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融合,打造宜居环境
济阳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碧空如洗,白云如画卷一样绮丽多姿让人目不暇接。立足点皆是好风景,居民流连忘返,会情不自禁地为美丽宜居的济阳而感叹。近年来,我区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城市品质补齐薄弱区域、薄弱领域、薄弱环节短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区推进城乡融合不停顿,加速提升城市品质,把济阳作为中心城区核心的一部分,认真来谋划推进建设。城区方面,坚持规划引领,全力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停车场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实施棚改旧改、安居建设、路网提升、绿化提升等工程,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功能品质。农村方面,推进工业园区、农村社区、农业园区“三区共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在完善城乡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行网格化管理,努力破解治理难题,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治理水平提高
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棚改旧改工作。目前,老城片区四期征地拆迁改造工作正在制定详细的征收计划、完善前期征收手续。
据了解,安置房建设方面:老建筑公司片区项目正在进行可研立项、规划设计;富阳嘉园项目一期在建的12栋单体住宅中2栋已封顶,配套幼儿园已交付使用,二期正在积极筹备资金、土地招拍挂、招标工作;三箭产权置换区一期已全部验收,正在商讨分房方案;王奎楼居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滨河新区)东区26栋单体全部封顶,西区17栋单体正在室内外装饰装修;菅家社区二、三期项目2504套安置房已全面开工。已经完成三发舜鑫苑老旧小区改造的立项,正在制定设计方案。
综治网格、党建网格一格统筹
15分钟社区便民商圈开始建设
据了解,我区第一季度拆除违法建设304处,14.86万平方米,顺利推进“无违建街(镇)”创建工作。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重点打造4个示范小区、42个示范村,共建设高标准垃圾分类收集亭76处,按照标准颜色、标识配置四分类垃圾桶729个,为每户家庭配备两分类小桶4000余个,配备各类垃圾收集车51辆,基本完成示范村居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链条运行工作。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起草了《济阳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省级试点任务攻坚方案》;强化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建设,建立“区级抓统筹、街镇抓统管、社区(管区)抓统办、一线网格抓统收、基层网格员抓统报、信息员吹哨”的“五统一吹哨”模式,实现了综治网格和党建网格一格统筹。
我区加快绿城花城泉城三城攻坚工作,完成新造林约4000亩,建设完成闻韶公园及绿道,其他4处公园设计招标完成,正在施工、监理项目招标财审;花景大道和花漾街区项目,已经完成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项目正在招标财审。调查摸底商圈的业态分布情况,为建设15分钟社区便民商圈做铺垫。
让美丽乡村更加宜居
乡村环境治理我们在行动
“以前,每家每户的柴草和垃圾随处堆放,一到下雨天,路上、院子里都是稀泥巴。”说起李八村这些年的变化,仁风镇李八村村民张怀云感慨万千,“环境改善了,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来了,到军区善后办兴建的扶贫大棚里干活,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泥泞的小道变成宽阔整洁的水泥路,破败的砖瓦房变成造型别致的“小洋房”,脏乱的村委会焕然一新……走进仁风镇李八村,只见处处花香草绿,欢声笑语不断。
回河街道借鉴疫情防控中“党建引领+网格化”的经验,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在党员、干部、志愿者带动下,街道上下发动2500人员,动用挖掘机等大型设备150余台,对村内街小巷、垃圾死角和“三大堆”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济阳街道朝阳居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通过“靓面子”、“重里子”、“强底子”,“内外兼修”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拆除残垣断壁、乱搭乱建,清理垃圾,村庄人居环境和群众精神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我区从实际出发,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多措并举, 大力开展建绿造绿行动,推进森林生态廊道提升,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农田林网体系,因地制宜开展围村林、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绿道、休憩公园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生态宜居的美丽镇村。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达到 100%,城镇污水处理率97.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90.71%,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建立“村收集、镇储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漫步于城区,如今的济阳道路干净整洁,风景宜人;走进乡村,如今的济阳村庄错落有致,农民其乐融融。城乡环境的明显改善,这些变化源于近年来济阳持续推进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城乡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李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