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对决”尼克松:首场电视辩论改变美国大选
1960年9月26日19时30分,时任美国副总统、共和党人尼克松从停在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面的一辆“奥兹”牌汽车上走下来。他的总统竞选对手、民主党参议员肯尼迪15分钟后到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避免两位政治人士出现不利摩擦。
执政经验败于形象
尼克松因左腿膝盖做了外科手术住院治疗,当时他发着饶,情绪不好;更糟糕的是,他做手术的那条腿还撞到了车门。他完全可以不微笑,毕竟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总统竞选电视辩论的主角之一。这场辩论吸引了6500万至7000万人观看,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40%。
作为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二把手”尼克松执政经验丰富,他准备了一连串的成就向民众展示。
肯尼迪似乎面带微笑轻盈地沿着连接停车场和第一工作室的走廊小跑。几周来,肯尼迪为了竞选活动在全国东奔西走,北方夏季末的阳光使他的皮肤呈现出古铜色。在主持人霍华德的印象中,肯尼迪“像是一名即将接受嘉奖的运动员”。事实也如此:经过辩论,肯尼迪最终士以49.72%的支持率战胜尼克松。
1960年每位总统侯选人拥有的8分钟时间似乎显得相当宽裕但对候选者力智慧的要求似乎也达到了极致。美国历于史学家康曼格在《纽约时报》上写道:“我们希望这样的电视辩论从未来的总统竞选中移除。”
“当前这种电视辩论的模式会损害公众的认识,最终损害整个政治进程。美国总统这个职务过于伟大,不能被这种技术手段糟蹋。”康曼格说,在电视上,每位候选者都应有机会谈论其准备说的任何一件重要事项,其他人不应对其施加时间限制。
电视辩论产生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效果,那便是通过电台收听辩论的记者和政治人士都认为尼克松会获胜。参议员多尔——30多年后将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说道:“我在去堪萨斯州林肯旅行的途中通过电台收听了辩论,当时我认为尼克松表现得相当好。但第二天我看了录像带……不太看好他。肯尼迪年轻,口齿伶俐……打败了他!”
美国政治历史学家怀特在其著作《总统的诞生》一书中描述这个节目时说,肯尼迪“沉着冷静”的外表与尼克松“紧张,几乎是害怕,无时无刻不皱着眉头,有时脸色苍白得像是病人”的外表形成鲜明反差。怀特描述尼克松时说道:“当晚一切可能变糟糕的事都变糟糕了。”相反,肯尼迪从未显出有慢性疼痛在折磨他的样子——他做了 4次脊柱手术,他表现出一个警惕、微笑、自信的人该有的态度。
电视成为政治工具
肯尼迪还具有妆容上的优势:虽然他拒绝化妆,但同意其个人团队中的一位艺术家为他改善皮肤状态。而受肯尼迪不在乎态度影响的尼克松,拒绝进行任何修饰。
“我试图向迪克(尼克松)解释他皮肤的某些特点使其看起来几乎透明。”尼克松的媒体顾问罗格斯对《总统辩论》一书的作者施罗德说,“虽然他说‘我不想化妆’时十分潇洒,但他确实需要化妆才能让我们拍摄一张可以接受的电视照片。”这位共和党人的淋离大汗也没有派上用场。
施罗德形容尼克松团队持“宿命论”态度。肯尼迪团队则注视着灯光照在其黑色西装——尼克松的灰色西装与墙面江背景颜色相差不大——上的细微色彩,还派一名助手去酒店寻找另一件外套。
如今,那场辩论被视为政治的转折点:如果说以前权力的争夺者必须握手并亲吻婴儿的话,那么从那时起,他们就必须变得上相。
施罗德写道:“电视辩论前,很少有选民能亲眼看见候选者。选民阅读与候选者相关的文章,在报纸上看他们的照片,在电台听他们讲话。”
“大辩论标志着电视通过大门进入总统政治。”埃丽卡在《电视百科全书》中写道,“大辩论让选民第一次有机会看见参与竞选的候选者,视觉反差相当大。”
就这样,卡特“对决”福特、里根“对决”蒙代尔、奥巴马“对决”麦凯恩以及特朗普“对决”希拉里的电视辩论,在未来一展开。作为民主的戏剧化转变,电视——如同今天的社交网络一样——成为强力的政治工具,以至 于任何真正渴望得到权力的人都无法离开它。(摘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