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85 更新时间:2020-03-31

太平盛世话太平

◎周新民

        十、解放区的逐步开辟到新中国的成立
        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其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开始改变侵华方针。正面战场上不再发动大规模战争,在已占领的区域内,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疯狂掠夺各种资源。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则在日军后方不断扩大和开辟新的根据地,教育和发动群众坚持人民战争。1938年10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始在济阳、商河交界处活动,并在这一年冬天袭击了跺石桥的日伪据点,在百姓中影响很大,共产党、八路军的威名与政策开始深入民心。太平辖区西部本在济阳、齐河、临邑三县交界处,敌伪势力相对薄弱,成了八路军开辟根据地的首选。
        1939年2月,在县境西北角的史家寺村,共产党在县域内的第一个党支部正式成立。在建立自己的活动基地后,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在适宜的村庄开展革命工作。1940年2月,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五支队二营的两个连队,在济商边境设下伏击圈,打死由商河回济阳的日军阅兵团团长渡边中佐及军士40名,一方面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八路军的威名传遍广大乡村;一方面也遭到了日军的疯狂报复,在县境东北部的党的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党组织在县境西部的活动中心也就是现在太平辖区西侧一带,革命工作开展得相对比较顺利。
        经过大量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努力工作,现太平辖区的西部一带逐渐成了党的威信高、群众基础好的革命先行地。
        1941年夏天,中共冀鲁边区二专区地方委员会(二地委)派共产党员郑春太随冀鲁边区二军分区(二军分区)部队在济阳、齐河交界地(以二太平村为中心)发展党组织,建立村政权,建设新的抗日根据地。而日军也加强了统治与掠夺,先后三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保甲制度”,发放良民证,清查户口,并疯狂掠夺铜铁、粮食等物资。由于党的政策到位,工作妥当,受到根据地百姓的大力支持,共产党和八路军在济阳、齐河交界处依托人民群众,与日为巧妙周旋,不但站稳了脚跟,革命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1942年2月15日,正值农历的大年初一,二军分区政委曾旭清指挥二军分区部队和齐河县大队奇袭了一贯反共害民的赵芙亭部,击毙50余人,俘虏80余人,赵芙亭率余部逃窜。这一仗在县境西部影响很大,老百姓进一步认识了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为百姓而战的本质,各村的土匪、汉奸也受到很大触动。当地百姓很快编成了一首民谣:八路军,真是高,先拉神,后拆庙,年五更里打老赵,都是为了百姓好。5月25日,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十七团和齐河县大队在济阳、齐河交界处的大岱庄,将赵芙亭等60余人击毙,俘虏240多人。“赵旅”的覆灭,对县境内的其他汉奸民团震慑力很大,共产党、八路军逐步成了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
        1943年1月22日,二地委在二太平村(现太平街道办政府驻地)召开扩大会议,冀鲁边区专属、军分区及二专区所辖各县领导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了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的指示,研究部署了各项工作,决定建立齐济县,但在24日发现日为要进行大“扫荡”,便立即散会准备反“扫荡”。7月初,齐济县成立,以齐河、济阳交界地为主要辖区,现太平辖区的西部则是红色政权的中心。    
        随着解放区以及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开辟、扩大与巩固,住在大太平村的日伪据点里的伪军准备撤回济阳县城。接到群众的报告后,二地委及二军分区决定设伏消灭这股敌人,以扩大影响更好地推动抗日形势的发展。
        1943年7月中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赖金池率军分区独立营,朱宝承率齐济县大队,在耀德庄一带设下埋伏,包围了意欲从大太平逃回济阳城的伪军(汉奸齐燮元所属的治安军二十四团三营),击毙营长孙继元,俘虏4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30多车军用物资。此次战斗极大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抗日斗志,县域内其他据点的日伪军人人自危,到了晚上更是龟缩在据点炮楼内不敢出门。因为这一胜利,二军分区召开了庆祝大会,并在王炉村设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吸引了大批优秀青年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渤海区行署撤销齐济县,恢复济阳县,设置了齐临县,太平辖区西部包括现孙耿街道办西部与北部都划归齐临县,后齐临县撤销,便划归为齐河县。
        1945年2月27日,中共济阳县委、县政府在今太平辖区李家坊村召开了万人大会,欢送在第二次动员参军运动中入伍的500余名新兵(第一次大规模地动员参军工作是在1944年夏季展开的,共有400余名青年参军入伍)。二地委,渤海行署和军分区领导莅临大会,齐河、临邑、商河三县领导人应邀出席。
        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由县大队改编的济阳独立营攻克稍门伪据点,当夜乘胜直逼济阳城下,3日凌晨,城内张子谦伪军和伪县知事李翰章及其它伪职人员逃奔济南,济阳全县解放。
        济阳虽然成了解放区,但县境内的汉奸土匪依然垂死挣扎,他们与黄河以南的国民党统治区的反动政权和武装土匪相互勾结,不断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县委组成120余人的工作大队进入新开辟的各区开展工作,同时,原有的解放区也同新区一样着手串联群众,访贫问苦,发动雇工增资,减租减息,反奸反霸等斗争。在斗争中发展党员,建立农村民主政权和农救会、民兵等群众组织。经过艰苦而又扎实有效的工作,数千年来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开始翻身,积极拥护并执行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而各村的土豪劣绅们不甘失败,用尽各种手段搞破坏、暗杀,妄图阻止历史的前进,继续维护自己欺压百姓的特权。有许多村的农会干部和积极分子就遭到暗杀或绑架。民主政府在各地也处决了一些恶行累累的土匪头子与土豪恶霸。
        从1946年到1948年,共产党和民主政府带领全县百姓消灭旧的剥削制度,建立新的民主政权,进行土地改革,使广大穷苦百姓分得土地,翻身做主。这个期间,黄河南岸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对北岸的济阳解放区一直不断的骚扰、袭击,县境内的一些反动地主豪绅和原日伪时期的一些伪保长、甲长等逃往黄河以南后,与残余伪军的散兵游勇组成武装团伙,被国民党编为县、区、乡武装,群众称其为“还乡团”、“小组子”、“拉鸡队”,“还乡团”不时地窜入解放区,和解放区内的一些兵痞、地痞、恶棍组成的武装土匪互相勾结,大搞阶级报复,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民主政府干部、党员和土改积极分子。如1946年6月,“还乡团”刘德俊一伙窜至太平辖区东北角小杨沟村(属垛石镇),用铡刀铡死了农会主任和积极分子等5人(其中一人侥幸未死),当时,县境之内的百姓也是不得安宁。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8日,国民党军36师106团、15师某团及地方反动武装侵占了济阳城,数日间下乡杀害群众10余人,抓丁千余名,抢粮20多万公斤。7月16日,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率军区特务一、二团和骑兵大队在济阳县大队的配合下,激战一昼夜,歼灭了驻守济阳的国民党军106团,光复了济阳城。
        济阳城虽然光复了,但县境内的还乡团和地方土匪仍然和黄河南岸的国民党反动武装互相勾结,一直到1948年济南解放后才被完全歼灭,侥幸逃脱的还乡团头子、土匪头子也在随后被悉数逮捕处决。建国后,骚扰、残害济阳百姓近百十年的匪患被彻底肃清。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9日,二太平区(现太平辖区西部)由齐河县回归济阳县,从此辖区内的老百姓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彻底翻身,告别了数千年来被奴役、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底层地位,走上了一条富裕、民主、自由的康庄大道。 (完) 作者单位:太平街道庙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