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29 更新时间:2017-10-27

扶贫“花开” 幸福“果来”

——看济阳县新市镇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 年来,新市镇坚持以算账为核心,以发展为根本,以党建为引领,以“精准”为基础,走出了一条“栽花”打基础、“插花”解难题、“绣花”保精准、“添花”求创新的扶贫新路。

在“栽花”上下功夫,筑牢扶贫攻坚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扶贫工作中,新市镇细化措施,通过精心安排、强化落实,切实筑牢扶贫攻坚基础。
        栽下“党建之花”。“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党员干部要走在前面,干在前面,试验在前面。工作中,新市镇将抓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高度融合,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目前,新市镇“党建之花”遍开基层,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将“党建引领”嵌入到脱贫攻坚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冲刺”时刻,“党建引领”效应进一步凸显。?
        栽下“孝善之花”。贫困老年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大,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为此,新市镇按照“子女尽孝、政府奖补、社会捐赠”的原则,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在精神关怀、生活照料的同时,大力弘扬孝善文化,扎实开展孝善扶贫,帮助190名贫困老人享受到了孝善扶贫政策,切实提高了贫困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
        栽下“产业之花”。持续增收是贫困家庭走上小康路的关键。新市镇坚持在脱贫攻坚上下“狠”功夫,遵循生肌造血、授之以渔的思路,大力发展了瓜菜大棚和光伏发电两大产业,切实增强了贫困村自身“造血”功能,以短期的推动力产生了长期的“加速度”。目前,新市镇形成了瓜菜大棚、光伏发电两大主导扶贫产业。仅2016年该镇扶贫项目累计纯收入就达到了40.9万元,收益率9.74%,分红率100%,人均分红超过了500元,多的达到了1250元。
        栽下“医疗之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现实生活中不时上演,“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新市镇深知因病致贫的道理。为此,新市镇将医疗扶贫当作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召开医疗扶贫专题会议,详细介绍医疗扶贫政策,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广泛宣传、耐心讲解政策程序等,为贫困户编织了一张安全、有效、温暖的医疗保障网。
        栽下“互助之花”。“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农村,多数贫困户为单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贫困。为此,新市镇积极宣传、发扬“互助文化”,组织各村成立互助工作队,为村里的贫困户解决实际难题,用点滴爱心精心浇筑了一朵扶贫“互助之花”。
        “待到百花盛开时,脱贫攻坚曙光见。”新市镇栽下的扶贫之花,成为了整场脱贫攻坚战的基础。

在“插花”上下功夫,破解非贫困村脱贫难题

        脱贫路上不能掉下一人,难题需破解。“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字里行间饱含着民生情怀,更是向全党发出的打赢攻坚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号令。但现实中,扶贫政策和资金多向贫困村倾斜,非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成了一大难题。在2016年初新市镇开展的“回头看、再识别”和数据清洗工作中,发现经过2014、2015两年的扶贫工作,全镇已有432个贫困户、1215人实现了脱贫,但非贫困村只有5户、10人,在尚未脱贫的631个贫困户、1101名贫困人口中,仅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就分别占到了63.4%和53.3%。
        在“插花”上做文章,建设扶贫产业园。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拔掉“穷根”, 新市镇针对非贫困村资金和项目投入相对不足这一现状,明确问题导向,坚持“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800万余元,建设了占地158亩、22个高温大棚、5个大拱棚的扶贫产业园,探索了一条“插花式”精准扶贫新路子,开创性的将园区打造成全市“插花式”扶贫的新亮点,既很好地解决了精准扶贫中非贫困村脱贫难的问题,又加快了本地农业经济产业化、链条化发展步伐。
        探索建立了“花篮式”帮扶资金分配机制。为做到产业园租金分配的公平合理和效用最优,新市镇探索建立了“花篮式”帮扶资金分配机制,把50万元的租金整合放在一个篮子里,专账管理,统筹使用,实现了扶贫产业园和贫困户利益的有效连接。普惠式分红,拿出18万元,约占租金总额的35%,用于600名非贫困村贫困群众,每人每年可得分红300元左右;特困分红,拿出5万元,占租金总额的10%,用于100名左右的特困群众,每人每年可得分红500元左右;务工激励式奖补。在园区用工时,拿出15万元,占租金总额的30%,按照每人每年2000-3000元的标准奖励给务工贫困群众;灾病救助基金,拿出5万元,占租金总额的10%,作为灾病救助基金;培训及其他运转性支出,剩余7万元用于扶贫产业园培训及其他扶贫方面的支出。除租金精细化分配外,产业园在招工时,优先选择新市镇有务工意向的贫困户,目前已帮助1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年人均增收超过了1.5万元。
        花开精准,花香满园,新市镇打造了全省“插花式扶贫”先行区,为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承诺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绣花”上下功夫,确保扶贫工作精准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扶贫工作中,新市镇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下“绣花”功夫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在“绣花”上积极探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绣好“档案之花”。抽调各部门、管区精干力量到扶贫办集中办公,制定工作任务分解图,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具体工作中,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及数据清洗工作,明确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精准锁定扶贫靶向。逐村逐户研究脱贫计划、制定扶贫清单、填写脱贫手册,把各类资料归档整理、专人保管、集中存放。
        绣好“项目之花”。组织人员实地测量近年来建成的扶贫项目,明确项目的四至、方位、亩数等,完善项目档案资料,将项目纳入农村三资管理,并通过建章立制,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及扶贫资金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了权责明确、产权明晰、公开透明、监督民主、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扶贫项目长期收益和收益的有效利用。
        绣好“责任落实之花”。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才能取得更大成效。扶贫工作中,新市镇坚持将责任细化,明确“第一书记”、管区及扶贫办的责任,使整个扶贫工作形成了一个责任相连的责任圈。同时,定期督查责任落实情况,确保了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和贫困群众真正获得实惠。
        绣好“分类管理”之花。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家庭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制定针对性的帮包方案,确保有效施策、因户施策。并在走访贫困户时,坚持“一看、二问、三听”原则。看房子是否是危房,资料是否上墙,手册是否规范;根据脱贫手册问收入情况和帮包人员帮包情况;听取贫困户、村书记和第一书记有关扶贫情况等。
        新市镇在脱贫攻坚上下了“绣花”功夫,算清了贫困账目,落实了扶贫责任,激发了扶贫动力,绣出了扶贫攻坚“必胜之花”。

在“添花”上下功夫,创新举措确保扶贫“有声有色”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为确保党的好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新市镇在“栽花”、“插花”、“绣花”的同时,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坚持在“添花”上下功夫,确保扶贫攻坚开出更美好的花果。
        添好“共享式抱团发展之花”。今年5月份,济南市第三批派驻新市镇的4名第一书记,到村后没有盲目地上项目、拉赞助,而是在尽快熟悉工作和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思路,一起进村入户走访,一起外出调研,一起联系扶贫爱心单位和个人,探索出一套“党建工作1+3,脱贫任务聚合力,产业发展抱团上”的共享式第一书记工作新模式。4名第一书记组成党建工作互助组,一起为村党组织建设抓管理、建制度。并利用自身和单位优势,在为帮扶村争取扶贫资源的同时,为其它贫困村争取建设项目,共同为农村发展建设“把脉诊断”,出点子、找路子,收获了1+3>4的帮扶效果。
        添好“贫困户务工服务之花”。为帮助贫困户实现自身脱贫,新市镇组织成立了贫困户务工服务中心,收集整理企事业单位用工需求,对全镇闲置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年龄、技术、性格进行详细划分,进村入户一对一的宣传推介就业信息,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致富。
        添好“扶贫扶志(智)之花”。“无志(智)山压头,有志(智)人搬山。”扶贫先扶志(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技术、扶能力,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掌握摆脱贫困的技术和能力。今年6月3日,在新市镇扶贫产业示范园开园仪式上,对贫困务工户进行了奖励,在鼓励其改变贫困思想、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激励了其他贫困户树立信心和志气,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脱贫致富。此外,借助扶贫产业园,示范帮教瓜菜种植技术,增强了贫困户技术本领。
        添好“文化扶贫之花”。精神脱贫是脱贫攻坚的的“硬仗”。为此,新市镇积极动员多方面的力量参与文化扶贫,市县派第一书记、帮包单位纷纷组织文化演出队伍走进乡村,为基层奉献了精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群众也自编自导自演了内容生动丰富的扶贫小品、迷戏等精彩节目,填补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精神缺乏,加快了文化脱贫步伐。
        添好“飞地扶贫项目之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新市镇通过深入分析15个贫困村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巧借“飞地脱贫”模式,吕家村租用韩胡同土地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镇上租用垛石镇土地建设扶贫产业园二期,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有、共同发展,帮助贫困村实现了“抱团”发展,共同致富。
        添好“长效机制之花”。在确保扶贫项目收益的基础上,把贫困户细分为特别贫困户、中间贫困户、脱贫后返贫贫困户、突发性贫困户等不同类型,摸清贫困的具体情况和突出问题,真正了解和掌握“贫根”,并完善贫困户进出机制,使脱贫户及时退出,返贫户及时纳入,确保以“实”字贯穿扶贫工作全过程,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扶贫“四花”皆盛开,幸福“果实”自然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劳动和生活中渴求美好的小康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积贫积弱,如影随形。”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虽历经奋斗,却始终没有在整体上摆脱贫困。如今,新市镇像其他地区一样,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也必将打赢脱贫攻坚站。
        新市这个济阳县最西北部的农业乡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扶贫办的帮助指导下,在全镇干部群众及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下,扶贫“四花”已经盛开,并已呈花团锦簇之态;果实也将成熟,并将呈年丰时稔之势。
        看如今,新市镇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2014年,新市镇共识别出贫困村15个,贫困户1068户,贫困人口2316人,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2017初全镇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66人,截止今年9月30日,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年底前贫困村将全部摘帽。
        看如今,新市镇贫困村“五通十有”已全部完成。坚决克服“五通十有”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实行挂图作战,各村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目前,新市镇15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有旱涝保收田、有致富项目、有办公用房、有卫生室服务、有农村垃圾处理和危房改造、有教育扶贫、有文化活动室、有健身场所、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的要求。
        看如今,新市镇扶贫项目收益稳定,产业特色明显。扶贫产业园项目、瓜菜大棚项目、光伏发电项目运转高效,收益稳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收入逐年增加;群众摆脱贫困,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全镇迈入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看如今,新市镇干部队伍扶贫业务精、情况明,作风硬朗,面对“硬仗”勇于担当,务实有为,有信心、有思路、有能力,能扑下身子,一件一件落实,一件一件做好,切实让群众看到了实绩、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怀,增进了干群关系,筑牢了党在最基层的执政基础。
        “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坚持不懈。”新市镇深知这句话的道理。下一步,新市镇将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扶贫“花更艳”、“果更实”。                      (王勇  徐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