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60 更新时间:2019-06-06

安全第一 生命至上 预防为主

教育和体育局 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教育安全屏障

        本报讯 为提高全区中小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自救技能,按照“安全第一,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的原则,有效遏制学生突发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学生中高考、“端午”假期期间和“汛期”防汛、防雷电、防漏电、触电、防溺水的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区教育和体育局召开安全教育专题工作大会,安排部署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具体工作。

认真组织汛前安全检查
做好学校防汛各项应急准备

        结合“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集中行动,按照“全覆盖、把重点、强责任”的要求,近期组织人员对学校校舍汛期安全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建立台账,安排专人督促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农村边远中小学、幼儿园,地处低洼地段的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排查,重点检查校舍及其附属设施、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部位,发现隐患立即处理,经处理仍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停止使用。危险地带、建筑施工区域要严格落实防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语,并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汛教育,大雨或行洪时,安排人员值守,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对学校重点部位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确保锅炉等压力容器、危险化学品、用电设备安全,严防漏电、爆炸和危险化学品外泄,汛前要认真做好各项防御措施,汛中及时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汛后及时进行检修。要加强学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必要时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各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各学校(园)要制定、修订安全预案,充分认识短时强降雨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各自实际,于6月底前组织完成预案演练工作。通过预案演练让广大师生切实掌握预案内容,熟悉预案流程、熟悉预警方式、熟悉转移路线等,遇有突发事件,要妥善处置并及时上报,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而引发安全责任事故的,将依法依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要建立雨季汛期预警机制,遇到重大险情或接到有关部门重大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后,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措施,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特别是地处低洼地区、抗灾能力较差的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通过预警,避免学生在校内和上下学路上被洪水围困或冲走,避免因雷击等灾害导致师生伤亡。防汛期间,各学校及时了解天气和水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迅速组织自保自救和报告,及时排除和控制灾情、险情,减少损失。
 
强化综合管控
做好防暑降温和各项安全工作

        高温预警期间,各单位加强教室、寝室的通风、降温工作。增加降温设备,提供必要的防暑药品,开展中暑急救的技能培训。体育活动及其它室外活动时间安排要科学,场地选择要适宜,并事先做好相关应急防范工作。
        学校食堂严格进货管理,严禁采购、使用过期、变质食品,坚决抵制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要科学搭配、烹饪食品,防止因搭配、烹饪不当造成食物中毒现象。向学生提供的桶装饮用水,各单位必须查验供水单位的资质,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并定期清洗饮用水设备。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做到懂交规、守法规,安全出行,文明出行。要加强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严禁无关车辆进入校园。
        加强对非法接送学生车辆的排查整治力度,要经常性开展非法接送学生车辆的排查,对排查出的车辆及时通报给交通、交警等执法部门进行治理。学校应当经常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生的监护人应当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做好中考、高考前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加各类考试,防止学生因思想情绪波动引发各类心理问题而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加强应急值守
严格信息报告制度

        “端午”节放假前,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门卫、食堂、图书馆、学生宿舍、实验实训室等重点区域和部位以及防汛物资储备、危化物品存放、特种设备运行的安全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端午”期间,各级各类学校要安排好安全值班工作,实行领导带班制度,对重点部位和重要岗位,要落实人员昼夜值班。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值班电话要保持 24 小时畅通。
        各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各学校(园)要从6月我区主汛期起严格实行 24 小时防汛值班,及时接收上级防汛信息和指令,实行防汛信息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4时前,各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和各区属学校要向区教体局安全科报告学校防汛及安全信息并报送电子邮件。如遇紧急情况,及时电话报告,不得漏报、误报、迟报。
        此次专题教育大会,涉及安全内容全面具体,具体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将会为我区安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茂新  魏尊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