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3 更新时间:2020-10-13

寻 找

◎王小萍

        周日晚上,博物馆二楼哒哒哒的脚步声,把刚要入梦的小陶罐惊醒了。等脚步声停了,他才发现玻璃窗外多了个2米高的大龙熏。
        “气势磅礴,造型精巧,栩栩如生”,这是小陶罐能掌握的全部词汇了。“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大明星,真想和他做朋友呀。”可是,当小陶罐瞅瞅自己15厘米的身高,钉着补丁的小胖墩儿样,便又悄悄低下了头。
        “嗨,陶罐。”是九龙熏在冲他招手:“你瞧这些小伙伴当中,就咱俩是黑陶,咱们做好朋友吧。”小陶罐既欣喜又惊讶:“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你看你浑身上下,绚丽多彩,多好看!”“小陶罐,你身上的双线磨光压划纹才让我妒忌呢,这可是最古老的黑陶文明。”九龙熏说。“我知道你走过好多的路,身上一定有很多秘密,你愿意给我说说吗?”

(一)陶罐的诉说

        我的先辈是陶,形成于大约1万年前,为神农做瓦而成。从裴李岗的泥质红陶到大汶口的夹砂陶,陶的用途越来越广。烹煮食物、储存粟种、甚至祭祀,都统统离不开他。
        祭祀是先民们的头等大事,神圣不可侵犯;祭祀的礼器,是崇天敬地的重要信使,尊贵异常。祭祀中,讲究天玄地黑。衣象天而服用玄色,即黑色;下裳象地而服用黄色。黑,是天的本色;陶,却不是黑色,这不得不成为祭祀的最大憾事。
        当古人对“黑”的自然避讳和对“天”的高度崇拜达到极致时,黑陶诞生了!
        公元前2300年的一天,济水北畔的先民们照例在进行午后的劳作:女人怀抱着孩子在门前串贝,男人蹲在烧陶的火塘旁听着树枝啪啦作响。突然,狂风造作,乌云压境,雨倾盆而至。霎时,塘下的火光,泛水泡的粟地,摇摆的树木,都齐齐隐进昏暗的水雾里,模糊了。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雨停了,天亮了。为首的男人冲到火塘旁,拂去未散尽的浓烟,扒开塘口,准备将烧坏的陶器丢掉。慢,他的手突然被同伴挡住了:一向灰白的罐成了黑色,举起陶罐,两只相碰后非但没有撞出裂痕,居然还发出了“咣咣咣”的清脆声。
        黑色,黑的陶,玄色礼器!他们拜天,他们叩地,他们惊呼,他们起舞。感谢上天的恩赐,感激上天送来的黑陶信使。
        为了使“黑”更加纯粹,为了让“陶”更加硬脆,济水北畔的先民们趁热做陶:他们将窑室面积扩大,把火道加长,在提高窑室的温度的同时,缩短了烧窑的时间;他们增加火眼的数量,让粘土充分燃烧,将窑口密实,使陶土中的铁成分充分还原,从而达到乌黑油亮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精美的黑陶,黑如漆亮如镜的黑陶,终于在先民的不断实践中,产生了。
        我,这只普通的黑陶,就是西周时期的精品,只是后来被埋到地下,一睡数千年。

(二)九龙熏的故事

        小陶罐,那我先给你说说,你睡着以后的故事吧。
        随着朝代的更替,一直大放异彩的黑陶在宋朝突然被封印一般,没了踪迹,如你一般的济阳黑陶也随着销声匿迹。直到本世纪的80年代,黑陶才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逐渐苏醒过来。
        恢复黑陶工艺,发展黑陶生产,传承黑陶文化的使命,成了济阳黑陶人的使命。
        济阳,作为黄河冲击而成的平原,地层沉积的大量粘土便是生产黑陶的天然材料。因此,远古的济水北畔,就是盛产黑陶之地。转入现代,地还是那片地,只不过更加富庶了;百姓依旧勤奋上进,还能去借助科技和政府的力量。他们坚信,黑陶再产不是梦!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自80年代末,黑陶传承人就一头扎进“黑陶”的制作工艺中,选土、晒土、浸泡过滤、沉淀缩水、制泥、制坯、修坯、压花、刻花、干坯、烧制、出窑雕刻……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由一抹黄土到一件艺术品的脱变。这个过程除了对制陶人技巧、体力的要求,对其耐心情绪的考验,还有那股不屈的信念在支撑!
        劳动人民散播着汗水,政府部门给予良性支持。从选择设厂、资金到位,再到各项政策的扶持,终于使消失了4000多年的黑陶工艺,重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济阳黑陶虽然成了,但工艺可以更加精湛呀。勤劳质朴的济阳人,从来都是追求卓越之人。他们不断钻研,在保留了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融汇了现代艺术创意;运用独特的压光工艺和雕刻手法,再结合古法烧制。令黑陶,在保持古黑陶“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磬”的同时,又被赋予了高贵、典雅、神秘的新特色。济阳黑陶被评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济南的名片之一。
        我,大九龙熏,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但我知道,黑陶传承人仍在孜孜不倦的进取,而我也在不停的寻找,想完成更华美的脱变!

(三)共同寻找

        九龙熏的故事,让小陶罐听得入了迷。听着听着,他眼前浮现出先民们在快轮面前塑形的场景,看到了现代人在黑陶坯上雕花的专注;他耳畔响起了展览会参观者对九龙熏的赞美,忆起了人们将他从地下挖出时的惊叹……
        “其实我一直都想当面请教,想从你身上找到破解“蛋壳陶”的奥秘。你不会不愿告诉我吧?”九龙熏说。
        陶罐说:“怎么会!虽然我被埋在地下4000多年,但我的身体和灵魂都是这片泥土给予的,我从未离开。只不过间隔了太久,有些工艺,我也需要寻找!”
        九龙熏说:“那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一起寻找!”
        小陶罐说:“好!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寻找。只要不放弃,就会如愿!”作者单位:山东立德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