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84 更新时间:2020-01-17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济南市济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战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挑战、任务艰巨、压力倍增、考验最多的重要一年,也是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富有成效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实干,反对虚功,攻坚破难,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建区元年实现良好开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动能迸发态势,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动能转换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发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可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8%(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95亿元,税收比重达到85.78%,其中为企业减税降费6.17亿元,为近年来最好水平、最优质量。工业经济逆势上扬。集中资源培优扶强,旺旺、统一、康师傅、上好佳等企业增资扩产,增资总额超过10亿元。积极培育新动能,引进落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等“四新”产业项目15个,工业投资增长125%,表现了强劲上扬态势。扶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新增“瞪羚”企业4家,拓展输送“国内首台套”认定实现零的突破。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0.8%、12.2%和33.5%;工业用电量6.75亿千瓦时,增长7.1%。现代农业稳健发展。扎实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培育百亩特色产业精品园6个,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度建设任务,垛石镇获评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23家、专业合作社10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带动流转土地1.6万余亩。加强农业品牌创建,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9个,完成“好味知济”品牌注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节水灌溉改造、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有效实施,抗击台风“利奇马”及防汛抗旱取得全面胜利,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服务业加快提升。积极引导餐饮娱乐等消费业态集聚,银都、安大、银座商城等城市核心商圈初步成型。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获批“济南市私募投资集聚区”,创新实施保险服务指导员制度,新增金融机构10家,存贷比提高11个百分点,金融增加值增幅居全市第一。培育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大润发城市智能配送中心建成运营,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网络基本建成,物流业增加值增长41.5%,电商零售额增长27.5%。提升发展旅游业,旅游节庆活动带动效应凸显,观光采摘、亲子研学游日益火热,旅游消费额增长12.5%。
        ——城乡面貌在统筹融合中持续改观。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重”,突出拉框架、增亮点、提品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空间布局日趋优化。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全区乡村建设规划、7个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消防、环卫等专项规划,滨河片区城市设计形成初步成果。加快推进新城开发,济北智造小镇、少海汇家居产业园开工建设,世茂、融创等城市综合体有序推进,回河片区城市形象初步显现。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市王家社区、回河星河社区开工建设,曲堤柳家社区完成安置区拆迁。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加大征收拆迁力度,棚改旧改三期工程完成拆迁2611户、31万余平方米,依法处置各类企业16家,老城形象逐步改观。全力抓好棚改安置房建设,凤凰社区具备开工条件,富阳嘉园加快建设,滨河社区30栋安置楼封顶,产权调换区16栋安置楼和菅家社区11栋安置楼基本达到入住条件。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优化交通路网,新建改造经五路南延、汇鑫路北延等市政道路14.9公里,改建提升农村公路409公里、徒骇河堤顶道路46公里。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8公里,铺设各类管网31.9公里,建成区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和15座城区公共卫生间,第二污水处理厂达到通水条件。新建疏浚排水沟渠4.2公里,完成低洼路段排水系统改造,城区防汛“卡脖子”问题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批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落地实施,农村改厕、大棚房清理、河湖清违整治和畜禽污染、黑臭水体治理等成效显著。推进绿化“提质增量”,新建省道240线、济东高速绿化带,完成8组主题雕塑和澄波湖、窦家桥等11处道路节点景观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为抓手,扎实开展“双百”攻坚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兴化步行街、老城商业街改造,搬迁劳务市场、出租车市场,规范门头牌匾1600余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为全市高分通过国卫复审作出了济阳贡献。强力推进拆违拆临,全年拆除违法建设230余万平方米,“无违建镇街”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大力实施杆线专项治理,推进线缆入地40公里,捆扎剪除线缆93公里,空中“蜘蛛网”基本消除。加强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城市管理重心实现下移。
        ——发展动力在改革创新中持续增强。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以创新聚要素,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启动实施开发区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管委会+”运行模式,主责主业更加突出。着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5个项目列入省PPP项目库,国资控股集团融引资金突破60亿元,鑫土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运营,城建投资集团、农业发展集团、产业投资公司完成组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成员界定、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实行校长职级考核机制,新组建一中教学集团,教育教学活力有效激发。镇(街道)绩效改革启动实施,医疗卫生体制、盐业经营体制、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均取得积极进展。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推进“1517”重点招引体系,设立5个境外招商代理处,举办“双招双引”推介会、“回家乡谋发展”、高端智库论坛等大型招引活动4次,全年新签约项目65个,合同投资额1231.6亿元,连续三年过千亿元。大力开展招才引智,人才大厦开工建设,新增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柔性引进院士1人、博士2人,申报省市级人才6名。稳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外贸进出口21.37亿元,增长19.8%,实际使用外资完成3737万美元。园区支撑不断增强。加快推进开发区集约发展,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43亩,建成标准厂房50余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区中园”建设,山东数字传媒产业园破土动工,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达沃智慧产业园加速推进,少海汇智慧家居科技城(一期)建成投产。强化镇街产业园区建设,新市智慧家居产业园社会化建设运营正在推进,济阳街道工业园、曲堤闻韶产业园、垛石新材料产业园效应初显。项目建设全面突破。实行“领导挂帅、项目挂图、督战挂牌、审批挂单”机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13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02亿元,150个区级重点项目基本达到节点要求。今年签约项目有29个当年开工建设,立德钒钛、勤邦生物、蓝贝思特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成投产,旺旺扩建项目实现“建成当日即启用”,创造了项目建设新速度。
        ——民生民本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改善。坚持项目向民生倾斜,资金向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达到43.0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7%。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36元,增长8.3%。落实“同城待遇”政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与全市接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发放贴息贷款1.9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4500余人。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职工社保卡实现“省内通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标扩面”,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均提高11.2%,养老服务机构新增11处,为1462名符合条件残疾人提供教育资助、康复救助和辅具适配。扎实推进脱贫攻坚,125个贫困村及4425户、7973名贫困人口脱贫成效得到巩固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永康街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建成启用,实验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无证幼儿园全部清零,“四点半课堂”实现中小学全覆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疾控中心迁建有序推进,区妇女儿童医院综合体主体工程完工,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及科技馆建成开放,三官庙汉代画像石墓群亮相央视,刘台子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应急管理体系实现整合,人影作业装备现代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新建客运站点60个,开通K921城际公交,共享单车入驻济阳,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健全便民服务设施,建成康瑞、滨河、汇鑫苑农贸市场。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改造完成老旧小区5.3万平方米、农村危房106户、清洁取暖6102户。社会治理更加扎实。深化“七五”普法,推行“枫桥经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64件,调解矛盾纠纷3517件。做好信访工作,建立联合接访大厅,化解信访积案109件,尤其是10年以上积案全部化解。深入推进“平安济阳”建设,建成区级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实现村居全覆盖,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两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段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5人荣登“山东好人榜”,马居英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本人也荣获全省第七届道德模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老龄、慈善、红十字事业有了新发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媒体融合、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行政效能在职能转变中持续提升。坚持强化责任担当,着力转变职能、增强本领,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常态化。依法行政得到加强。严格执行政府决策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认真落实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民主集中制等重大决策制度,全年召开政府常务会15次,研究安全生产、集中供热、环保治理、棚改旧改等重要事项99个。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复人大代表建议88件、政协委员提案110件。加强12345热线规范化建设,研究出台全流程制度办法,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稳步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事业单位隶属关系调整理顺,政府部门职能进一步优化。建立新闻发布会、政府开放日等制度,邀请市民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参与决策,改版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济阳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公开成为全省亮点。建成启用市民中心,深化“一次办成”改革,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460余项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经济发展服务生”“济时办”成为济阳特色政务服务品牌。作风建设实现提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服务群众实际成效践行初心和使命,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问题。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驰而不息正风肃纪,支持配合纪委监委开展巡察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处置问题线索688件,党纪政务处分362人,挽回经济损失650余万元。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全年完成政府投资评审项目146个、审计项目32个、公共资源交易项目612个,审减节约资金4.2亿元,政府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一年来,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以“守正笃实、坚如磐石”的坚韧定力,矢志不移坚持动能转换,凤凰涅槃,坚决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聚四新,强力推进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传统优势产业裂变,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的“四新”优质项目加速集聚,“321”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明晰,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一年来,面对风险受外部环境变化剧增的新压力,我们以“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矢志不移坚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坚决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稳预期,抓好减税降费的同时,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有效供给,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和民生事业需求。一年来,面对发展中短板弱项更为突出的新挑战,我们以“不甘平庸、攻城拔寨”的昂扬斗志,矢志不移坚持凝神聚力,突破重点,坚决细谋划、强保障、补短板、抓落实,有效破解发展瓶颈,顺利通过国卫迎审、环保督察等“政治体检”,使济阳的天更蓝、水更绿、城更靓。一年来,面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以“卧听萧竹、一枝一叶”的为民情怀,矢志不移坚持发展为民,心系百姓,坚决精扶贫、通道路、建学校、配市场,努力解决群众就医、上学、居住、出行等方面的揪心事、烦心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济阳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中流浪急,半山路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必须正视和面对:动能转换上,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较慢,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还不稳固。发展后劲上,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储备不多,招商项目落地率不高,要素保障瓶颈破解力度亟需加大。城乡统筹上,基础设施欠账尚未补足,城乡建设管理不够精致、精细,镇域经济不可持续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上,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扶贫等民生工作还有不少短板,风险防控、社会稳定等方面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自身建设上,政府管理水平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任务还有不小差距,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对此,我们不回避、不推诿,要勇于正视矛盾、直面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安排
        各位代表,转眼已经进入了2020年,这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时不我待,机不再来。
        综合分析,当前的济阳,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抢抓机遇的关键期、综合优势的转化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从政策支撑看,从中央到省市突出抓“六稳”,相继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出增加专项债券规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等措施,为我们搞好资本运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带来重大利好。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坐拥60余公里黄河堤岸线的济阳,必将有机会享受更多政策红利。从现实机遇看,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和省会“携河北跨”实施、先行区建设,特别是“三桥一隧”工程加快推进,济滨城际铁路即将开工,济乐高速南延通车在即,遥墙机场扩建和有轨电车报批提上日程,使得济阳区位优势日益突显,投资吸引力明显提升。从发展基础看,随着近年来我们在“双招双引”、动能转换等方面接续发力,培育引进的一批“四新”企业和项目支撑作用增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加速形成,坚定了我们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我们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聚焦“1138”工作体系,集中精力抓重点、补短板、守底线,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项目支撑力、改革驱动力、城乡承载力、民生保障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实现济南北部新区建设新突破。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围绕上述任务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加快动能转换,提高发展质量
        加快产业提升。做强传统产业。支持顶津、丹夫等企业增资扩产,推动食品饮料产业在扩大产能、更新产品上实现新突破;支持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高端化发展,抓好食品加工机械产业发展,在建链补链上下功夫,推动机械装备产业上新水平;推进盈石冷链、交运怡亚通等项目落地开工,鼓励捷瑞、大润发等物流企业创新发展,引进储备一批知名物流企业,重塑物流产业集聚新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山东广电数字传媒产业园、达沃智慧产业园建设招商,集聚发展数字经济、通讯电子等新一代信息产业;推进汉方制药扩产和生命科技产业园配套发展,促进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产品等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产业孵化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全力推进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招引企业研发中心、结算中心及建筑业、服务业总部中心项目,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推动总部经济新业态形成。
        聚力“双招双引”。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完善“1517”重点招引体系,加强调度考核力度,落实招引奖励政策。坚持以“精准”为导向,创新招引方式,实行专业招商,建设专家型招引队伍,依托新联会异地分会成立招商联络站,着力招大引强、招新引高,力争年内引进过亿元项目20个以上,新签约合同额1000亿元以上。坚持以“产业”为导向,围绕“321”主导产业组建产业链招商专班,定向招引企业、重点人才、投资团队。坚持以“园区”为导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与国内外相关产业集聚区的对接,多渠道进行招商推介,全力引进符合园区定位的优质项目。坚持以“要素”为导向,继续通过量身代建厂房、代购设备等措施,让企业“拎包入住”,推进基金招商、并购招商和合作招商新模式,增强招商实效。坚持以“人才”为导向,突出“高精尖缺”和产业需求,瞄准“千人计划”“泰山学者”和各类院士,落实好人才政策,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吸引凝聚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济阳投资兴业。
        做强镇域经济。树立“实业立镇”理念,引导各镇(街道)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壮大自主财源,增强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明确各镇(街道)产业定位,支持培育与开发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镇(街道)土地供应、产业扶持和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加快垛石商贸流通产业园、曲堤闻韶产业园、仁风智慧装备产业园、新市智慧家居产业园、济阳街道产业园等载体建设。鼓励引导各镇(街道)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实现与区域布局相衔接、产业需求相配套。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创新镇(街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
        抓好十大重点项目建设。①山东数据湖(易华录)产业园一期项目,完成10万平方米大数据中心、存储中心和城市大脑展厅主体建设。②达沃智慧产业园项目,完成6万平方米商业配套公寓,推动中国联通智慧客服北方中心建成运营。③锐基电力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8万平方米厂房,年底完成4万平方米建设任务。④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项目,完成38栋厂房及公寓、服务配套楼施工,首批签约项目实现入驻。⑤盈石冷链物流港项目,开工建设4栋仓库、1栋设备厂房及附属配套建筑,完成项目主体工程近4万平方米。⑥连城数码港二期项目,建成17万平方米多层厂房,达到项目入驻条件。⑦济北智慧家居产业园项目,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⑧顶津食品热饮项目,新建4万平方米热充车间,新上8条生产线。⑨汉方制药项目,新建2个生产车间,新增2条高速生产线。⑩济北智能制造研发中心项目,完成2座智能制造研发中心楼主体工程。
        (二)坚定不移提升功能品质,彰显新区魅力
        拓展城市空间。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全力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充电桩、停车场、加油站等专项规划编制,争取年内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加快城市组团开发,通过多元投入、市场运营方式启动滨河新区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万科、世茂、绿城、力高等片区完善公共设施,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新区形象。加强规划管控,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监督机制,加强规划执法,加大拆违拆临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约束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提升管理水平。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坚持建管并重,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大城管”体系,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造“整洁有序、和谐优美”的城乡形象。推行标准化管理,完善广告牌匾、垃圾分类、交通秩序等领域的管理标准,探索实施“路长制”,把精细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推行网格化管理,推进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有机衔接,逐步建立社区“六位一体”管理模式,努力破解治理难题。推行智慧化管理,整合共享信息化资源,探索快速处置、非现场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活跃城市经济。积极调节居民消费结构,促进城市经济培育、转型。发展服务群众的大众消费,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努力增加文化、康养、家政优质服务供给;发展服务社会的高档消费,加快融创和力高商业综合体、世茂“茂险王”、绿城商业小镇等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发展服务年轻人的新型消费,大力推动咖啡屋、电竞游戏、影剧院等文化、休闲服务设施建设,使城市留得住人,生活怡人;发展服务企业的工业消费,推进创意、研发、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挖掘黄河旅游资源,整合生态农业、历史文化等资源要素,策划打造黄河风情线旅游品牌。发展夜间经济,扮靓城市夜色。
        实施十大城建工程。①棚改旧改工程。实施老城片区四期2300户、30万平方米征收拆迁,基本完成老城片区改造。②安居建设工程。启动凤凰社区、老建筑公司安置区建设,完成富阳嘉园社区(一期)主体工程,推动城区片区产权调换区、菅家社区、滨河社区安置房陆续交付。③城市更新工程。开工建设众海新天地、时代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打造城市新地标。④路网提升工程。推动济滨城际高铁、大北环、省道241线东延、国道308线南移、有轨电车等省市重大工程落地实施,新建改造开元大街西延、正安路南延等市政道路16.2公里。⑤污水治理工程。升级改造第一污水处理厂,继续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北部四镇水质净化厂建设。⑥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大寺河河道治理综合提升,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质量。⑦城市公园工程。在老城区规划建设人民公园,在新城区规划建设森林公园,对澄波湖风景区进行整治提升。⑧绿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绿城”“花城”建设,打造花卉景观大道和花漾街区,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⑨城市亮化工程。打造正安路、开元大街2条智慧路灯管控示范街,改造升级纬四路照明系统。⑩热力建设工程。加快华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扩建兴阳热源厂,规划建设回河片区供热管网,收回居民小区自管站5处以上。
        (三)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富民增收
        做优现代农业。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产业振兴,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突出抓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田园综合体招商,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运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新突破;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着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村一业”特色村120个以上,实现农业生产新转变;实施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富硒+”产业开发,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效益新提升;放大“好味知济”品牌影响力,统筹农业宣传推介,集中全力塑造品牌农业,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实现农产品质量新保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动生态振兴,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打造宜业宜居的美好家园。
        释放农村活力。以“两新培育”为引擎推动人才振兴,新认定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不少于20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次;鼓励人才留乡、能人回乡、大学生返乡创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以乡风文明为引领推动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和功能提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出彩人家”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强基固本为核心推动组织振兴,实施乡村“头雁”队伍提升工程,加强村干部绩效考核力度,发挥好“乡村振兴工作专员”作用,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高效运转、服务群众功能。
        落实十大惠农举措。①实施“百村万亩”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6个以上,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问题。②提高农田高产稳产能力,新增高标准农田6.5万亩、水肥一体化1.25万亩。③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马河等骨干河道13余公里清挖整治,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2个,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9万亩,新打灌溉机井200余眼。④提升防灾抗灾能力,推进气象、人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徒骇河等河道灾后水利工程建设;继续推广农业政策性保险,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⑤完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保障管好用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⑥建立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规程,实现土地流转2万余亩,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70%。⑦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5公里,实施街巷硬化500余公里。⑧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理顺城乡供水体制,完成72个村供水管网新建改造工程。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29个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任务。⑩持续开展冬季清洁取暖攻坚行动,完成改造农村清洁取暖4.1万户以上。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改革。立足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和省城北跨承接,认真梳理国家、省市关于北跨和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创新先行先试工作。强化承接市区产业转移和先行区直管区的对接融合,搞好错位发展,着力推动土地、资金、人才、基础配套等要素互动互补,重点实施开元大街西延和国道220线提升改造工程,推动城区发展空间向南、向西拓展。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深化“一次办成”改革,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落地见效,推进园区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服务。实施“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倒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理顺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投融资平台向实体化转型。加快紧密型医共体试点改革,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事转企”工作。完善镇(街道)绩效改革,统筹做好教育、供销等其他领域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扩大对外开放。树立“济阳以外都是外”的理念,加强协同协作,提高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外联动。谋划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加快推进与沿线城市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对接合作、资源互补共享,争做先行先试实验区。对接京津冀经济圈,努力做好对接非首都功能的产业招商、承接,借力做优“32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技等百亿级产业集群。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支持有实力企业拓展新兴市场,新增外贸企业3家以上,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9亿元;加快“引进来”步伐,规划建设国际产业创新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2%左右。加强与港澳台合作,争创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示范区。深化与国际友城往来,持续扩大海外“朋友圈”。
        壮大民营经济。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对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给予民营经济“国民待遇”,做到内资、外资同等对待,外来、本土一视同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严格执行涉企税费减免规定,力促小微企业遍地开花、骨干企业竞相成长、优质企业加快膨胀。强化要素保障,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融资服务网络平台、应急转贷基金等政策落地,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强化“经济发展服务生”理念,开通服务企业专线,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挥政企沟通的建设性作用,精准、精细对接企业需求,及时排忧解难,让企业发展有肥沃的“成长土壤”、充足的“阳光雨露”。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关爱和保护,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保障。
        (五)坚定不移筑牢发展底线,跨越重大关口
        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防范增长失速风险,千方百计做好“六稳”工作,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控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防范化解企业金融风险,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做好政府债务管控,关注镇街财税质量,科学评估风险,规范融资行为,有序处置存量债务,做到可控、有序、适度。防控社会风险,强化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信访工作依法规范运行,提升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全面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