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60 更新时间:2020-01-17

一名急诊科护士的初心

◎杜芳

        我永远忘不了1993年的初春。那一年,闰三月,刚过了年,母亲查出得了脑瘤。那一年我七岁,爸爸三十二岁,妹妹六岁,弟弟三岁。那一年,春天的暖意还没回神,一场病的消息如这早春薄寒侵入肌骨,疼痛或惊恐,狠狠的在我心底压实,不敢外露。
        那一天,村里开来了辆拖拉机,父亲找来了一块厚实的木板,母亲先是被人抬上了木板,然后被几个人簇拥着连同木板一块上了拖拉机兜。拖拉机响了,弟弟和妹妹被关在屋子里哇哇的大哭,身旁的姥姥搂着我抹泪,我瞧了一眼爸爸,他依旧面带笑意与大伙儿寒暄着,我看了一眼妈妈,她表情有些木讷。就这样,伴随拖拉机的轰鸣声,妈妈去济南齐鲁医院做手术了,这一去,不知是福是祸。
        那年我头一次知道看病就要去齐鲁医院,脑袋瓜可以像西瓜一样撬开了做手术,但不知道妈妈的头撬开以后能不能好?幸运的是两个月以后,爸爸和妈妈回来了,母亲得的是良性肿瘤,一层薄薄的膜救了母亲的命。再次看到妈妈的时候,她躺在一张床上,头还不能动弹,说话时嘴角需要慢慢的用力。我们一家围在一起,又团圆了,每个人都像吃了蜜一样的甜。那一天是我至今最满足的一天,也是在那一刻,我萌生了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医生的想法。
        不敢相信,1999年已经是20年前了,那一年有着太多的回忆,我记得填报志愿那天有两个方向,第一是机电一体化,第二是护理,身边很多同学都填了机电一体化,那是那个年代最时髦,最流行的专业,对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分数低,录取率高,好就业,工资高是最实际的选择。我犹豫再三,想起父母在地里干活的身影,想起弟弟、妹妹都在上学的压力,作为家中老大的我应该扛起这个家,尽早挣钱养家。可又想起母亲的身体状况,她的身体一直不好,等父母他们年龄大了,需要有人照顾,我也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并且穿上白大褂给人家看病也是我最初的梦想。我毅然决然的填报了护理专业,等待录取通知书是比较煎熬的岁月,那个时候护理专业的分数比较高,我对自己还是没有多大信心,心里想着大不了考上就上,考不上了就打工。幸运的是,我被顺利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刻,我无比坚信,此生注定“白衣天使”。得此机会,我第一次走进济南这座城市,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医学、护理、保健等科学。我自知求学路来之不易,在学校里我主动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靠专业支撑梦想,顺利考取了护士资格证。
        2002年毕业后,我回到了老家济阳,到了县里的中医医院实习,伴随着工作和生活的两点一线,然后,就业、婚姻、做了母亲,一晃就是十七年。如今回想,能奋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践行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就像做梦一样,平凡又丰实,也成就了现在最好的自己。
        现在,我已经在急诊科工作了六年了,每一天,当我穿上这身护士服的时候,心中就给自己一个大大的肯定,这是从小梦想实现的一刻,也是即将踏上新的前沿阵地的一刻。急诊科,“急”字当头,时间就是一切,我不知道下一个现场急救的病人会在哪里,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进来怎样的急症病人。只要能动,我们定在奔走中换来生命的安康。
        当朋友问起,现在在哪个科室?当我告知是急诊科的时候,大多时候,他们的眼睛满是惊讶又略带佩服!急诊科的工作总是充满“未知”,未知的病人,未知的抢救现场,未知的病情。还有抢救的现场不是车祸外伤的出血就是呕吐拉稀的秽物。其他人躲得远远的时候,我们急诊科必须冲锋在前,因为救死扶伤、使命担当。
        有人说:急诊科的护士工作最累,最烦。他们需要和各类病人和家属打交道,需要迅速跳上救护车,又飞快抬着病人下车。他们不仅臂力惊人还要不晕车、不晕血,不怕饿。他们要匆匆穿梭在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室之间,一刻也不闲着。是的,工作起来,我们满满的都是能量,我们会忘记吃饭,忘记下班,一刻也停不下来,只要病人有一丝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我们的工作不分四季,无论寒暑,面对生命,准则永远只有一条:救死扶伤!
        时间一晃,母亲做手术已有26年,这些年风风雨雨走来,她的身体状况保持的不错。回想过去,往事随风,那个年代,载着母亲去济南看病的拖拉机充当了救护车,它载着病人到济南需要6个小时。而现在,一个县级医院已经配备了10辆救护车,整个济阳区范围内已经实现了30分钟必达。时代在发展,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济阳区中医院也已经是一个县城里的二级甲等医院,老百姓在家门口的医院就可以治愈很多重大疾病了。而我,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一名奋斗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亲历者,愿凭一份信念,深爱着这份职业。愿不分日夜,无论黑白,抢救病患。作者单位:区中医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