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75 更新时间:2019-04-22

在全市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中,我区多项排名第一

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济阳

        根据《济南市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考核细则》和《全市环境保护情况月通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对2018年度各区县污染减排和环境改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其中济阳成绩喜人,在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水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环境管理三大考核中取得第二考核单元第一名的佳绩。环境考核管理中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环境监测管理,环境监察、政务信息均排名第一,环境安全防控、建设项目环评管理考核全部满分,向环保事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佳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也凝聚着全区每一位环保人的辛勤付出。2018年,我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建设济南北部新区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以“大气十条”为抓手 聚力攻坚大气污染防治

        年初,聘请济南市环境研究院的专家把脉会诊,开展了《济阳区大气污染成因分析与对策措施》研究,根据专家建议采取了四项措施。
        制定出台《建设工程扬尘治理若干措施》,建立扬尘定期督查制度,不间断对建设工地、渣土运输、重点路段等进行扬尘污染整治夜间巡查,扎实开展扬尘治理工作。严格控制道路扬尘,加大洒水降尘频次,提高机械化、专业化保洁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道路扬尘;定期开展道路深度清洗行动,确保道路、人行道、路侧石等无明显积尘。进一步增大苗木覆盖率,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1472亩,城区裸土覆绿33.38万平方米,同时严格落实城区主辅道绿化带苗木冲洗措施。严厉查处渣土运输污染,引进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144辆,并运用GPS定位和现代信息技术将渣土车的相关信息录入渣土专项治理指挥系统,对渣土运输进行全时段、全过程管控。
        开展“散乱污”和低空排烟设施的持续排查和“回头看”工作,严格落实整改和验收工作标准。对全区45家涉锅炉企业进行了两次摸底排查,督促16家企业进行采样口、采样平台及低氮燃烧改造,减少煤炭消费8万吨。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将减排计划落实到企业、落实到生产线,指导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一企一册,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全年启动6次重污染天气应急,检查企业落实减排667家次。
        强化机动车路检、停放地抽检,全年开展路检166次,检测车辆10010车次,停放地抽检70次,检测车辆1075车次。对辖区内三家尾气检测机构进行每月一次的现场监督检查,并不定期对进行抽查,抽查2070辆老旧或合格车辆并进行数据审核。对辖区内75家营业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使用运行情况、人员操作情况以及车用尿素在售情况进行每月一次的全覆盖检查,共计检查798站次。
        不断健全监测网络,在全区新安装空气质量微观检测站点125个,率先在通达出租车公司20辆出租车上安装了车载大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对城区主要道路PM10、PM2.5进行监测,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在8个镇(街道)新增8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对镇(街道)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全区2个考核单元在环境空气质量(PM10)月考核排名第1名的分别奖励5万元;倒数第1名分别扣缴5万元,全年共对14个镇(街道)进行奖励、对14个镇(街道)进行扣罚。建立了人员数量为50名的专职网格员队伍,进行了集中岗前培训,配备执法装备,及时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APP上报监管平台。

以“水十条”为抓手 强力推动水污染防治

        一是完成大寺河下游官庄闸以北清淤工程、太平、崔寨水源地沟渠治理,以及天阳纸业中水回用、界龙科技污水升级改造项目和环卫管护中心的垃圾转运站及渗滤液项目。二是完成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三方托管,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邀请北京碧水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污水围城问题进行调研,制定截污治污工作方案,在城区新建四处分布式污水处理站,增加日处理能力3.5吨,新修污水管网29.4公里,雨水管网15.6公里,防止了污水围城。三是对稍门平原水库饮用水源地一级水源地保护区内违规建设项目、界标、宣传栏以及县级以上公路桥梁应急导流槽设置情况进行排查,安装完成边界标志、宣传栏、防护网和监控设备,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四是开展化工企业聚集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完成制定化工集聚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方案,以及集聚区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设,定期进行水质监测,聘请专家制定水污染防控方案,逐步控制地下水污染迁移、扩散。

以“土十条”为抓手 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印发《济阳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18家工业企业和1家工业聚集区农用地土壤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印发《关于建立济阳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问题及时研讨解决。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核实;联合农业局对农用地土壤详查18家工业企业和1家工业聚集区点位进行了现场核实。

以问题为导向 全力抓好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

        截至2018年12月,中央环保督察45个信访转办件全部整改完成,23个反馈问题先后调度38轮次,完成整改17个,剩余6个重点问题正按照时间节点积极推进。8月、12月先后迎接了省级环保督查和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督查,省级环保督察49件信访问题全部整改完成,12件热线转办件已整理完善10件销号台账;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17件信访转办件全部办结。2018年6月9日至2019年4月28日的环保部强化督察已进行到20轮,督查发现我区的21个转办问题全部整改完成,问题发生率同期下降82%。

搭建提升载体 稳步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区创建工作

        2018年4月11日《济阳县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专家论证会在济南召开,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全省第一个提请省厅专家评审并顺利通过的区。制定《济阳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济阳县2018-2019年度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考核办法》,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与29个责任单位签订了生态文明区创建目标责任书,将省级生态文明区创建的36项建设指标逐一分解并落实到责任单位,截止2018年12月,36项建设指标已经完成24项。

严格环境执法 切实加强工业企业监测监控

        一是建立环境自动在线监控体系。为15家企业安装废水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实现国家、省、市、区四级环保部门的联网,数据传输率和有效率均在99%以上,位列全市第一,实现对污染源的可测、可见、可管、可控。二是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年实施行政处罚56次,收缴处罚金额4388064元,依法移交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人,整改突出环境问题70余个,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及时将行政处罚信息录入信用评价系统,进行公示,根据处罚情况对违法的企业打分评级。严格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抽查污染源企业238家。创新制作《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明白纸》,帮助116家企业规范统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档案资料。三是加强危险废物和辐射安全监管。将全区产生危废企业全部纳入监管,完成企业危废应急预案和管理计划备案147家,新建危废管理档案74盒,纳入危废监管的企业数比2017年增加了90家,进一步完善了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对全区所有涉源单位进行全面的检查,提出问题,并追踪企业问题整改。

聚焦二0一九 持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2019年,济阳区将紧紧围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个1核心目标,抓好源头污染防治推进“四减四增”这1个总抓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3大保卫战,全面实施扬尘、机动车、工业源、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农业农村、危险废物7大攻坚行动,落实建立大环保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强化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全力做好各级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打造“环保铁军”5大保障措施,以“11375”工作体系为抓手,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济南北部新区。           (崔泽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