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李圈椅的前世今生
□ 阳堃 张钰
在我们鲁北农村,无论到了谁家,正房里一般在冲门都摆着方桌和两把椅子。而且那椅子都是半圆形的“圈椅子”,样式简单古朴,咋坐咋舒服。
提起圈椅,不能不说仁风镇的大牛李村。这个村素有加工制作圈椅的传统,其工艺一度风靡全村,由此而闻名遐迩。
大牛李溯源
根据《李氏族谱》记载:村中原居民为田氏族人,被称之为“坐地把”。后来李氏祖先李赞、李辅兄弟二人,于大明洪武年间自河北直隶真定府枣强县迁来济南府济阳县东北乡开垦荒田,遂立足扎根。然秉承李氏先祖家训“引牛起庄,辘轳把儿过道”而取村名作“大牛李村”。随后,王、赵、苑、刘、董、宰等姓氏族人迁徙至此,或因过继舅、姑等原因来村立姓,其中宰姓族人为“孔门十哲”之宰予后人。
另据村民们相传,七百年来,李姓族人(即李赞、李辅之后)繁衍之快胜于其他姓氏,已占村中大多数。另有三户李姓虽在本村,但不属于主支李氏家族,系另外一支,故有“八姓九族”之说。
据村民介绍,大牛李村大姓李氏族人,也有部分迁至其他村中安居扎根的。主要有仁风镇晋家村李氏分支;曲堤街道石墓田村李氏分支;仁风镇朱家村李氏分支(已绝嗣)。此外,还有部分村民先后迁徙至莱芜、黑龙江、山西、东营、济南、天津、廊坊等地安家。目前,李氏自第十一代至第二十五代的辈分传字为:作大汝九龙,传继永安泰(今人多用“太”字代替),廷宪业广修。
圈椅制作工艺
大牛李村制作圈椅历史悠久,1980年至1990年是鼎盛时期,全村有30余家圈椅加工户,远近闻名。
大牛李圈椅制作属纯手工技艺,选料严格,选用当地柳木为主要原材料,根据木头的自然纹路劈开、刨光、蒸煮再揉弯成型,然后依照祖传工艺,经过火烤、水煮,反复晾晒后适时握制而成。在工艺上,结构严谨、结实耐用是最为实际的特点,也是其传承的精髓所在。采用榫卯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不见木材横断面,坚实牢固,经久耐用。
另外,大牛李的圈椅制作精巧,设计巧妙,造型结构美观大方,线条流畅优美。圈椅的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三度组合,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与其他家具搭配,主次井然、浑然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圈椅造型化繁为简,线条流畅,简洁明了,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具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能够产生抽象美的视觉效果,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大牛李村于1986年被济阳县政府授予“圈椅生产先进村”称号。
传承人李安举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跟着其叔父李永茂学习圈椅加工制作的技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顶住“破四旧”“割资本主义尾巴”等各方面的压力,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制作圈椅。
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圈椅加工制作的技艺,在满足不同客户群体需求的同时,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无论在选材、加工技艺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尽心尽力做好每一把圈椅。
李安举从事圈椅加工近40年。改革开放后,他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增加现代元素,使其作品的尺寸、款式、图案及做工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审美观,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在其带动下,八十年代全村50多个家庭户加工制作圈椅,都是当时的致富能手,产品销到北京、河北及省内其他地区。
在李安举的坚持下,圈椅制作工艺得到了发展和保留。目前,已传授仁风镇四合村村民杨爱亭、邢家村村民鲁华南、儿子李燕明三位徒弟,他们在继续创新与传承大牛李圈椅加工制作工艺的同时,与济阳县东北部兴起的家具加工行业、柳树育苗业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宗旨,不断融入当前时尚元素,积极探索当前大牛李圈椅传承与创新、发展与壮大的新途径。
传承人赵俊西
大牛李村的另一位圈椅传承人叫赵俊西。他出生于1944年,1961年8月在本村小学辍学后回家务农,1970年代开始从事圈椅加工。
40多年来,赵俊西积极传承和创新这门传统艺术,无论是在材料选择上,还是技术加工上,都本着“精益求精,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原则,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把圈椅,其所加工的圈椅,不仅在当地远近闻名,还远销济南、德州、滨州、淄博等地,颇受消费者青睐。
在赵俊西的不懈努力下,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济阳县文化局和王圈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圈椅的宣传推介力度,产生了积极效应。1997年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梁任生、吴振锋、陈增弼等人专程到大牛李村采风,当了解到该村圈椅加工制作的精湛工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纷纷购买收藏。
十余年来,市、县媒体曾多次上门采访报道大牛李村圈椅加工的相关情况;赵俊西也在镇上的帮助下,多次带上自己制作的圈椅,参加济阳区(县)元宵节期间的“非遗”展演,逐步把圈椅工艺推向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圈椅的现状及前景
在经过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之后,大牛李村的圈椅生产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目前全村圈椅加工户仅存3户。
近年来,仁风镇积极呼吁并加强圈椅加工技艺的传承,并作为全镇的传统品牌予以重点保护、坚守和开发。此举引起了上级文化部门及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牛李圈椅加工技艺于2013年成功申报成济阳县级非遗项目;2016年2月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他们以此为契机,李安举在上级文化部门的正确引导下,还不断深度挖掘圈椅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做到与全镇家居行业发展柳树育苗行业、乡村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参加省市县等部门举办的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大力推介大牛李圈椅,通过多渠道宣传,努力提高仁风品牌——大牛李圈椅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