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聚焦扶贫日
我县构建“1+6”扶贫格局推进脱贫攻坚
金秋十月,捷报频传。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10月17日我们也迎来了全国第4个扶贫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县通过构建“1+6”扶贫格局,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初步统计,今年年底我县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基本完成现行标准线下的脱贫任务,明年脱贫攻坚将进入巩固提升阶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关心支持下,县扶贫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构建“1+6”扶贫格局,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推进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初步统计,今年年底我县22672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将全部超过市定贫困线,且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稳定脱贫。
以“N+扶贫”为路径 打造“1+6”扶贫格局
按照“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打造了“1+6”的扶贫大格局。
“1”,即发挥好党委、政府这一中心的主导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各级各单位责任主体,明确县、镇党委政府为扶贫开发主体责任和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第一书记管理服务,根据工作需要,今年4月份调整充实了87位市、县派第一书记,县、镇、村4000名党员干部帮包10853户贫困户。建立非贫困村联系人制度,有456名镇(街道)中层以上干部帮挂683个非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基层党建扶贫的“全覆盖”。加大财政投入,在上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县财政预算拨付2600万元专门用于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6”即重点通过6条路径推进脱贫攻坚。一是突出产业扶贫支撑作用,打造“9+2”产业扶贫模式。依托济阳县特色产业优势,探索打造“9+2”产业扶贫模式。“9”即建立9个镇级扶贫产业项目;今年为解决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以新市镇“插花式”扶贫产业园为样板,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在全县9个镇(街道)各新建1处镇级扶贫产业项目,专门用于解决“插花式”贫困人口脱贫,确保我县脱贫攻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就是在每个贫困村各建1个特色产业项目和1个光伏发电项目。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依托一镇一品,以瓜果菜种植、家禽养殖等为重点,先后实施村级产业扶贫项目近200个,打造了以曲堤黄瓜、太平西瓜、垛石樱桃番茄、仁风富硒西瓜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资金4442万元,完成了113个村级光伏项目,预计可带动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余元,基本实现了“一村两项目”的产业布局。二是加大社会行业扶贫力度。在全省率先设立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县级办事处,已认筹各界扶贫资金780余万元;出台《全县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制定行业、部门脱贫攻坚工作配档表。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各行业部门和社会组织筹集资金1.4亿元用于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143户,其中,今年全县已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734户,基本实现了应改尽改。三是全面启动医疗精准扶贫。在全市率先出台县级医疗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拨付200万元,构建分级诊疗模式,累计救助贫困人口2042余人次,救助资金近90万元。为2591名省定患病贫困患者建立扶贫档案,为1500余名贫困患者进行了查体服务。四是大力推进精神扶贫。实行县、镇、村三级统筹,其中,县级统筹100万元,建立村级孝善养老基金奖励制度,弘扬孝善文化,营造孝善扶贫的良好氛围。通过雨露计划、泛海助学等教育扶贫措施,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题,据初步统计,各项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300余名,救助金额近350万元。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投资130万元,建立扶贫工作云平台,用于开展技术培训、召开视频会议、解读扶贫政策、宣讲帮扶信息等。加强扶贫档案建设,制定扶贫档案建设标准,组织开展档案建设培训、达标验收活动等,确保扶贫档案全面、规范、真实,客观反映扶贫工作。同时,推广“扶贫地图”和“一户一案”等做法,不断丰富档案内容,提升档案工作水平;扶贫扶志,坚持正面引导,挖掘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典型,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崔寨镇东辛村,在没有花扶贫财政资金一分钱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利用黄河滩区280亩涝洼地,发展浅水藕种植,仅此一项,实现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五是积极推进金融扶贫。今年已发放扶贫农户贷8万元,富民生产贷近900万元。六是推进就业扶贫。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举办“春风行动”扶贫专场招聘会,采取因人因户设岗方式,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提供公益岗位1500余个,已有318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增收近3000元。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确保清正廉洁扶贫
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头,加强扶贫系统纪律和作风建设,确保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一是开展廉洁扶贫活动。在全市率先启动开展廉洁扶贫活动,制定“六不准”、“六坚持”和廉洁扶贫承诺制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廉洁扶贫防控体系。全县打造廉洁扶贫宣传阵地160余处,聘请贫困村廉政评议员700余名,签订《廉洁扶贫承诺书》1000余份,发放公开信3万余封,活动方案被市扶贫办转发各区县参照执行。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将扶贫产业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将非财政涉贫资金纳入镇(街道)财政统一管理,加强对各项扶贫帮扶资金、项目、政策的公示,引入第三方验收审计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对前三年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细致摸排,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涉嫌违法违纪由纪委介入调查。对今年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从源头保证扶贫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开展“十个一”活动。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扶贫领域“下基层、转作风、促脱贫”暨“十个一”活动,全县扶贫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脱贫攻坚工作氛围更加浓厚。四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项目帮扶周调度、项目效益及分红周通报制度等,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督查,推动工作落实。今年以来,组织扶贫干部或聘请第三方,通过入户调查、现场查看等方式,多次对贫困村五通十有、贫困户建档立卡、政策落实、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实施细则,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任务完不成的予以严肃问责。
积极谋划工作思路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县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夯实脱贫攻坚基层基础。一个好的村级班子是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今年将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那些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会做群众工作,善抓脱贫攻坚的人选配到村级班子中来,切实提升村级班子的整体功能,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二是进一步深化扶贫产业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统筹结合。在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结合实际并尊重群众意愿,通过科学论证,认真评估市场风险,增强项目的可行性。本着“宁可让项目等钱,不能让钱等项目”的原则,对明年的产业项目进行提前谋划。对已建成的扶贫项目,加强运营监管,进一步提升层次和规模,确保产业项目保值增值。进一步深化扶贫项目与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发挥各镇(街道)特色农业优势,把扶贫项目做大做强,不断放大产业扶贫效应,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稳定增收。三是进一步加大精神扶贫力度,激发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坚持“扶志”加“扶智”,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教育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意愿和能力;从保障教育、引导就业等方面入手,提高扶贫对象的基本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深入挖掘脱贫致富典型的精神内涵和脱贫经历,扩大影响力和示范引路效应,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底气和信心,确保他们在小康路上不掉队。四是进一步深化对扶贫对象生活保障与提高社会统筹保障的有机结合。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扶贫开发将进入巩固提升的新阶段。下一步,在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健全完善社会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保障扶贫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农村和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快地惠及人民群众。五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扶贫开发思想防线。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结合全市扶贫专项巡查,开展廉洁扶贫督导检查,深化“扶贫资金是保民生的资金,是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面貌、跟上全县小康步伐的根本保障,是‘带电的高压线’”的基本认识,让广大扶贫干部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县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