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63 更新时间:2020-01-13

砥砺奋进 硕果满枝

——济阳区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刚刚过去的2019 年,是济南北部新区建设元年。
        一年来,全区紧紧围绕“建设与中心城区高度融合的济南北部新区”战略目标,抢抓先行区建设、携河北跨、撤县设区“三大历史机遇”,统筹把握“1127”工作体系,坚持实干、反对虚功,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新区建设开局良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经济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初步统计,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95 亿元,增长7.5%,税收比重85.78%,比上年提高1.68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30 亿元,增长3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逆势上扬,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金融、工业用电量等关键指标均保持较好增势。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传统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旺旺集团、统一、康师傅等骨干企业纷纷增资扩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两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增“四新”产业项目15 家,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德国数字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总部经济支撑作用凸显。独具特色的“321”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崭露头角。
        “双招双引”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努力打造“双招双引”济阳模式。在全市率先设立5 处境外招商代理处,先后在北京、青岛、上海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新签约项目65 个,合同投资额1231.6亿元。设立全省首家工信部人才交流分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一批院士项目、博士项目、教授项目加快落地。
        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全面实施“领导挂帅、项目挂图、督战挂牌、审批挂单”制度,我区13 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并按时间节点计划顺利推进。立德钒钛、勤邦生物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旺旺扩建项目实现“建成当日即启用”,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济阳速度”。
        新区形象品质全面提升。全方位对标中心城区,着力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高水平编制城区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同步开展滨河片区城市设计,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坚持基础先行,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道路提升、园林绿化、馆站建设、管网配套等市政工程,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顺利完成老城片区三期征地拆迁,提前3 个月超额完成省定棚改任务;拆除违建临建230 万平方米,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为抓手,扎实开展“双百”攻坚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兴化步行街、老城商业街改造,搬迁劳务市场、出租车市场,规范门头牌匾1600 余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为全市高分通过国卫复审做出了济阳贡献。
        各项改革任务不断深化。稳妥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将63 个机构精简为37 个。全面深化济北开发区改革,实现开发区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强力推进“一次办成”改革,建成启用市民中心,创建“济时办”服务品牌,企业开办由“按天计”变成“按小时计”,“经济发展服务生”理念深入人心。鑫土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运营,城建投资集团、农业发展集团、产业发展投资公司筹备组建,资本运作能力将显著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教育教学体制等系列改革均取得积极成效,激发了发展活力。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民生优先,2019年社会民生支出43.04 亿元,同比增长10.4%,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职工社保卡实现“省内通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标扩面”,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均提高11.2%。永康街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建成启用,实验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无证幼儿园全部清零,“四点半课堂”实现中小学全覆盖。疾控中心迁建有序推进,区妇女儿童医院综合体主体基本完工,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科技馆建成开放,三官庙汉代画像石墓群发掘亮相央视,刘台子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客运站点60 个,开通K921城际公交,共享单车入驻济阳。建成康瑞、滨河、汇鑫苑处农贸市场。改造完成老旧小区5.3 万平方米。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谋篇之年。当前,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先行区建设、携河北跨、撤县设区机遇形成交汇。我区将抢抓机遇,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全区“1138”工作体系,重点持续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持续推进动能转换。持续做大做强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聚焦智能制造、生命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努力引进培育一批“四新项目”,形成传统动能加快升级与新动能加速成长的发展新格局。
        持续壮大实体经济。强化双招双引力度,完善“1517”招商引资体制,充实配强招商队伍,重点引进与“321”现代产业体系相关联、相配套的重大项目上实现突破。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四挂”机制,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递次推进格局。
        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定位,拉开城市框架。持续推进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不断完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面貌的大变样、整体实力的大提升,快速融入省会发展的大格局。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一次办成”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逐步下放经济社会权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国家级开发区。
        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医共体、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改革,坚持向改革要活力、以改革增动力,全面释放新区发展活力。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新期盼,进一步加大投入,聚焦短板精准发力,瞄准弱项强力突破,筛选办理一批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民生实事,让群众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