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5 更新时间:2020-04-07

年者 礼也

◎张志云

        此话题是大年夜我和孩子们谈话引起的。老大说:爷爷奶奶都不在了,回老家过年还有意思吗?老二说:我对老家已经淡然,我的儿子生在烟台,长在北京,对于老家在概念上都模糊,还叫他回什么老家啊?我说:老人们不在了还有伯父伯母。我告诉你们,我的哥哥嫂子们为我们大家庭辛劳大半生,我应当尊敬,你们应当孝敬。小孙儿对老家在意识上也不可模糊,回老家就是培养孩子对家族的归属感。你们要明白,一个人对家族没有归属感,在意识整体建构上是有所欠缺的,老家在哪里?天南海北转一圈找不到家了。
        子夜后我躺在床上思虑:年者,何谓也?
        人们为何匆匆忙忙回家过年,远行的游子一近年关就归心似箭呢?不回家不也是过年吗,和妻子儿女好吃好喝好玩不就行了?我想,不回家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小家过年,除了享受几天,别无意义。回到老家,看望老人,与长辈与兄弟共同欢度,新春伊始,大家互相祝福,既在时光回复中建立而巩固家族的归属感,又在大家的互相关注中增强群体的社会意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构成社会,社会形成世界。年是一个生活节,在大千世界,在个人生活整体格局上,过年不过是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关乎个人生活的背景,关乎大千世界的意义。大家相聚,互相关怀,谁也不是孤独的单飞雁。
        我睡了一觉醒来,五点钟刚过。我赶紧起来,轻轻敲门唤醒儿子们。将近六点钟,父子三人一车先行。七点前回到老家,与大家庭的亲人们见面问候以后,我们出门去给邻家的长辈拜年。此时各家的青少年们汇集在大街上,儿子们便汇入这个群体。我体会到,拜年就是一个礼节,过从相问,互相关心祝福,有利于群体团结。
        九点钟,小孙儿随奶奶和妈妈来到老家。小孙儿一抱下车,就受到大家庭中爷爷奶奶叔伯婶娘的关注。这个抱了那个亲,纷纷对他说:回老家了,这是你的老家。一个三岁的幼儿,会有什么感想?在幼小的心灵上会留下什么印象?我难以考察明了,但其间的一个个细节都充满着人间爱意。让孩子处于大家庭团结友好的气氛里,感受亲切的爱意,接受美好的祝福,其意味快乐在当前,教化在久远,礼教的形式充满真实的内容。礼教虽不关乎智力,但关乎情商。华夏为礼仪之邦,克己复礼应当是复兴华夏文化的一个层面。爱国首先要爱家,如果家庭观念淡薄,又失去家族的概念,这样的人即使发达起来也缺乏感情的底蕴。
        我看到,晚辈后代对于老家对于宗祠的关注是不主动的。在外成家立业的人们越来越离开了大家庭的氛围,年轻人闯荡四海创业异地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人感到大家庭模糊了,与老家祖辈渐离渐远,感到他们的生活格局已经与背景上的人们没有什么关系了。有人会说,我只想我的父母,别人与我都是无关的。我要告诉年轻人,平常看来是无关的,但在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还是有关的,即使物质上没有关系,但在精神上不会没有关系,有时候会是重大的关系。一个人的生活背景和精神状态与一个人的走向、命运及前景、成就都有不可估量的关系。人们常常说道人脉,有人脉多有机遇,多有机遇就多有成就。反之,没有人脉,少有机遇,就少有成就。有人会说,我不靠人脉,我不要什么家族关系,我只靠我自己。靠自己固然好,但谁都怕走极端,靠自己走向极端就有可能走向冷寂的角落。
        下午回到城里我对全家人说:我们年年都要回老家,免得在心灵中留下“哪里是老家”的失落感。作者系区实验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