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25 更新时间:2019-07-10

1975年王震副总理抓采金工作背后的故事

        1975年的头十个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采金上。黄金生产在我国历史悠久,但产量一直上不去。1974 年,我国的年黄金产量还不如清末慈禧年代高。有一次,王震在和朱德闲谈时,朱老总谈道,过去四川的老百姓在农闲时,都有采金的习惯,办法并不复杂,一个冬天就能采到2两黄金。他还说,现在农民的生活还比较穷,应当抓一抓这件事,增加农民的收入。
        朱老总的话与王震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找来一些志同道合者,成立了黄金生产领导小组,由他亲自带队,到各地了解黄金资源的储量和开发情况。一口气跑了六七个省,“黄金小组”收获很大。王震总结说:“目前,黄金生产是下边没有人管,下面也没有人问,完全处于一种自流状态。这样下去不行。应当给国务院写一个报告,希望中央做一个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决定。”报告写出来后送到中央,很快得到批准。
        同时,还成立了黄金局(由冶金部兼管)统指导这项工作。 王震向大家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在1980年把黄金产量翻一番,达到200万两。提出目标后,王震脚踏实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亲自到各地作调查。山东招远素有“金城天府”之称,它的黄金产量为全国之冠。1975年6月,王震来到招远金矿。当地负责人汇报黄金生产情况时,因受“四人帮”批判“唯生产力论”的影响,开口先说“批唯生产力论’,促黄金生产发展”的套话。王震一听,顿时动了肝火,马上截住话头:“什么‘唯生产力论’,我不听这些!
        接着,他愤然说道:“我是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派来要金子的。我要你们拿出金子来!国家需要金子,有了金子我们的腰杆才能硬朗。你晓得吗,美元、英镑、法郎为什么能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有威望?它是以黄金为后盾的!”他说:“发达国家有远见的政治领袖,谁不看重黄金生产?我们在慈禧太后时期,年产43万两。可是解放后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搞不过慈禧太后,这岂不是我们的耻辱吗?”王震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接着,他又以慈祥中带着威严的口气说:“你们都是为国家生产黄金的指挥员。你们这里遍地黄金。我代表中央黄金生产领导小组,向你们要黄金!”
        从招远返抵住地黄城后,王震又在那里召开了烟台地区黄金生产座谈会。各黄金生产单位负责人在会上争相发言,王震认真听取汇报,不断插话询问。座谈会结束时他即席讲话,在讲话中肯定招远金矿的成就和经验,鼓励他们继续前进,与全国各地矿区协力打破中国黄金事业的萎落局面。王震还去四川、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调查,了解哪个地区金矿储量多,品位高,埋藏浅,易于开采。他还同银行、财政部商谈,提高黄金收购价格。当时,国内和国际的金价相差太远,必须提高。此后,连续两年提高了收购价格……
        在抓采金生产的过程中,有一次王震亲自来到冶金部所属的有色冶金研究院,研究一种采金设备的设计。刚一进门,就见迎面条大标语:“把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到底!”院子里也有同样的标语。王震一看就火了。本来是准备请党委书记、院长交代任务的,这一下把所有的人都给叫来了。王震对大家说:“你们是有色金属研究院,你们的任务是研究有色金属的提炼和设备的研制。你们不是文科大学,不是搞历史的。都什么时候了,还贴这样的标语。”
        说到这里,王震的火气越来越大,嗓门也越来越高:“你们知道么,要搞批林批孔的人,她自己就要当女皇!要当慈禧太后要当武则天!”语惊四座。陪同王震同去的秘书听到这里坐不住了,怕惹出乱子来,赶紧递给王震一张条子,建议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王震看完条子,余怒未消地向大家宣布:“今天就谈到这里,不谈了,回去了。”他不放松每一个和“四人帮”斗争的机会。
由于王震不辞辛劳,狠抓不放,黄金生产的形势顿见改观,同时,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只有48万两,至1983年,发展到97.7万两。七年翻了一翻,年增长速度达到10.5%,为国家创外汇21亿美元。这个时期,王震已年近古稀,身体也不好,但他仍然风尘仆仆,四处奔波。白天看现场,听汇报,晚上还要找人谈话。时间一长,身边有些三四十岁的工作人员都吃不消了,而他总是精力充沛地工作。
        有人劝他,年纪大了,要注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他听后笑一笑,不作回答。劝的次数多了,有一次,他默默地沉思了许久,才语重心长地回答说:“四人帮’是搞不垮我们党的。不要说‘四人帮’,就是‘八人帮’也搞不垮。可是,如果现在还拿37元5角的工人和吃不饱、穿不暖的农民起来反对我们,那么,我们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站不住的。真到了那一天,可就要愧对良心,愧对先烈了呀!”这是王震发自肺腑的话,也是他身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对这些所谓“拾遗补缺”,却又关系到千家万户生活大计的事情如此投入的原因所在。   (摘自《王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