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92 更新时间:2019-05-27

济阳区博物馆藏《明故通议大夫河南按察司按察使邢公墓志铭》考释

☆王长民

 

        2017年5月初,济阳村民邢怀岭先生将一方墓志铭捐给济阳县博物馆。志铭镌刻精良,用馆阁体,书法俊美,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性。志盖用篆文题“明故通议大夫河南按察使邢公墓志铭”,志铭22行,满行24字,共计469字。志主为邢义,撰者为黄臣,二人均为明代济阳籍进士。今释读铭文,并据史志所载,兼述邢义生平事迹,以彰我区明代前贤,期望能为更多人所了解。为便于读者诸君查阅,部分引文注明出处。志铭全文如下。
        明故通议大夫河南按察司按察使邢公墓志铭,赐进士出身征仕郎吏科给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邑人黄臣撰文并篆书。正德己卯四月之晦,闻予姑丈通议公疾,趋往问之。公强出见。予劝以饮食之可节者,公曰:“倘获间,当如吾子戒。但赋命有期,俯仰之间,勿之有恧焉尔矣。”即不起。是吾宁之夕也,其子淳持唾壶侍公侧,密谓予曰:“子其识之,恐有托邪?”至五月九日,予再往,遇公俨坐厅事中,洞开重门,后前注目久之。俄移正寝,呼之床褥,不应,家事不一言,春秋实七十矣。呜呼!庸矩知公之遽殁也,庸矩知公前日之为遗言也。予幼从公授句读,长蒙训饬,故予哭公恸惟甚,非专于姻娅矣。至六月朔旦,淳辈具衰服,累累然款予门,泣曰:“四孤皆辱子爱。爱人者,征于爱其亲也。卜是岁十月十日举大事,且将启母黄之榇,合葬祖兆。敢乞铭言,预勒之石,以俟堋焉。庶幸有知,将安子之为也。”因按状:正德辛未岁,公始复官职河南按察使。未几,病内伤,致其仕归,而病寻愈。于今七阅寒暑,行乐多矣。先以内台转陕西副使,以刚明廉肃称,部使者交章荐之,凡七上。铨曹多公才,擢本司使。时逆瑾用事,尝求赂,弗遂也。乃于己巳岁巧抵之法废焉。适遭太孺人之丧,不可穷辩,久在外,乃归家,守墓襄礼。已而瑾受诛,会有以公事白者,诏赐环。尝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弘治戊午岁巡鹾河东,庚申巡按徽池五府,壬戌期留刷卷。
        历代《济阳县志》未收此文,亦不见于其他传世文献。《乾隆济阳县志》卷十二“艺文志”载黄臣《邢东厓义墓志铭》:“呜呼,先生!蚤有于称,暮有于龄。而畅而贞,而毅而雍。其出而显也,绣斧晶晶,凌霜耀星;其退而乐也,声光颙颙,昭林濩坰。胡渊厥藏,伊先之祯;胡啬厥施,伊后之丰。郁郁佳城,輤纬载征。更千万年,安此灵。呜呼,先生!”(《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三八七号,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第1259页)此诗铭正与墓志铭合璧。二者对照阅读,邢义生平履历、才堪大用、忠贞廉洁,给人深刻印象。黄臣对其去世深表哀婉痛惜,情真意切,跃然纸上。
        《万历济阳县志》卷七“选举志”载:“邢义,庚子科,登甲辰会魁。任知县、监察御史,官至按察使。”(《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编30,凤凰出版社2014年,第160-161页)《万历济阳县志》《顺治济阳县志》均无邢义传。《乾隆济阳县志》卷八“人物志”有传:“邢义,字介夫,号东厓,成化进士。初授直隶长垣令,抚循振刷,得士民心。丁外艰,服阙,补睢宁令。报最,擢柏府。凡事关民社,辄正色直陈。历南畿、山右等处。既升陕西副宪,寻转观察使。奉公贞度,关中为之肃清。终王太孺人制,起河南总宪。殚心营职,清白之操始终不渝。年六十,上章致政归。远嚣简出,依然寒素,共推‘人伦师表’云。据曾孙其谏题像增”(第748-749页)
        邢其谏《明通议大夫邢公墓志》(以下简称“邢其谏《邢公墓志》”)云:“曾王父观察公讳义,字介甫,号东崖,赠文林公讳顺季子也,以景泰庚午八月二十五日生。负资颖敏,龀而能文,治‘麟经’。成化庚子举于乡,甲辰会试中第十六名,为东省冠。初令北畿长垣,以外艰归。服除,补淮安之睢宁县,前后治声大著。行取四川道御史,凡五巡十载,所条陈兴剔最多。封赠父母及所配。继升陕西宪副,寻转本司观察使。母王太孺人九十有六龄,无疾而逝,公居忧三载。复起河南宪长。偶以微病乞休,时年六十矣。太宰杨文襄公夙重公治行,连章起用,公以桑榆景迫、云壑意坚,遂绝出山想。至正德乙卯五月初九日卒,正古稀岁也。……公沉毅端介,遇事有为,莅官多善政,所在著‘神君’之誉。而始终清节,不染一尘,历官近三十年,所遗惟城舍一区、负郭三百亩,橐中绝无长物,析爨即艰于举火。先辈风流,大都如此。乡行纯备,里人至今颂之。”(《民国济阳县志》,卷十七,第41-42页,中华书局1934年。按,《万历济阳县志》《顺治济阳县志》《乾隆济阳县志》均未收此文)
        爬梳剔抉,参互考寻,发现若干线索,可补《济阳县志》之“文献不足”。科举方面,《成化十六年山东乡试录》“中式举人七十五名”条载,“第七十四名,邢义,济阳县学生,《春秋》”,邢义以《春秋》见长,即邢其谏《邢公墓志》所谓“治‘麟经’”;《明成化二十年进士题名碑录甲辰科》载,邢义,三甲第五十三名进士,“山东济南府济阳县,军籍”,邢义以军籍参加科举。仕宦方面,《嘉靖长垣县志》卷五“明知县”条载,“邢义,济阳人,由进士成化二十一年知县。治理勤慎,法局峻整,仕至河南按察使”,成化二十一年(1485)任长垣知县;《万历淮安府志》卷二“睢宁县知县”条载,“邢义,济阳人,(弘治)六年任”,弘治六年(1493)任睢宁知县;《嘉靖徽州府志》卷三“巡按监察御史”条载,“邢义,山东济阳人,由进士弘治十一年任”,弘治十一年(1498)任巡按徽州监察御史;《国榷》卷四十八“武宗正德五年”(1510)之“九月”条载,“癸酉,议复谪籍五十三人,皆复官录用……按察使金献民、邢义”(中华书局1958年,第2984页);《嘉靖河南通志》卷十二“按察使”条载,“邢义,介甫,济阳人,进士,正德六年任”,正德六年(1511)任河南按察使。
        黄臣《明故通议大夫河南按察司按察使邢公墓志铭》(以下简称“黄臣《邢公墓志铭》”)可正史志之讹。如,黄臣《邢公墓志铭》言邢义得寿七十岁,与邢其谏《邢公墓志》并无二异。(按,邢其谏所言“古稀岁”,即七十岁也)但对其卒年干支,黄臣《邢公墓志铭》言“正德己卯”(1519),邢其谏《邢公墓志》言“正德乙卯”。实则正德朝并无“乙卯”年。邢其谏《邢公墓志》言邢义“以景泰庚午八月二十五日生”,后推六十九年,正是正德己卯年。盖因“乙”“己”二字形近而误。邢义生卒年为1450年-1519年。顺便提及,正德己卯,即正德十四年。萧彦《掖垣人鉴》载:“黄臣,字伯邻……(正德)十三年,以侍养归。寻丁忧。十四年,有旨调外任。服除,奉诏复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59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259页)黄臣丁忧居家,故而两次至邢义家问疾,邢义子邢淳至黄臣家乞铭言。
        又如,黄臣《邢公墓志铭》言“于今七阅寒暑”,则邢义致仕当在六十三岁;而《乾隆济阳县志》邢义传“年六十,上章致政归”、邢其谏《邢公墓志》云“偶以微病乞休,时年六十矣”、《道光济南府志》卷五十一邢义传“年六十致仕归”,均言邢义六十岁致仕。《乾隆济阳县志》邢义传引自邢其谏题像,《道光济南府志》又据《乾隆济阳县志》,故而三者同源。黄臣《邢公墓志铭》言“正德辛未岁,公始复官职河南按察使。未几,病内伤,致其仕归”,邢其谏《邢公墓志》言“复起河南宪长。偶以微病乞休”,未言事在何年。据《嘉靖河南通志》卷十二“按察使”条载,正德六年(辛未岁,1511)邢义任河南按察使,此与黄臣《邢公墓志铭》亦合。正德辛未岁邢义已六十二岁。玩“未几,病内伤”句意,邢义复官河南按察使至乞致仕之间,当有数月之久。故六十三岁致仕可能性极大。黄臣《邢公墓志铭》系据邢义行状,撰于邢义卒后不久,年岁误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邢其谏《邢公墓志》作于邢义卒后一百馀年,难免误记。 
        邢义为官清廉,尽职奉公,有口皆碑。前文已有提及。《嘉靖长垣县志》载,“治理勤慎,法局峻整”;黄臣《邢公墓志铭》云,“以刚明廉肃称,部使者交章荐之,凡七上。铨曹多公才,擢本司使。时逆瑾用事,尝求赂,弗遂也”;《乾隆济阳县志》载,“抚循振刷,得士民心……奉公贞度……清白之操始终不渝”;邢其谏《邢公墓志》云,“公沉毅端介,遇事有为,莅官多善政,所在著‘神君’之誉。而始终清节,不染一尘”。其铮铮风骨、清白做官、善政利民的人格操守,“润物细无声”般的言传身教,为后世子孙树立典范。据济阳县志载,邢氏家族数人亦仕亦文,取得较大成就,在我区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邢义曾孙邢其谏,继承家风,吏民称赞。张尔岐《慰山邢先生墓志铭》云:“君以一身承事其间,治簿书,听讼狱,批委旁午,各中郤窾,调剂适宜,上下无怨。三年,荐剡十馀上。玺书褒之……其辞有曰:‘处脂膏而一尘不染,当转输而百蠹咸清。’读者咸谓君真能无负此语云。迁直隶延庆知州,兼管宣府东路同知事,二年,人安其政。荐书又三上,如将重用君者,君已移疾乞休矣……其为政,则廉以持己,慈以育民,公以服物……去代之日,民燃香于顶,长跪哭路隅者,百里不绝。”(《蒿菴集》,齐鲁书社1991年,第112页)《济南日报·新济阳》2019年4月24日第3版载《邢其谏:清正廉洁的“承德郎”》(按,该文系据钱明月先生《济阳前贤》整理),对邢其谏生平有所论述,读者诸君可参看,兹不赘叙。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验诸邢氏家族,诚然!
        邢怀岭先生化私为公、慷慨捐赠之举,令人钦佩敬仰。前贤邢义墓志铭入藏我区博物馆,必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此方志铭对研究我区明代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价值,为黄臣遗文辑佚提供实证。黄臣生前著述颇丰,王琢璞《黄中丞过杨贵妃墓怀古诗序》云“(安厓黄先生)平生著述约有十馀种”(《王无瑕先生文集》,清中期王扬宗、王振宗刻本,卷一,面14a),可惜身后不久即遭严重散佚。《乾隆济阳县志》卷十三末“著述篇目”载黄臣“《安厓文集》《安厓奏议》《安厓诗话》《筐山寄傲》《登峨山诗》《过杨贵妃墓诗》”(第1411-1412页),张尔岐《跋安厓先生诗后》另提及黄臣其他著作,“后得交其孙文学堪舆公……因出石本《关中古诗》一册、石本《过桓侯庙诗》一册、石本《济南庙学碣》一篇、手书《归田诗》一幅”(《蒿菴集》,第96页),《关中古诗》《过桓侯庙诗》,《乾隆济阳县志》《民国济阳县志》均未著录,盖乾隆三十年(1765)纂修县志之时已不为人知。翻检《中国古籍总目》,以上诸书均未著录,盖倶亡佚。笔者通过利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方志库、历代别集库、经典古籍库等检索,辑得黄臣佚诗遗文二十馀篇。(参《明代能臣:济阳籍黄臣生平考略》,《济南日报·新济阳》2019年5月13日,第4版)期望今后能有更多乡邦文献被辑佚挖掘,为丰富我区历史文化增砖添瓦。
        附记:小文曾先后得到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谭皓兄、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王勇兄的指教,谨致谢忱。文中谬误,责在本人。作者系回河街道南陈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