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51 更新时间:2019-04-18

科普之光照亮脱贫之路

济南市科协派驻济阳区垛石镇歇凉寺村第一书记王鹏扶贫记

        距垛石镇政府驻地北部约5公里,有这样一个村庄: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村中古寺歇脚,故得名“歇凉寺”。就是这样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村落,却是一个省定贫困村。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村里的水泥路通了,环境美了,产业强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村里来了位市派第一书记。2017年4月,在得知市科协有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的计划时,王鹏便主动请战。到村后,他立足科协“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科普扶贫、扶智先行”的工作思路,带领全体村民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用科普之光照亮了歇凉寺村的脱贫攻坚之路。

扶贫先扶志
外出取经树立脱贫信心

        “全村92户、385口人,共有土地1477亩……”刚一到任,王鹏就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透。“歇凉寺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土地较多,但村民多以零散种植为主,加上盲目跟风现象较重,没有明确的种植规划,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推动村内农业规模化发展,将村内农户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走农业产业化路子。
        王鹏把决定在村里成立一家农业合作社的想法与村干部进行了商议。“分田到户后,老百姓一直都是各种各的地,咱们镇上也没有先例,这样做就算我们村干部支持你,群众也不见得会同意你这个‘门外汉’的想法”。村干部的一席话,给信心满满的王鹏浇了一盆冷水。是啊,落后的生产观念以及群众以地为命的生存方式,想要进行如此的改革谈何容易。
        “不迈开这第一步,村子永远别想富起来,自己这个‘第一书记’就白当了!”王鹏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他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走出去”。只有多考察学习,借鉴其他村的先进经验,才能树立发展信心,打破发展僵局。他多次带领村“两委”班子和种植大户到潍坊、临沂、长清、南部山区等地考察学习。在学习考察中,王鹏与村“两委”成员、党员不断讨论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最终王鹏用他的耐心和为村子谋发展的真心,换来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决心。
        2017年12月,歇凉寺村第一家农业合作组织——合盛果蔬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同时聘请了全国劳模、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长清区文昌街道西李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杰担任合作社的产业发展顾问,建立了西李村和歇凉寺村的结对子帮扶机制。合作社成立后,其所属的林果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济南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8年,合作社主营的哈密瓜、蜜桃、辣椒等被评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优势逐渐显现。

扶贫必扶智
“点餐服务”解决农户种植难题

        “王书记,你看看俺家的小西红柿这是咋地了,果子全烂了,这可咋办?”村民杨传亮来找王鹏求助。王鹏就联系到市农科院的吕强教授来到现场指导,发现是大棚种植年数太久,土壤滋生了导致烂果的病菌。在吕教授的建议下,王鹏又联系到沙波索农业有限公司的专家术德泉,来到杨传亮的大棚免费做了土壤处理,并对村里的12户大棚种植户进行现场教学。经过专家的指导,小西红柿今年长势特别好,“有这么好的小西红柿,晚上忙活起来也有劲儿了!”杨传亮美滋滋地说。
        歇凉寺村有57个扶贫产业大棚,大棚收益直接关系到村集体的收益和贫困户的分红。2017年,棚里种植的辣椒出现烂果问题,这让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担心不已。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