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老干部“演”“唱”乐济阳
◎冉庆亮
“济阳和祖国一起成长,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美起来,我们应焕发第二青春,大声高歌,让全区人民更加欢乐起来,以促使大家在进一步体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变化中开拓奋进。”近几年来,区委老干部局多举措引领广大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大大激发了他们各显神通“演”“唱”心声乐济阳的热情,涌现出一大批可点可赞的“亮点”典型。请跟随笔者的“摄像头”去看一看。
安大广场歌舞团:以“红色文艺”催人奋进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骄阳似火,热流滚动中,区安大广场,演员们手拉手载歌载舞,格外热闹,特别接地气的“红色文艺”在这里演靓唱响。这是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为主体的安大广场歌舞团义务为群众演出的一个剪影。其实,他们已冒风雪,战酷暑,执着痴迷坚持义务演出5年,为传承红色基因、锻造济南北部新区带来力量。
“以红歌为主导的红色文艺,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红色文艺大都是当时历史实践的产物,它是当时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与时代联系最密切。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心声。国人都是唱着红歌,看着红色文艺激励自己奋斗追梦过上幸福生活的。”年近六旬的歌舞团团长李善学介绍说,但现在红色文艺出现“断层”趋势,亟待广泛弘扬传承。酷爱红色文艺的他,便于2013年春与有共同爱好的退休干部肖安祥、张成友商议,决定办夕阳红歌舞团,后因经常在安大广场排练演出,更名为安大广场歌舞团。
“当初我们也是演唱实践着《下定决心》《艰苦奋斗歌》《众人划船开大浆》等红歌办团的,最初只有七八个人,后来,随着不断地公益演出,乐师、演唱艺人越聚越多,现在已发展到30多人。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也55岁以上。”演奏二胡独奏的肖安祥有些激动,他突然停住乐声说,没有乐器、道具、服装、我们就自掏腰包购买或自制;没有音箱话筒,我们就以歌舞化缘;不懂文艺艺术,就请教专业老师或对照视频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学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样。还就提高专业艺术水平推行了“首长负责制”,就是李善学组长负责红歌导演,娄焕杰组长负责红舞导演,刘爱华组长负责红色小品导演,肖安祥组长负责音乐指挥,各自推出节目,大家共同观看,相互纠正,“鸡蛋里挑骨头”,直到都满意为止。
5年来,他们先后排练上演了《我和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我们走进新时代》《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当召唤》《逛新城》《大海航行靠舵手》《党啊,亲爱的妈妈》《相亲》《不忘初心》等红歌、红舞、红色小品和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等节目,达100多个,义务演出1300多场,均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演员们把义务为群众送欢乐、传承红色文艺当做事业去做,那种忘我奉献精神令人感动不已。都被我情不自禁地拍进了镜头。”年近古稀负责弹唱、摄影的张成友红着眼圈说,李团长早年下岗,每天早上还要卖菜补贴生活,但他总是每天骑三轮车带上音箱道具第一个出现在排练、演出场。且自投3000多元买道具、演出服。还拉上妻子李桂英饰演多个角色,兼做后勤;58岁的小品演员徐庆珍,患重感冒还坚持演出,晕倒在演出场。几年来从未因照料87岁老母亲,接送上下学外孙而耽误过演出;年近八旬的乐师王瑞珍,长年患哮喘病,仍坚持每天盯岗配乐;年近花甲的歌唱演员张红卫,常被热情的观众掌声叫好声留在舞台,一唱就是七八首歌,嗓子嘶哑了,仍在继续演唱。
就这样,他们以行动实践着红色文艺精神,除在安大广场义务演出外,还把红色节目送到农村、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群众家门口。每每都赢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而那种台上高唱,台下观众跟唱,观众登台“抢唱”互动的情景尤其诠释着红色节目的强大魅力,更加让人感受到安大广场歌舞团演员们以“红色文艺”催人奋进的磅薄力量。
“我整天吹啦弹唱,听、看演员们演唱,越活越年轻!”84岁的乐师杨延广腾腿伸膊兴致勃勃地说,红色文艺有无穷力量!
“只要有空我就来广场看他们演出,红色文艺让我成就梦想。”一位经商青年观众腼腆地介绍,他就是在红歌的激励下奋斗出好日子的。
“今后,我们将更加牢记初心,担当使命,砥砺前行,当好红色文艺轻骑兵,继续把红色文艺演唱下去。”李团长说。
退休教师王晓云:戏里戏外总播爱
“我作为一名退休教师,能让群众经常看到我们吕剧团义务演出的各种优秀剧目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7月17日,正在排练厅指导演员动作的济南市济阳区翠星吕剧团团长王晓云说,带给群众欢乐播撒爱,期待人人传播爱,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是他一直坚持不懈的追求。
今年62岁的王晓云是区第二实验小学的音乐教师,不仅吹拉弹唱演导等样样精通,更是唱醉校园、社会的“歌迷”“戏痴”,尤其他演唱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吕剧,无不拍手叫好。其演唱的吕剧选段《马大宝喝醉了酒》在全区“我要上春晚”电视联欢晚会暨主持人选拔大赛中,获节目类表演“一等奖”。然而,他却从不因设施简陋,观众多少而封闭自己的艺术,无论何时何地,他总以自己的精彩演唱带给人们欢乐。2004年8月内退休后,这就让他更有时间实现心愿。他更是走到哪唱到哪了。
2013年初冬的一天,人称“吕剧迷”“工作狂”的区文化馆李馆长找到王晓云,以提供排练场所为条件,鼓励他重组早已关张的区吕剧团。而此时,正有个技校校长仰慕他的才华,以每月3000元薪酬金请他去任业务校长,他不假思索地摆摆手拒绝了。却为办吕剧团紧张地忙碌起来。很快,五六名熟悉敬慕他的乐师和爱唱吕剧的优秀人才便纷纷围来,跟他一起在寒风频吹的城区济北公园拉开架势,演唱起吕剧,吸引了众多吕剧迷登台献艺。这让他从中挑选出了副团长和8名优秀演员。不几天,一块醒目的“济阳县萃星吕剧团”的牌子挂了起来。
剧团成立了,资金在哪里?让演职员们带着资金进团演出很不现实。不认输的王晓云取出了自己20多万元积蓄,置办了坠琴、扬琴、三弦、板胡、钢琴、锣鼓、打击乐等上好的各种乐器,购进了音响、灯具、道具等舞台用设备和戏服,还购置了移动舞台和一辆下乡演出用的微型货车。后来为下乡演出又搭进去自己7万元。“就这么点家底都被他掏空了,可看到观众们每每欢呼雀跃为他鼓掌,全家人也都成了他的后勤服务员。”妻子魏新明满脸洋溢着快乐。
“要排就排大戏,要演就演高水平吕剧,一定要在观众心中竖起“翠星吕剧团“这块金字招牌。“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他几次带演职员到省吕剧团学习培训,在高水准中开拓创新。把每一次排练都当作一场正式演出,对每位演员和琴师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所有演出全部按照正规的剧本排演,做到基本功、动作神态到位。谁不按时到场或不认真排练,他会连排练负责人一起都捎带批评。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拿排练当真演,观众们都说,咱身边这“百姓剧团”跟大剧团演的没啥两样!
就这样,王晓云领办的吕剧团先后排练上演了《小姑贤》《喝面叶》《姊妹易嫁》《王小赶脚》《李二嫂改嫁》等10个优秀传统吕剧大戏。还自编自演了《买房记》《王有才进货》等3个献礼祖国70华诞的小戏,均受到好评如潮。区领导看后激动地登台同他握手祝贺,直夸“演得好,演得好!”近4年来,剧团在全区举办的金秋梨园戏剧大赛中荣获3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演员们获得了30多个不同级别的奖项。
“晓云心里只有观众,唯独没有自己,始终无怨无悔。”副团长徐玉峰说,几年来,他带领大家进社区,下街道、镇村、入户,广场、公园到敬老院义务演出700多场。无论寒冬酷暑,还是演出中遭遇风雨雪,他都不让观众失望。只要有一个观众在看,他就坚持跟演职员一起冒着酷暑风雨雪演出。有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们到垛石镇江家屯演出吕剧《娶婆婆》,中间下起了雨,不大会儿,台下便呈现出伞的海洋,而王晓云他们却冒雨坚持演完。
很多时候,他们演完一个剧目,观众却留恋忘返,齐呼“再演一个,再演一个”。常常地就加演一个分场戏,观众还是不离开,就只好加演一个剧目全场。但由于连场戏的劳作,大家累得嗓子哑得实在唱不出来,谢三四次幕都无济于事,王晓云就亲自上台或演唱上两段,或演奏几支曲子。
家务,他从来顾不上。就连九旬老母亲患病住院,他都未能到病床前尽孝。自己患病住院18天,还在打电话遥控指挥。累得身体掉了七八斤肉。难怪心疼得观众集结带补品登门看望他。
戏里戏外总播爱。王晓云首先打造助演“爱心圈”。为演好戏,他为26名演职员统一发放了春夏两套服装;排练或演出,他亲自接送距家较远的演职员;演职员有红白事,他随礼并亲自帮助料理;有位琴师父亲病逝,涌来人多需要座位,他就拉去了椅子;他还带演员们帮助10名家在农村的演员麦秋收,遂现场演戏为村民们庆丰收;有个演员电动车报废,他拿出3000元为其买了新的。演员王玲玲患重病,他带着资金和补品前去看望,全团演职员都纷纷效仿。
他打造的第二个“爱心圈”是他的家乡太平街道东坡村。他积极助力村里乡村经济和文化建设,在多次带团送戏到门的同时,捐款1.1万元,资助村里铺设村街路、捐献了扑克、象棋、篮球、乒乓球等文化用品,促使演员专心致志尽心尽力为观众演好戏,也带动演员和家乡人自觉演好人生大戏,播撒爱传承爱行动蔚然成风。
老年大学空竹队:“抖”出健康和快乐
“唰唰”“噌噌”“唰啦”,一个个由老年人抖演的空竹,忽舞半空,忽落平地,忽在周身旋转,犹如七色彩虹,金光闪耀,令人怦然心动,目不暇接。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这是7月22日笔者在区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学空竹队排练场——济北公园“抢拍”的一个特写镜头。“我们空竹队已成立10年了。”年逾古稀的杨教毅队长歘一下收住空竹跳过来说,我们不但收获了健康快乐,实现“逆生长”,尤其欣慰的是带给观众欢乐,还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荣获省市区空竹大赛集体、个人30多个奖项!
空竹队前身名为济北超然空竹队,当时只有3名离退休老干部,用的空竹质量也不好,不仅常常损坏,观感也很差。后来,他们就买来高质量塑料合金空竹。一些退下来的老干部老同志看到空竹表演好处很多很神奇,就逐渐加入进来,现在已发展到30多人,平均年龄67岁。
“空竹会玩容易,玩得水平高超就难了。”获过省二等奖、市一等奖76岁的队员马兰东说,为了迅速提高抖空竹的技法,他每天无论清晨、傍晚、餐前、餐后,只要有时间,他就琢磨练习。正常时间,几乎每天都随同全员到济北公园排练,如同着了魔似的。一个最基础的盘丝动作,他不知练了多少遍。空竹的4种启动式和单轮加速等基本动作,并附着几个简单的花样动作,他每天要练习上百遍。不知道有多少次,他被空竹打得疼痛难忍。光摔坏的空竹也有十几个了。
“喜欢一项运动很容易,但坚持下来却不容易,尤其是对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年龄对于他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体能、记忆力、动作灵活度等方面都不比年轻人,往往一个新动作就要学习一年多。”马兰东说,杨教毅队长就一面不断给大家鼓劲,一面不厌其烦地热情服务。他根据学员各自兴趣,帮助购买适宜空竹;在教会学员会操作观看视频的基础上,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手把手地教,一点点推进。他还发动大家能者为师,互教互学。使大家排练出了左手捞月、美女缠身、缠身摇铃、芙蓉出水等充满正能量故事的20多个奇葩节目,就连顶杆、空竹对抛、呼啦圈一线二高难度节目也操作自如。现在全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人都有“绝活”,真可谓百花齐放,“艺”彩纷呈。每每聚演引人入胜,令人热血沸腾。
“空竹表演让我们收获多多。”杨队长说,老干部老同志朝夕相处,相互交流,增进了感情,收获了友谊;表演空竹必须调动手脚眼脑,全身活动,减少了痴呆几率,锻炼了身体,6位患病队员恢复了健康,健康队员身体更壮实。再者,常常登上舞台为群众演出,让更多人获得快乐,我们还常常获奖,有了成就感,队员们也就更快乐,越演越年轻。
“抖空竹这项运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正在积极招收学员,力求让这项民族艺术得以传承,更加发扬光大。”杨队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