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掌故杂谈
阎俊烈:济阳县流传有“阎大人征台湾”一说,所谓“阎大人”即阎俊烈,系今回河乡阎家村人,生年不详,卒于道光年间。
阎俊烈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以武举身份参加绿营军(清代旧军制:汉军用绿旗,称绿营兵,以别于满州八旗兵),隶属山东省抚标(即巡抚直辖的绿营兵)。以后遂以镇压白莲教农民起义起家。嘉庆元年(1796)至十年,四川、陕西、湖北白莲教大起义。嘉庆元年阎任千总,随从“征讨”,因有战功升任参将,加副将衔。嘉庆十年又搜捕残余的教民,又升巴里坤(今新疆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镇总兵。嘉庆十八年河南、山东、河北又有林清、李文成率领的白莲教农民起义,阎又去河南滑县“剿平教匪”,再立战功后提升湖北提督。至于“阎大人征台湾”不见史册记载,不敢妄断其有无。
王文训,今索庙乡田家屯人,生于清道光初年,卒于同治六年(1867)。王家世代务农,文训习武术,识文字,性情豪迈,颇具胆略,并急公好义。
同治年间官府苛征赋税,百姓不堪负担。县衙征收漕米时又将尾数上捐,见零成整,官吏从中渔利,更加重了群众负担;差役催粮如狼似虎,。趁机敲诈勒索,百姓不堪其扰,怨声载道。王文训见义勇为,村中凡有应付差役催粮事宜一身承担,为乡亲免去了许多祸殃。又亲赴县衙据理力争,终于使知县理屈辞穷,答应如确数征敛,勺合分明,并刻石砷立于县衙前为证。后值荒年,王文训又为百姓请求缓征赋税,县衙不准,事情决裂,官府十分忌恨王文训。此时,王文训在田家屯、索家庙、尚家坊一带倡议成立了“一心团”,保家守土,团众公推王文训为团长。县衡闻知即呈请省署派兵抓拿王文训。同治五年(1866)腊月二十九日上午,官兵包围了田家屯。王文训率团众英勇抗击,用土造转盘炮打伤官兵数人,打死带兵的游击,官兵溃逃。是日晚间,官兵乘团众回家过春节之机再次突袭田家屯,“一心团”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王文训投奔临邑县钟楼店陈炯的“黑虎团”。王与陈原是结义兄弟,不意遭到陈的出卖,被官府捉住杀戮。王文训罹难后,当地群众悲愤异常,当时编唱的歌谣有:“王文训是好汉,舍上自己救一县”。“死了王文训,庄户人家没法混;死了陈炯,没了孬种”。同治六年,王文训的长子王长吉继承父志重振”一心团”。当地群众自带给养、兵器纷纷参加,很快发展至千余人,团众集结于崇兴寺(今大寺洼中),准备攻打县城。官军得知后又重重包围了崇兴寺,激战一番,王长吉被杀,团众幸逃者也极少。
孙九龙:孙九龙是今三教乡三教堂村人,生年不详,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家境贫寒,加入义和团,为本村义和团大师兄,在济阳、商河、惠民三县边界颇具声望。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不仅进行政治侵略、经济掠夺,同时也进行文化侵略。外国传教士纷纷深入中国农村,到处建立教堂,发展教徒。不少传教士勾结官府及地方豪绅,欺压群众,作威作福。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纷纷加入义和团与之斗争。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在天津遭到帝国主义的毁灭性打击及清朝反动政府的镇压以后,幸存力量向南发展。九月间,惠民县义和团大师兄孙允荣与济阳孙九龙、陈云岭等人,召集济阳、商河、惠民、齐东、家丘等十二县的团众(以济阳为主)千余人,驻在三教堂村东玉皇庙内,练兵习武,打击欺压群众的教会势力,并计划向济阳城进军,以实现其“反清灭洋”的宗旨。团众仿照军事编制编组,公推孙九龙为“元帅兼大先行官,协助大元帅孙允荣共谋举义大事。山东巡抚袁世凯闻讯后立即派兵前往镇压。九月二十三日,由候补知县查荣绥率马、步队一百五十名来到济阳城。当夜,看守城东门的张兆端(也是义和团团众)秘密告知玉皇庙义和团,孙允荣、孙九龙等即调兵遣将四面埋伏。次日拂晓,官兵进入埋伏圈,遭到团众伏击,死十余人,查荣绥当场被击毙,官兵溃逃。袁世凯又派倪嗣冲等率马队五百余骑再往镇压。此时义和团已分收潜避,孙九龙与义和团其他首领不幸被捕,被杀戮于济南。
卢永祥:卢永祥又名卢振河,字子嘉,今回河乡举人王村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幼年读书很少,随父务农兼营小生意。二十四岁时出外投军,两三年后升任哨长(相当于连长),后遂被送至山海关武备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时值袁世凯组建清政府新军,在天津小站练兵,卢永祥与曹锟等被袁世凯聘为军官。卢在此期间结识了段祺瑞、王土珍等袁门将领,后来一同成为皖系军阀的首领或骨干。
1911年11月,清兵统领(相当于旅长)张绍曾、昊录贞等在滦州起义,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卢永祥奉命率部袭击义军,张、吴的起义失败。山西省宣告脱离清廷独立,都督阎锡山的民军与清军对峙。卢又奉命率部进入山西进攻民军,在洪洞、赵城县一带大肆扰害民众,至今留下骂名。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卢永祥为浙江督办,1924年在江浙大战中,被直系军阀齐燮元、孙传劳赶下台。后即逃至沈阳依附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打败齐燮元后,卢永祥又任苏皖宣抚使。不久,又被孙传芳第二次赶下台,遂隐居天津直到病死。
卢永祥是北洋军阀骨干之一,在军阀混战中起家,又在军阀混战中消亡,他的一生是军阀的生涯,是罪恶的一生。但他基于乡土观念,生前曾为济阳县做过几件有益的事,主要有:1912年出资修筑城南黄河水坝一座;1920年在济阳设“平粜”,当时济阳县闹粮荒,卢永祥由外地运来粮食,以平价销售;1931年出名任总督修篡民国《济阳县志》,并于1934年出资7500元(银元)印刷出版(出版时卢永祥已死,由其子卢耀代办)。 (完) (据《济阳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