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成功签约中荣国投、锐基电力、长保新能源汽车、卓微电子、欧邦食品等18个项目,其中过亿元项目8个,过10亿元项目5个
济北开发区 化“危”为“机”招商引资逆势而上
招商引资是活力之源,项目建设是强劲引擎。今年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考”。如今在落实上级要求,稳步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济北开发区逆势破局,“戴着口罩谋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招商引资,化“危”成“机”,稳定全区招商引资“不断档”“不断链”。
目前,济北开发区一季度疫情期间招商引资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已与中荣国投、锐基电力、长保新能源汽车、卓微电子、浙江中驱、秉恬科技、欧邦食品等18个项目成功签约,新签约合同额193.51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8个,过10亿元项目5个,实现市外投资14亿元,实际到账外资2000万美元。同时,正在重点推进某世界500强项目等20余个具有实质性进展的在谈项目,有望二季度取得突破或正式签约落地、开工建设。
线上招商“不见面”
线下服务“不间断”
“以网为媒”, 持续保持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线上方式加强与客商的“不见面”沟通,关心客商所在地的疫情及其自身的健康状况,并积极主动向客商介绍济阳的营商环境、惠企政策、项目落地疫情防控措施等事项。通过主动与客商的交流,加深了与客商的感情,增强了客商投资济阳的信心。同时,加强线上对接与协调推进,确保项目不丢、进度加快。通过线上方式沟通,对于已有签约意向的项目,做好项目审核、协议文本起草等基础工作,加快项目落地进度。
巧妙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工作,济北开发区派驻五分之四的经济发展服务生开展“遍访企业”活动,第一时间为企业纾难解困。在帮扶企业过程中,济北开发区包联企业服务生了解到济南原榕豆经贸有限公司由于厂房利用率低,加上受疫情影响生产缩减,想把厂房租赁出去。与此同时,位于高新区的济海印务有限公司因为企业增资扩产急需扩大生产场所,通过网上招商宣传信息找到了济北开发区寻求帮助。了解到双方企业诉求后,济北开发区积极从中沟通协调,并安排企业负责人洽谈磋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同时,包联企业服务生还为济海印务全程帮办代办立项、环评等手续,目前企业已经签约入驻,正在安装生产线,即将投产运营。
打造招商“劲旅”
系牢乡情纽带
线下“充电”,提升招商综合能力。充分利用疫情期间不能外出招商的“空档”, 打造了招商“商学院”,每周定期进行招商培训,培养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招商引资人才,不断提高招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做到对接各类产业项目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人”,从而提高项目洽谈及协议起草的效率和专业性,使所有招商人员都能成为合格的经济发展服务生。截至目前,已开展招商培训23次。培训约300多人次。
同时,借助疫情期间很多济阳籍外出创业能人不能返岗的时机,开发区招商人员积极向他们宣传家乡,推介家乡,多措并举,架起亲情招商桥,带领他们有针对性地“点对点”实地参观考察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鼓励他们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项目回家乡发展,努力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归”的局面。
“我们要争分夺妙,一切都往前赶,把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快一分钟,就意味着多一次机会,多一个可能,多一个项目。”济北开发区投促局局长马庆堂告诉记者。
化危为机,逆势而上,济北开发区用一个个不断书写的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新数据,将疫情耽误的时间一步步抢回来,在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征程上笃定前行、奋勇攀登。 (王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