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40 更新时间:2019-08-12

光辉七十年奋进新时代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档案史料集萃

(第四期)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代
        1978 年12 月18 日至22 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迎来蓬勃发展。在济阳县也引起了热烈讨论和巨大反响,使全县党员干部和全县人民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准备了思想条件。济阳县各级党组织紧紧把握时代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全面进行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有效调动了干部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农村改革率先起步,并迅速在全县推广,农村面貌开始发生改观。
 

 
 

中共济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1980年5月26日至31日,中共济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38人。杨振成作了题为《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县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工作报告,王庆暄作了《关于1980年至1990年全县发展国民经济规划初步设想》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9名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济阳县第四届委员会。在6月1日召开的四届一次全委会上,杨振成当选为县委书记。

 

 

中共济阳县四大会场
 

 


县委书记杨振成发表讲话党员代表投票


 
中共济阳县四届委员会全委


        二、四类分子摘帽
        1979年至1983年,县委抽调人员协同公安机关对地、富、反、坏分子进行全面评审,全县四类分子一律摘帽。1979年7月,对全县779起冤假错案进行清理。翌年4月,全部平反。经县革委批准,对3484名四类分子,纠正错划141人、摘帽3102人,其余的241人至1983年全部摘帽。同时将5817名地富子女和7492名解放后出生于地富家庭的子女的出身一律改为“社员”。
 


 

唐庙公社四类分子登记表
 


唐庙公社摘帽人员情况表

 

唐庙公社地、富、反、坏分子登记表

 

 
1979年全县摘帽人员基本情况表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叩开农村改革之门
        1979年4月召开全县四级干部大会,推行农业“五定一奖”(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间、定报酬,超额完成任务者奖)和包产到组的做法,拉开了农村改革序幕。1981年2月,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1981】2号文件精神,在全县推行农村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至四月,全县2601个生产队全部实行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1984年4月,在稳定与发展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政社分开、撤社建乡、将全县20个公社改为15个乡、5个镇。是年10月,撤销生产队,恢复行政村,结束了延续20多年的社队体制。


 


        1979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路线在全县推开,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棉花生产是我县农民填鼓腰包的支柱产业

 


卖棉花
 


收公粮
 


交公粮


        四、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二大后,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县属、乡镇企业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活力明显增强。这一时期济阳的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门类包括化学、机械、食品等9大类,骨干企业有国营济阳机械厂、县面粉厂、县纤维板厂等。1985年,出台了《关于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到1987年底,全县近200家县、乡办企业实行了以承包为主的经营责任制,改变了以行政手段组建联合的老做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纵横弹跳”之路,以此带动了工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飞速发展。


 
1985年中共济阳县委、济阳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速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


 
1987年中共济阳县委、济阳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决定》
 


1987年中共济阳县委、济阳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八十年代济阳面粉厂
 

 


八十年代,纤维板厂经营非常红火
 


八十年代,经营比较红火的山东济阳造纸厂


 
八十年代生资门市
 

 

 


柳编熙熙攘攘的乡镇农贸大集


本期组稿:济阳区档案馆郭丽霞
资料来源:社会征集和档案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