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街道 构建“五新”格局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济阳样板”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今年以来,济阳街道借助10个沿黄村(居)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重大契机,立足实际、科学布局、全力推进,在朝阳、葛店、尹家、宋家等18个保留村(居)形成的乡村振兴样板带,积极打造“两核两带四区”发展空间结构。目前,概念性规划已经完成,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明显改观。
下一步工作中,街道将充分挖掘地方资源禀赋,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构建“五新”格局,力促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落地生根,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济阳样板”。
优化村级班子,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
针对一些村“两委”班子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陈旧、致富本领缺乏、凝聚力不强等现象,街道拓宽村干部选人视野,把优化调整村“两委”班子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盘考虑,积极选聘政治素质过硬、敢于担当负责、善于处理问题、善于谋划发展的年轻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实职,通过明职责、压担子、强帮扶,取得优秀干部受锻炼、农村得发展的双重效果。同时,把党员干部建设抓在手上,采取专家讲座、基层讲堂、专题讨论等方式为村“两委”班子开展学习培训,组织他们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取真经”,持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干事创业、带头致富的本领,为乡村振兴配强“火车头”。
激活土地要素,释放农村经济“新活力”
结合农村闲散地整理,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土地流转这篇文章。坚持“产权明晰、依法自愿”的原则,加速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重点推广“农户+村两委+企业”土地流转模式,村“两委”牵头先与农户签合同、协议,再跟企业签订合同、协议,从而打消农户的顾虑、保障农户的利益。
在此基础上,找准土地流转有效载体,制定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一方面,充分发挥农业龙头、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村集体和周边能人承包土地开展特色农业种植;另一方面,充分依托资源禀赋、立足长远,对外招引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贫困户参与度高的企业和大户,带领村民获得入股分红、流转费、务工费等收益,实现农户增收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汇聚人才合力,增添乡村治理“新帮手”
延伸扶贫工作内涵。将扶贫工作队伍转换为乡村振兴工作队伍,按照“五个振兴”目标要求,立足扶志、扶智,围绕政策宣传、组织建设、项目发展、环境提升等任务,协助谋划村庄振兴之路,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
凝聚“乡贤”人才链。定期开展“乡贤联谊会”,赢得乡贤对家乡的支持和反哺,鼓励有情怀、有能力的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投入村级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工作,形成“吸引一个,带来一群”的“滚雪球”效应。邀请专家“把脉开方”。积极邀请相关专家,解决项目规划、产业导入、旅游策划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农户在果树种植、林下养殖、大棚种植等遇到的技术难题,向企业和大户传授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私人订制等现代化营销方式,切实释放专家团队在乡村振兴中的“乘法效应”。
提升村容村貌,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有效整合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乡村、美丽村居、高标准农田、齐鲁样板等涉农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建设通达路网。鼓励企业或私人多元化主体参与,狠抓村庄内外的道路建设,打通乡村庄发展的“大动脉”,保障群众出行便利,推进产业基地深度融合、旅游景点相互串联。
提升村容村貌。参照地域优势、文化底蕴、农业生产等因素,找出村庄特色所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村庄建设依托地势条件,避免“千村一面”;绿色树木宜花栽花、宜菜种菜,避免统一绿化。加速环境治理。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人员配备,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清运设备,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治理“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最美街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助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公害化,使农村环境整洁优美、健康有序。
挖掘地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
结合乡村振兴样板带各村庄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按照片区建设规划,大力实施“旅游+”战略,让农村资源变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朝阳斜庄文化、尹家草莓采摘、葛店观光垂钓、孟家稻田风光、董家大棚采摘等精品旅游景点;依托黑陶、老粗布等非遗手工技艺,重点打造技艺展示、创意体验、商品展销等旅游项目;积极推出文艺创作、采风摄影、旅游演艺等特色旅游新业态,促进农村资源转变成农民口袋里的财富。同时,综合考虑乡村振兴样板带内黄河水稻产业优势,发挥毗邻黄河的区位优势,逐步推出以黄河水稻为主题、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稻香田园、知济乡村”旅游名片。
下一步,该街道将与旅游局对接,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实地考察,同心协力发展和推介乡村旅游项目,让乡村成为投资者的“香饽饽”,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