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40 更新时间:2020-07-02

倡导移风易俗 推动绿色殡葬建设

——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

全区广大市民朋友:
        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是精神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认真遵守执行殡葬法规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给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根据国家、省、市、区关于殡葬工作的有关规定,我们真诚的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能够支持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全区移风易俗绿色殡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科学尽孝道。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老人在世时,多关心孝敬,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去世后,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提倡丧事从简、厚养薄葬,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二、文明办丧事。在农村,规范办丧时间,积极推广一日办丧,不摆筵席、不收礼金、不雇用乐队、不沿街游丧、不使用棺木,推广以“播放哀乐、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为主要内容的“追思会”;在城区,不在家停尸祭奠,不在户外搭设灵堂、播放吹奏乐曲,严格控制一次性花圈的使用,不在具备专用焚烧炉的殡葬服务机构以外场所焚烧冥纸或逝者遗物等祭祀用品,不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摆放、抛撒和焚烧祭祀用品。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按自愿原则改革丧葬习俗。
        三、安葬要生态。积极采用先人纪念林、树葬、原地深埋不留坟头、骨灰存放等节地生态绿色殡葬方式。2020年7月1日起,对新去世需要安葬的,一律安置到合规公墓(骨灰堂),或免费寄存在殡仪馆,或深埋不留坟头予以安葬,确保全区不再新增分散埋葬坟墓;积极配合传统墓地和分散埋葬坟墓治理工作,通过免费安置在合规公墓(骨灰堂),或“合规范、去坟头、改卧碑、增绿化”原地整理美化,2020年年底前完成居民区周边、工业园区周边、“三高沿线”可视范围的散葬坟墓治理工作。
        四、从业讲规范。我区将全面加强对“农村使用棺木、大操大办,城区在家停尸祭奠、户外搭设灵堂、焚烧冥纸祭品”等不文明丧葬行为的制止工作;加强丧葬用品市场整治和监管,对制作及销售棺木、石材等土葬用品的店铺、工匠、祭品商铺业主等,进行严厉打击和取缔,请相关从业人员自觉整改杜绝以上行为,规范服务。
        五、政策要熟知。2020年1月1日起,我区户籍居民亡故后,免费提供遗体接运、车辆和遗体消毒、遗体火化、普通骨灰盒等基本殡仪服务;为方便城区居民办理丧事活动,区殡仪馆开设了专门的守灵业务,提供守灵所需的部分祭奠用品,并满足丧属在守灵期间的食宿需求,免费提供取灰休息室、停车场、饮用水、复印、雨伞、老花镜等便民设施和服务,并推出丧事代办服务项目,帮助城区范围内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专业、优质的殡葬白事24小时一条龙服务,尽心竭力满足群众多样化丧葬需求;选择骨灰撒散、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骨灰存放及深埋不留坟头等安葬方式的,给予1000-4000元奖励(标准要求、申报方式,可咨询镇街民政办)。
        六、党员带好头。全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严格落实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的相关要求,带头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带头实行节俭治丧,带头治理分散埋葬,并加强对直系亲属丧事活动的教育,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绿色殡葬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数新风。
           济阳区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
           殡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