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59 更新时间:2019-05-15

师者仁心 香远益清

济南幼儿师范派驻曲堤镇肖庙村第一书记于海涛扶贫记

        2017年4月,于海涛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来到曲堤镇肖庙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他变身份不变初心,带着一颗师者的仁心,扑下身子,解民困、惠民生、扶民志,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和信赖。

多方筹措解民困

        于海涛驻村以来,经常入户走访,了解民忧民困,努力帮助解决。“咱们村的水是咸水,有时候还发苦,俺孙子喝不惯,每次从城区回来都得带着矿泉水。”一次走访中,王大娘这样跟于海涛说。喝水可是个大事啊!于海涛把这事记在了心上,经过多方联系,他协调了一家青岛的爱心企业,为肖庙村免费安装了直饮机,村民们和城区居民一样也喝上了甘甜的净化水,于海涛这才放了心。
        2018年,村里的贫困户吕太成查出肺癌,一家人急坏了,立刻带着吕太成去济南的大医院治疗。这种大病治疗的费用高不说,跨区域治疗报销的比例也低很多。对于贫困户来说,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于海涛了解到情况后,提出回区医院治疗的建议,并将济南呼吸科方面的专家请到区医院为吕太成诊治。吕太成不仅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救助,经济上的花费也降到了最低。
        姜集小学的王书霞老师,家里发生重大变故,丈夫成了植物人,平日里她不光要照顾丈夫和公婆,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紧靠一个人的工资收入很难维持生计。2018年6月,王书霞求助到曲堤镇政府。因为于海涛曾经多次通过联系爱心企业帮助多个困难学生,所以,曲堤镇政府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了于海涛,希望他能再次通过爱心企业的资助为王书霞提供帮助。虽然不是自己村里人,但于海涛二话不说就去联系爱心企业负责人,最终通过现金救助和结对长期帮扶的形式缓解了王书霞一家的困难。

倾心付出惠民生

        肖庙村有不少村民种植蔬菜大棚,但是因为生产路没有硬化,碰到雨雪天气,运输蔬菜很不方便,为了方便群众干农活、运农资,2018年5月,于海涛协调来38万元资金,开始修建生产路。
        但开工伊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生产路建设工程避开了冬季冰冻期,随着物价和人工费的上涨,原来争取的资金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路的建设。无奈之下,有村干部提出缩减施工长度的建议,却引起了部分村民的强烈反对。他们堵在生产路口不让施工,“要修就都修,修不好就都别修!”“就是,好事干一半算怎么回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于海涛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耽误工程的进展,于海涛立即向后方单位汇报,学校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当即决定资助7万元资金用于剩下的生产路建设。后期生产路上的桥梁建设超出预算,资金又出现了短缺,于海涛再次协调后方单位追加5万元资金,终于完成了村西、村东、村东南三个方向总长为1320米的生产路。
        看到焕然一新的生产路,村民们欢欣鼓舞,说话也顺耳了:“于书记,俺是怕路修不到俺们那,一着急说了啥不好听的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村支部书记江连平不好意思的说:“于书记,你为俺们村吃了那么多苦,老百姓有时候还不配合,真是对不住了!”“这都没什么,过程虽然有些波折,但结果是好的,你看,现在老百姓不都说咱好么。”于海涛笑呵呵地说。
        村民活动没去处,新建了500多平方米的村体育文化广场,增添了乒乓球台、篮球架、健身器等体育设施;村里群众喜欢扭秧歌,添置了旱船、锣鼓等秧歌器材;村里街道两侧比较空,协调绘制了文化墙,种上了绿化苗木……于海涛就这样像老师给孩子补课一样,耐心地为肖庙村补着民生“欠账”。

教育扶贫爱无疆

        “我是一名老师,扶贫不能仅局限于改变物质上的贫困,更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里的‘贫穷’。扶智与扶志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于海涛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驻村两年来,于海涛不仅致力于肖庙村的脱贫致富,还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口姜集小学,开展教育扶贫。
        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于海涛自己开车去青岛,用诚意打动爱心企业,为姜集小学免费安装了7台直饮机,全校1200名师生从此喝上放心水;他还协调市派第一书记助学团队为姜集小学捐赠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15000元的体育器材;协调浙江、莱芜、济南的爱心企业负责人来到姜集小学,为孩子们捐赠了55套军鼓、书包、衣服等物品。
        为了帮助乡村教师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于海涛带领姜集小学的6名教师来到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5位知名教育工作者探讨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2017年11月7日,姜集小学正式成为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训基地,实现了两校的深入对接,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可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于海涛还借助自身优势联系济南、青岛等地的多家爱心企业于曲堤镇姜集小学和垛石镇唐庙小学的多名贫困学生达成长期帮扶协议,为他们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多次联系济南幼儿师范近20名大学生来到姜集中心幼儿园进行扶贫支教。活动期间,大学生们带领小朋友做游戏、唱儿歌,教室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欢。
        “于书记,来家里吃饭吧!”“于书记,这是棚里刚摘下来的黄瓜,你尝尝!”“于书记,我一定让家里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了像你一样,多为老百姓办好事!”两年的时间里,于海涛与肖庙村村民、姜集小学师生从陌生到熟悉,变成互相体谅、相互关心的亲人。
        回顾两年的扶贫时光,于海涛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一路走来,与其说是我在帮助他们,不如说是我们在一起教学相长。希望未来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也能越走越顺,越走越好。” (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