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44 更新时间:2019-06-11

投入5500万元补齐环卫基础设施短板,实施镇村“三线三边六无”整治行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本报讯 “村里绿树多了,垃圾少了,村民的精神状态、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乡村美景入画来,幸福生活踏歌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换来了乡村环境面貌的崭新容颜,村头巷口绿树环绕,悠长村道清新整洁,“眼见为实”的变化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点赞和支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今年来,我区内外兼修刷新乡村“颜值”,走出了一条“规划引领、建管结合、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路,让村庄整洁起来、漂亮起来,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乡村振兴的“济阳样板”已足音铿锵,轮廓可见。
 

坚持科学规划设计
实现村居分类发展
 

         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级分类引导村居发展。其中,葛家、朝阳等10个村在保留古村风貌、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规划打造“两核三带三区”的空间结构,打造一条集斜庄文化、沿黄采摘、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旅游观光的精品路线。
         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化全域乡村建设规划落实,注重完善道路、绿化、环卫、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机制。
 

补齐环卫设施短板
夯实环境整治基础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补齐环卫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环境综合整治基础。投资3000余万元,配套垃圾分类中端收运设施;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垃圾分类运输车43辆;投资500余万元,购入分类垃圾桶2000组。
         着力在回河街道、济阳街道打造了一批垃圾分类试点村庄,率先推行垃圾分类太阳能堆肥房,逐步实现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同步展开多渠道、多层次的垃圾分类宣传,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实施镇村“三线三边六无”整治行动,开展村庄清洁、清路、清水渠、清田活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数量和质量,强化城乡环境督导考评,成立了7个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督导考评组,定期或不定期实地督导城乡环境。运用第三方考评机构,实行月度和季度常态化考核。组建了乡村环境卫生拍客团,每两周下村抽查一轮,以此倒逼镇街整改提升,有效改善了镇村面貌。
 

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
着力打造幸福美丽家园
 

        大力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稻花香,黄河情”美丽乡村线路效果初步显现,农村“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实现全覆盖;建成启用了稍门平原水库,水源置换全部完成,实现了全区“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全区群众都喝上了安全甘甜的黄河水。在各村居设置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宣传栏,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在全区大力推广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
        定期召开改厕专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改厕工作,坚持创新机制,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改厕工作全面开展,改变了农村旱厕、露天厕所脏乱差的现状。在各村成立改厕监督小组,负责施工质量管理;在各镇(街道)成立改厕验收小组,对建成户用卫生厕所统一编号、制作标牌,逐个把关验收。将农村改厕后续的管理维护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粪水抽集,加大设施投入,购入20台吸粪车用于后续管护。积极探索有机肥料还田模式,利用有机肥料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实现农村改厕和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
                                                   (王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