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驱动战略助力济阳打造智慧城市
县人社局主动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金秋时节,硕果满枝。
在济阳这片发展的热土上,从南往北翰迪物流园、博通工业园、济北工业园……拉开了500平方公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主战场,一个开放的济阳,一个奋进的济阳,一个大跨越、大提升、大繁荣的济阳,正大踏步行进在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征程中。在建设济南北部新城的关键时期,县人社局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实施人才驱动战略,补齐县域经济发展人才短板,为济阳打造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立足项目打造国际先进、
国内一流高层次人才平台
近年来,济阳县“筑巢引凤“,完善招商举措,优化招商环境,提供优惠政策,打造招商洼地,吸引了世界500强丰树物流、国内100强怡亚通供应链等抢滩落户。这些企业到来,激活了县域经济,给济阳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国际、国内高端人才,顶尖人才。工作中,县人社局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依托项目,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打造了人才公寓等10余个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人才支撑平台,为提振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期,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县人社局已与美国的一家独资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拟投资3000万美元在济阳发展,届时,县人社局将依托该项目,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层次人才基地。今年,该项目在常州的年产值为3000万美元,如果在济阳投资顺利,预计3年内可实现产值6000—9500万美元,5年内产值超过2亿美元。在与独资企业洽谈的同时,县人社局还联合崔寨镇密切和伙伴国际咨询(香港)有限公司的联系,推动其与英才学院合作,引进德国物流产业认证体系和德国认证高端人才培训机构,把翰迪物流园建设成中国物流人才和德国工业4.0认证体系的中国培训高地。
“走出去、引进来”济阳农民搭上了“一带一路”班车
本地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如何做好本地人才内部挖潜、素质提升工程是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县人社局通过建立人才交流激励机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本地人才工作热情,涌现出了张德兰、鲍玉林、王琳等一批优秀人才,打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
工作中,坚持走出去,组织县域内医疗、教育、食品、制造、电子、物流等行业拔尖技术人才,到山东大学等著名院校和中科院等科研院所进行参观考察、异地培训、实践进修,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坚持请进来,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高层次人才需求实际,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社科院等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定期不定期,特聘专家学者教授到济阳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指导、沟通交流,提升规划、设计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科研技术水平。同时,加大对本土人才培养考核监督力度,用严格考核奖惩,激发创造发明动力,为打造创造之城、研发之城提供了智力支撑。在提及“走出去”战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传承人张德兰高兴地说:“这些年来,多亏了县人社局组织我参加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我的柳编产品也搭上了‘一带一路’班车,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柳编产品近1000万元。”
“金牌工人培养选拔工程”展“济阳工匠”风采
在今年的第二届“安培杯”济阳工匠评选活动中,吸引了全县奋战在一线的49名叉车、钳工选手参加,评选活动现场,他们以精益求精、技术精湛的高超技能,赢得了现场评委的啧啧称赞。
据了解,近年来,县人社局依托县域内职业中专、成教中心、阳光大姐、安培培训等机构,大力实施“金牌工人培养选拔”工程, 重点从全县食品、机械、电子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中,选拔1000余名在本行业、领域中具有高超技能水平、良好职业道德、丰富实践经验、贡献比较突出、影响带动作用大、业内广泛认可的高技能人才,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技术本领,叫响了济阳缝纫工、电子工、机械工、食品制作工等“四大品牌”,展示了“济阳工匠”风采。下一步,县人社局将立足济阳发展实际,帮助县域内的培训机构增设更多专业课程,打造“济阳月嫂、焊工、电工”等新品牌,力争到年底至少培养220名技能型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人才支撑。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