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10 更新时间:2019-04-22

故乡车铃声中忆父爱

◎洪建国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车作为人们出行最普通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现如今,家庭大都普及小轿车了,骑自行车却成为一种时尚和健身的生活方式。春节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济阳,偶尔看到大街上、公园里,有人骑车带着小孩子“兜圈子”,按响清脆的车铃,我思绪万千,儿时的往事浮现心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敬爱的父亲,想起了我在故乡度过的难忘岁月。
        记忆中县城济阳离家很远,县城在最东,我家在最西,两地相距60多里。而我父亲就在离家很远的县城上班,在一个国营钢厂当生产车间主任,他算是村里走出去的一个“官”,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因为单位离家远,父亲每隔一个星期左右就回家一趟,那时对我来说,见到父亲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儿。
        父亲视我为掌上明珠,说我是他的“宝贝疙瘩”。父亲每次从县城回来,都会给我带好吃的东西来,小时候,我耳朵最为敏感、也最为熟悉的就是——听到父亲下班回家时拨弄自行车铃铛发出的清脆声,它就像一首父亲呼唤儿子的歌,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奏出从期盼到重逢的欢歌。于是,我高兴地一溜烟似地跑着前去迎接我朝思暮想的父亲,父亲看到我,先是赶紧支起自行车,一下抱起我,将我举过头顶。尔后,又轻轻地把我放下,稀罕地抚摸着我的小脑袋。
        一番稀罕过后,父亲推着自行车径直往家走,我就跟在后面屁颠屁颠地追。一到家中,父亲就给我拿出带来的好东西吃,于是,我一个劲地往嘴里塞着吃。有时是糖果,有时是饼干,有时是罐头,在30年前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足以让我兴奋好一阵子。那个时候,也许自己并不明白啥叫幸福,但是见到父亲就感到高兴,就感到幸福,因为父亲一回来就有好吃的。
        我特别喜欢摆弄父亲的那辆“大金鹿”牌的自行车,尤其是喜欢按响那清脆的铃铛,铃声清脆婉转,放飞了童年的我对远方的憧憬和向往。母亲说我出生后不久得了一场大病,几天昏迷不醒,后来送到了镇卫生院,母亲怕我活不过来,就给父亲打了个电报,父亲获悉立即跟单位请了个假,骑着自行车就从县城往镇卫生院狂奔,40多里路只用了1个小时,想想父亲那时得有多着急呀!
        后来,我记的事越来越多了,对父亲也有了更多的认识。父亲四方团脸,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站如松,坐如钟,走生风,就像一辆很“拉风”的车子,我特别喜欢跟着父亲身后跑。但他慈祥中闪着威严,威严中透着慈祥,他很少发火和生气,但一旦子女不听说或是犯了错,他一瞪眼,我们就会胆颤好一阵子。在工人们眼中,我的父亲就像一部步战车,战斗力很强,他当了多年生产车间主任,工作中总是一丝不苟,率先垂范,工人们都愿意跟着他干,所以产量一年高过一年,也得了一大堆荣誉证书和奖状。
        在我眼中,父亲就像是一座山,就像是一座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多大的困难,都压不倒他,他总是想法子解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作为长兄,父亲费尽心思帮助自己的兄弟找媳妇、盖房子,他说这是手足之情;尽管早已分家过日子,自己家中并不富裕,但父亲在兄弟们中间带头给爷爷奶奶看病住院,跑前跑后,不辞辛苦,他说这是孝敬之道。有时我就想,人这一辈子,能有多大精力,做多大事?过去还不像现在,通讯也发达,交通工具也先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总是骑着那辆自行车,奔跑呀奔跑,人求了一个又一个,钱借了一分又一分,解决了一件又一件的“大事”。父亲说:“人这一辈子不容易呀,没有走不到的路,没有求不到的人!”
        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为了生计,他一边在县城上班工作,一边抽空回家务农。尤其是夏收秋种农忙季节,父亲几乎天天返往老家和县城,两地距离有60多里路,骑自行车也得用2个多小时,但是,父亲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风尘赴赴,辗转往返,而他的自行车就是他的战友,为了前进的方向,不怕路长道远,车轮滚滚向前,走了一程又一程。父亲又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身上永远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儿,一回家父亲就帮着争秋夺麦,见过阳光下父亲挥舞着镰刀,浸湿的衣背和滴在地上的汗,见过清晨回县城赶路朝霞映照着父亲疲惫的脸。那时,我一直觉得父亲是一位“铁人”,为了全家人的生计,他就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战车拼命赶路。
        在父母眼中,孩子的未来就是他们的希望。在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辅导我功课,父亲把我从农村带到了县城去念书,吃住都在他的厂子里。起初,我乍离开家,在县城读书很想念母亲,于是每到周末都会缠着父亲回家,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归心的“飞箭”。此后,在县城读书的日子里,父亲都会经常骑着自行车带我往返家与县城两地,每每坐到父亲身后车座上,我就会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来,父亲那伟岸的身躯和高大的形象,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车轮在飞快地转动着,向着遥远的县城,向着期盼的家,向着两个目标进发,而我可怜的父亲,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父亲每个周末都会驮着我往返县城与家之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父亲都会使尽全身的力气,不知疲倦地蹬着车子,前进,前进,我与父亲骑车一起冲进黄昏和黑暗,穿过黎明和白昼,在路上一起饱受饥饿和寒冷,清脆的车铃声刻进我生命的记忆,后来我一想,那也许是我与父亲最浪漫的事儿。不知从何时起,坐在父亲车后的我,望着父亲的背影,渐渐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父亲就是一把大伞,刮风下雨的时候,他把衣服披在我的头上,为我遮风挡雨。父亲就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当寒冷来袭时,我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依偎躲藏在坚强的父亲身后。
        一天,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深情地望着拼命蹬车的父亲时,突然发现父亲头上多了几根白发,在汗珠的折射下显得格外扎眼,我蓦然醒悟,父亲真的老了!他喘着粗气,头上不停流着汗,骑车的速度也没以前快了。与之相应的是,这辆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多年的自行车也破旧了,一些零部件也因超负荷运转发出“吱咯”的声音。这种声音犹如病人痛苦地呻吟似的,坐在父亲的身后,我几次伤感地流起泪来。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父亲骑车累的时候,我就让父亲歇息一会儿,我来骑自行车驮着父亲,那时我才十二三岁,虽然身体还很单薄,驮着父亲还很吃力,但感到能为父亲做点什么还是很高兴的。尤其是在人多时或拐弯处,我按响车铃,清脆的铃声表达了我的心声:“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够骑车带父亲啦!”这时,很容易满足的父亲总是欣慰地说:“好儿子,你终于可以帮爸爸了。”
        人生苦短,造物弄人。我敬爱的父亲,虽然离我远去了,但在心中至今仍未走远,您忠厚仁义、豁达大度,您济贫扶危、乐于助人,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您严慈相济、相妇教子,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感谢老天赐我有您这么一位优秀的父亲,教我做人做事。父亲,您为我们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而我们做子女的却为您做得太少太少,甚至连一点孝心还没有尽到,这也是我一直懊悔不已的。
        这些年来,在父亲的感召和鼓舞下,我参军入伍,驻守过祖国边疆,守卫过首都北京,援助过非洲,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撰写的文章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创作的《大国担当》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书目,荣获中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立过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谢谢仁心仁爱的父母给了我生命,谢谢纯朴挚爱的济阳养育了我,身在异乡的我将继续前行,努力为故乡争光!作者为孙耿街道洪屯村人,现在北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