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31 更新时间:2019-07-04

廉文品读:命由我作 福自己求

——袁了凡《了凡四训》读后感

◎李庶铭

        我国明朝著名思想家、佛学家袁了凡的《了凡四训》,是一本劝人从善、充满正能量的书,自明清以来,在我国民间就一直广泛流传着,并常读常新。    
        作者当初写这本书,本为教育自己的儿子,所以最初定名是《训子书》。书中以作者自己的身世及亲身经历为依据,讲述了命运的发展问题。因书中深含修身治世、重德载道之言,深受世人的喜爱,故后来又改名为《了凡四训》。
        全书共分四篇,它们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作者从以上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每篇篇幅都不长, 但却内涵深刻,发人深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历史的铁证,论述了行为决定结果、志向决定收获的事实。全书语言平实,理论浅显,但却字字良言,曾受到曾国藩、胡适、弘一法师、净空法师、印光法师、稻盛和夫等大师的联袂推荐,被誉为是“改造命运的伟大学问,人生必读的智慧之书”。
        袁了凡原名袁学海,幼年丧父,后来母亲要求他放弃考取功名的学业,转而修学医术。有一年他在慈云寺遇到术者孔先生,劝他不要放弃读书,并为他算卦考试名次、终身祸福,甚至连他哪年将死、膝下无儿都给他精确地算出来了。因为老者的命理象数,屡次试验都很灵验,加之后来的几次考试又果真应了孔老先生的推算,因而袁学海对此深信不疑,一切都认了命,从此不再刻意追求。直到后来他到栖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使他改变了宿命论的错误认识,终于懂得生命虽是苍天给的,但是命运却是要靠自己来创造的深刻道理。也就是从这天开始,袁学海改名叫“袁了凡”,并立志通过改过、积善、修德,自己为自己积累福祉,终生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袁了凡认为,一个人的祸福,都是由他自己招来的。要想得到福泽、避开祸患,先别说做什么好事,首先要先从改变自己的错误开始。而改正错误,首先要有羞耻之心,孟子说:“耻之于人大矣。”一个人,如果能够感到羞耻,那就是圣贤之人;如果感受不到,那就只能是禽兽。这是改正错误的关键。这就是要发耻心。其次要发畏心。人做事,天在看。错事不在大小,既逃不过天地的眼睛、又会折福。所以人一定要有敬畏心理。再次须发勇心。小的错误,就像是刺在肉里的小刺,要尽快予以剔除;大错则像被毒蛇咬到了手指,必须立即斩断,不能有丝毫迟疑。这就是为什么办事雷厉风行、容易成功的原因。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只要具备了上述三条,即使有错,改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既然有错知错,有错必改,那么接下来的事,就是要多做好事、多积阴德了。作者在第三篇里,分别列举了十个实例,告诉我们,尽管上述十人的行为不同,但他们却都是出于善意。并告诫人们,做好事、善事,一定要出以公心,要从心里真想去做,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不报任何目的地去做,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积善之举,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的人。如果在做一件事之前,先想到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自己吃亏,只顾着自己,或者是看到别人去做,自己也依样画葫芦地跟着去做,甚至怀着个人某种不纯的目的去做一件事,那么他做这件事就是假的,而不是真的。除了真假,还有端曲、阴阳、偏正,半、满、大小,难易;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作者又分别从以上诸条,运用现实中的个案分析,逐一论证了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大公无私、为民造福的种种好处和因果报应。
        最后一篇,是讲谦德。作者引用自己遇到的五个身边活生生的事例,告诫我们:“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一定要让自己心存善念,制约自己的言行,做到无愧于天地鬼神,并且能够虚心,委屈自己,让天地鬼神都能对我产生怜惜之感,只有这样才坐拥了享受福祉的根基。那些心高气傲的人,定是没有远见的人,就算有朝一日发达了,也无福消受。但凡能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愿意成为心胸狭隘,导致拒福千里的人。而那些谦虚谨慎的人,必然能够在其他地方得到指导,能够从别人身上源源不断地学习优点。特别是那些修习德行的人,是不能缺少这样的能力的。积德、包荒、和爱,惜精神,《诗经》有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人生的知识精华,全书用佛学的思想,引导世人归心向善,使它成为一本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善佛书,同时也被人们称为励志奇书。更重要的是,全书通过自强、探索以及进取等思想的传播,让人们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与人生天定的理念完全不同,也更为实用。袁了凡正是这样一个从心出发,用心做事,向善改运的人,所作之书必然从精神、心理以及行为引领人们思考、前进,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其意义不可小视。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建议,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相反,它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也与我们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契合。作者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3501号齐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