升精神面貌。

以监管为抓手,做到“三个强化”
确保产业扶贫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经过几年的集中攻坚,我区已建成“一镇(街道)一基地、一村两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产业扶贫工作重点已由项目建设转为项目的后续管理和效用持续发挥。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项目全程监管机制和后续监管机制,将脱贫攻坚以来所有扶贫项目资产确权登记,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监督权,确保产业项目见效率、资产登记率、产权明晰率、收益分配率均达100%。
        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产业扶贫项目责任人制度,各镇(街道)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扶贫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每季度提交项目运行报告,确保项目持续健康运转。对因监管不到位、问题处置不及时导致项目损毁、闲置或造成其它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强化公告公示。严格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项目收益分配公告公示达到100%。对项目公告公示牌存在字迹模糊、损毁破坏等情况的及时进行更换,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项目安排、实施、管理的透明度。
        强化监督整改。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监管,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做到项目运转正常、发包程序规范、收益上缴及时、收益分配合规、公告公示到位、档案资料完备。探索实行“第三方审计”等形式,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原则上每半年对项目现场、收益上缴分配及公告公示等情况检查一遍。加强问题通报与整改落实,坚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边查边改,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定期通报整改进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以“零差错”为标尺,聚焦“三个扎实”
全力提升扶贫信息数据质量

        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首先要打牢基础、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管理”的重要指示,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全面实现扶贫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同步完善台账资料和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经得起历史检验。
        扎实开展动态调整。根据省市统一安排部署,集中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严格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做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脱贫成效“五个清楚”。
        扎实进行清洗比对。常态化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清洗和比对分析,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力争实现“零差错”,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
        扎实做好档案建设。明确档案资料建设工作标准,狠抓档案规范化建设,形成有记录、有照片、有表册、有签字、有依据,相互支撑、互为因果、科学规范的档案体系,真实记录脱贫攻坚历史进程。

以民心为导向,坚持“三个着力”
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贫困群众满意度是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评价。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联系,紧密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力所能及地为贫困群众做实事,真正获得群众认可和支持。
        从实处着力,定期进行走访联系。第一书记至少每月走访所驻村贫困户一遍,非贫困村联系人至少每季度走访联系村贫困户一遍,帮包干部做到至少每月联系一次贫困户、每季度集中走访慰问一次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宣传解读扶贫政策,规范整理扶贫档案,将联系走访工作做细、做透。
        从细处着力,落实两项帮扶措施。帮包干部要坚持因户制宜、因人施策,实施“滴灌式”帮扶,切实做到帮扶思路、帮扶责任、帮扶措施、帮扶项目、脱贫方式、脱贫时间“六到户”,确保每户贫困户年内至少享受两项帮扶措施。
        从小处着力,帮助实现微小心愿。帮包干部要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小困难、小需求,于细微处精准发力,拉近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感情距离,年内至少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一个微心愿,以实际行动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用微心愿圆出“大满意”。

以作风为保障,实现“三个提升”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
认可和支持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广大贫困群众的自立自强和各级党员干部的同力奋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扶贫干部要把姿态放低,保持实干的作风,自觉践行担当精神,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才能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2020年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提升扶贫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塑造扶贫队伍崭新形象。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中心内容,帮助扶贫干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工作水平、培育优良作风。聚焦脱贫攻坚新政策、新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脱贫攻坚知识汇编,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分级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各镇(街道)负责培训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扶贫办工作人员、第一书记、非贫困村联系人、帮包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成员单位及其他有扶贫任务的单位(部门)负责培训本单位(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联络员,做到全员培训、精准培训,切实提升扶贫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提升涉贫信访舆情的应对处置能力,打造线下帮扶机制。涉贫信访舆情处置工作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脱贫攻坚战役成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涉贫信访舆情,增强做好涉贫信访舆情处置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每季度开展一次涉贫信访舆情问题排查,主动掌握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打造涉贫信访舆情快速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到现场实地调查核实,积极协调化解,力争一次处理落实到位,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落实线下帮扶,各镇(街道)对发现的临时性贫困人口建立台账,进行及时帮扶。
        提升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从脱贫攻坚一线选树“优秀帮扶干部”“帮扶之星”等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学习,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担当作为。在贫困群众中挖掘脱贫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建立月通报制度,发挥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等新媒体优势,开展“脱贫攻坚最美笑脸”展览等活动,使宣传活动更加接地气、入民心、和民意,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