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97 更新时间:2017-10-12

话说御马园(小说连载)

张加增

        那八宝粥太好喝了,粘粘的、稠稠的、香香的、甜甜的。里面有好多豆,好多米,有核桃仁、花生仁、黑芝麻、白芝麻、大红枣、葡萄干、栗子、红糖什么的。众人一连喝了三大碗还不解气,又各自要了一碗,慢慢喝着。
        望着如潮的食客,听着柜上不断传来的铜子银钱的响声。马四爷感慨万千,如此一个小店,钱如流水一般涌来,一年下来就是一个大财主。给个州官也不换啊。他在心里盘算着,天子脚下果然是风水宝地。如此众多流动人口,谁也离不开吃喝。随便开个店就能来钱。何况他们的“马家羊肉”在山东、河北地界是一大名吃。只要一开张,保准能打响。看来,这一步是走对了。将来开出名堂,让家乡的人们都来京城里做买卖,那还不富的流油吗。一种美好的前景溢在心头,于是他精神为之一振,将最后一根糖耳朵填进嘴里,“走!”。四人走出饭店,顿感脚下增添了无尽的力量。
        京城的傍晚,虽是春寒料峭,他们并不觉得寒冷,而是被一种莫名的兴奋同焦急驱动着,他们急忙的在向行人问路。
        “喂,大爷,牛街清真寺咋走?”那老头提着鸟笼慢悠悠的走着,或许是耳聋,或许是不愿搭理这几个土包子,看都不看他们径直走了。
        “他婶子,去到牛街清真寺,咋个走法?”过来一个穿旗袍,抹口红的四十岁左右的女人,他们追问着。那女人吃惊地望一眼这几个傻站着的乡下人,或许是听不懂山东话,或许不知“婶子”是何物,同样头一歪,匆匆而过。
        唉!真是出门步步难,在京城问个路竟如此困难。
        又过了一会儿,两个蹬板车的汉子过来了。马四爷招招手,说明了去向,大家这才坐上了车子,向着牛街奔去。大约过了两袋烟功夫,他们终于到了目的地。
        那日他们走进了地处宣武区的牛街清真寺,这是京城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见到白阿訇时,他们一边道着色俩目,一边任热泪夺眶而出。千里投亲,终于有了归宿,宛如回到家中一般,他们喝着香喷喷的茉莉花茶,说着那个时候该说的话语。叹人生无常,叹生存艰难。在谈到时下的康乾盛世,谈到乾隆皇帝,老人家却赞赏有加。乾隆皇帝乃一代明君,他的“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他的那种多民族大一统大融合的理念与实践,也已在神州大地显现出内在的活力。一方面各个教门都有着信仰的自由,都可按正常的道路发展。一方面每个人都应有家国情怀,都应以维持整个民族团结为根本。这样,不论民族亦或个人方能立言立身,求的生存发展。最后,白阿訇劝马四要相信乾隆这样的圣主。只要自己坦坦荡荡做人,不做对不起君主对不起国家之事,便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活出自己的滋味来。此一番惊世之言,拨去马四心中的乌云,他顿感一阵轻松。
        翌日一早,白阿訇同他们礼过了晨礼后。便带他们参观了牛街那古老的清真大寺。这是一座辽统和十四年建立的清真寺,清康熙三十五年照原样进行过大修。其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碑亭等。礼拜殿坐西朝东,由三个勾连搭式屋顶和一六角攒尖亭式建筑组成,左右衬以抱厦,古朴宏丽,令人生出宽敞肃穆之感;梆歌楼又名宣礼楼、唤醒楼,为重檐歇山方亭建筑。先前为宋元年间所建尊经阁,元世祖时有两位阿拉伯“筛海”来寺传教,曾在此阁中藏经;望月楼平面呈三角形,采用传统木结构形式,极具伊斯兰教建筑风格。梁柱天花之上绘满阿拉伯式图案。寺内保存有元时阿文墓碑文及中阿文所刻《敕赐礼拜寺记》碑刻等。众人对于这古色古香的建筑,对于那些珍贵的实物资料顿生无限崇敬之感。遥望西域,神思飞扬,透过历史的烟云,想见到伊斯兰教在东方大国传播发展的不平凡历程,禁不住多了一份身为穆民的自豪感、责任感。
        很快,按着设想,在白阿訇及众多斯提协助下,他们在牛街清真寺的对过盘到了两间青砖的房子,挂上了“马家羊肉”的牌子。接着便是盘锅灶、买羊、买材料、买家伙等等一应准备工作。
        这“马家羊肉”十分讲究。羊要用一年半左右的小山羊,这样的肉质细嫩鲜美,不老不水气,少有脂肪。所烧柴禾全部选自果木,如梨木、枣木、苹果、山楂、桃杏等木头劈成。因此等木头没有怪味且烧起来柔和、匀称、具有中性之性格。至于煮肉的配料,除了丁香、桂皮、山奈、花椒、大小茴香还有些不能公开的,全在一个布包里,到时丢进去就得。待这些都备齐了。马五同两个厨子皆穿了白大褂,施展开手艺。
        首先,他们将剔好的羊肉、羊骨头和羊头羊肚羊肝羊肺等羊下碎泡好,洗净备用。接着便在大锅中烧开水把这全羊的东西冒一遍。然后换新水烧着,先放羊骨,再放羊肉,最后放那些羊下碎,待大开后撇去浮沫。进而放进材料包儿,加上酱油、盐、葱、姜等。大火炖上半个多时辰,再用小火慢炖。此时,浓浓的羊肉的香味溢出来,会飘开去很远。引得远远近近的人们前来观看着,等待着,买上些解解馋…… (四) 作者系县文联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