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9 更新时间:2020-12-21

我的扶贫心路历程

◎武庆富

        从2017年5月至今,我来到济北街道工作已经三年时间了。三年来,作为一名新闻报道员,我有幸见证了济北街道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更十分荣幸地从一名扶贫工作“门外汉”,逐步成长为济北街道扶贫战线上的工作骨干。一路走来,既有艰难困苦的付出,也有成功收获的喜悦。

我与扶贫初结缘 耳濡目染心生恋

        我第一次接触扶贫工作,源于2017年10月济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玉建同志到济北北区刘家村贫困户刘成春家中走访。胡书记回来后告知我们,刘成春家庭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的家庭,但作为家中的顶梁柱,面对家中接二连三的不幸,刘成春始终不离不弃,非常有代表性,有必要深入采访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第二天,我和同事朱超驱车20多公里来到刘成春家里。经了解,刘成春80多岁的母亲早年就患有精神疾病,两年前又患上了皮肤癌;他的妻子已被尿毒症折磨8年,每隔一天都要到医院去做透析,两年前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近20岁的儿子是个唐氏综合征患者,没有劳动能力。一家四口人,三个人需要常年吃药,都靠刘成春一个人种植两个蔬菜大棚勉强维持。重任在肩刘成春却依然从容面对,命运多舛他却依然不离不弃,家庭困难他却把家里收拾的井然有序。我们被刘成春这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震撼了。
        采访结束回到单位后,我们连夜写出了一篇2000多字的稿件——《与命运抗争》。经《新济阳》、《济阳电视台》和《齐鲁晚报今日济阳》等媒体刊登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济北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伸出援手,为刘成春家庭捐款捐物。济北口腔医院和济北红十字医院也来到他的家中走访慰问,送来大米、食用油等物品,共同协助他们度过难关。2018年1月,刘成春被评为“济南身边好人”,他孝老爱亲的故事被泉城内外广为传颂。
        在我接触的扶贫事例中,还有一个事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济北街道后牛村的徐桂英老人,已经93岁了,几年前老伴儿去世后就一个人独院居住。当时已经到了2017年12月份,老人仍然没有点炉子,靠每天出门拾干柴生火取暖和做饭。帮包扶贫责任人刘继征第一次到她家里去时,她正蹲在地上做棉裤,由于眼神不好纫不上针。刘继征赶紧把针线接过来纫上针,帮忙把老人的棉裤缝好。回到单位以后,刘继征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到步行街老年人衣品店,为老人购买了一套棉衣棉裤,又从家里找了几件旧羽绒服,开车送到老人家里。
        在济北街道2017年第四季度帮扶走访工作中,还有的帮包扶贫责任人每次走访都随身携带血压计,时刻关注贫困户的身体健康,还有的为贫困户带去棉被、板蓝根等物品。感动之余,我根据手中掌握的素材撰写了稿件《深冬里的一股暖流》刊发在2017年12月14日的《新济阳》报上,对济北街道广大帮包扶贫责任人不顾工作繁忙,牺牲休息时间,自掏腰包为贫困户购买御寒衣物和食品的事例进行了报道,在那个寒冬我们这个小城注入了一股暖流,温暖了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心田。
        每次走进贫困家庭,我总会产生一种要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冲动;每次参与扶贫工作新闻报道,我总会有一种心灵接受洗礼的感觉。慢慢地,在我的心底,也产生了加入扶贫工作行列的愿望。

自从踏上扶贫路 有份牵挂在心间

        虽然我是社工身份,不是正式在编人员,但通过近一年来参与街道的新闻报道工作,我对扶贫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对扶贫工作产生了一份深厚的感情。
        2018年4月底,济北街道对扶贫帮包责任人进行调整,我主动找到时任街道扶贫办主任的武金仁,问他能否让我帮包贫困户,加入到扶贫工作战线上来。武主任给街道领导汇报后,经街道研究决定,同意了我的想法。我终于如愿以偿,有幸成为济北北区温店村4个贫困户的扶贫帮包责任人,成为扶贫工作战线上的一员。
        5月7号那天下午,我来到温店村开展入户走访。可谁知第一次来就遇到了特殊情况。贫困户温兴峰大爷当天中午刚刚去世。无奈之下,我只好先到另外3户走访。等到温兴峰大爷出殡后第二天,我来到他们家看望了牛秀花大娘。牛大娘从年轻时身体就一直不好,身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等。一年后,牛秀花大娘也因病去世。
        在我所帮包的贫困户中,76的刘跃志大爷一直让我放心不下。他的老伴儿几年前已去世,两个女儿也都已出嫁,自己在一个全是土坯房的院子里居住。第一次走访的时候,我看到他用来做饭的东屋的墙皮有些脱落,就再三叮嘱他天气不好的时候,不要在东屋里做饭,以免发生意外。2018年8月19日,台风“温比亚”带来了一整天降水,到下午4点多,我给刘大爷的二女儿刘爱云打电话(刘大爷没有手机),让她转告刘大爷千万不要往东屋里去。第二天一上班,刘爱云打来电话说,刘大爷东屋的房顶塌了一块。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赶忙问:“大爷有没有受伤?损失严不严重?”在确认刘大爷没有受伤后,我向她详细介绍了贫困户家庭财产险的赔付流程。并直接拨通了家庭财产险的报案电话,与保险公司人员直接取得了联系。几天以后,刘爱云的爱人温明民发来微信说,保险公司人员当天就去做了鉴定,走完手续后房子获得赔付700元。
        为彻底消除刘大爷的房屋安全隐患,我向街道扶贫办汇报了刘跃志大爷的房屋损坏情况。最后,街道拨付专项资金让村里组织人力和机械对刘大爷的东屋进行了拆除,又在西屋位置为他搭建铁皮板房,还用水泥砂灰对他的北屋外墙进行了整体修缮,对西侧土院墙进行了拆除,拉起了一道安全可靠的蓝色彩钢瓦院墙。
        自2018年5月起,我一边参与帮包贫困户,一边从事街道“滴灌式”精准扶贫新闻报道工作,先后撰写了《上门收鸡蛋的社区书记》、《社区书记当起贫困户的鸡蛋“代销员”》、《来自贫困户的“礼物”》、《扶贫帮困润民心》和《济北街道“最美干部”雨夜探访贫困户》等扶贫新闻稿件和电视新闻30余篇,用我手中的笔和肩头的摄像机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时间“为贫困户卖鸡蛋的社区书记”、“雨夜探访贫困户的最美干部”、“扶贫羊”、“扶贫鹅”等一度成为济阳区的热词。
        2018年9月,我被评为“2018年度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优秀帮扶责任人”。2018年10月17日,我参加了全区“做一个有温度的济阳扶贫人”主题演讲比赛,并荣获三等奖。2018年12月,我被评为“全区优秀通讯报道员”。我深深地知道,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我撰写扶贫稿件,参与扶贫新闻报道密不可分。
        在扶贫工作的道路上,我越走越深入,越干越有劲。不管走到哪里、在干什么,总感觉对贫困群众有一份牵挂萦绕在心头。

当上“第一书记”后 全心全意挑重担

        2019年11月初,组织任命我为济北街道囤家村“第一书记”。囤家村是市定贫困村,共110户、310人,贫困户8户21人,其中3户、10人已脱贫不享受政策,5户11人已脱贫仍享受政策,11人中有3名重度精神病患者,有1名在校学生,有2名单身独居人员,有4名60以上老人,人员相对复杂,涉及政策较多,脱贫任务繁重。
        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在第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中,我从党建、扶贫、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畅谈了个人认识,大家看我对当前村内存在的矛盾、面临的问题和回迁安置后的发展优势,分析的比较全面和到位,前来参会的每位党员从心理上对我进行了接纳,调动了他们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积极性。
        春节前夕,我借区文联开展“墨香济阳——送福进万家”活动的机会,把区内顶级书法家请到滨河社区为囤家村群众和贫困户写春联和“福”字,与村干一起送到贫困户家中,并发挥个人专长为每个贫困家庭照了全家福,春节前自费将照片冲洗塑封好后送到每户家中,让他们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新春佳节。
        在5个贫困户中,56岁的舒正合是最特殊的一个,也是让我最不放心的一个。由于30多年前,与妻子离婚,舒正合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对外人抵触心理较重,总感觉别人要害他。听村里人说,未拆迁以前帮包扶贫干部给他送的食用油和面粉,都被他扔到村南的水沟里。拆迁后,为防止发生意外,村里通过做工作,让他跟着80多岁的父母在老城居住。
        第一次去舒正合家里,他听说我是邻村的街坊,对我还算友好。由于他始终坚持说自己没有病,家人无法带他去做精神鉴定,一直没拿到残疾人生活补贴,收入偏低。据其父母和弟弟舒正国介绍,近一年来,舒正合出现了糖尿病症状,并且已出现视力下降并发症,已经无法像往年一样再外出捡拾废品,但他仍坚持说自己没有病,个人就能调理。
        3月份,我和囤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建磊到他家里例行走访,尝试着与他交流,让他到区中医院的定点评残科室去鉴定一下眼睛的视力,评残后可以拿到残疾人补贴,年满55周岁还能提前领取养老金。他当时答应的挺好,可到了中午就变卦了,给党支部书记刘建磊打电话说,这都是骗人的,说啥也不去了。4月底,我到他家里送《医保扶贫政策》宣传纸,顺便想把他的扶贫档案资料拿到街道去统一整理,他一听说需要拿出“一卡通”存折来拍照就急了,“我只能给你看户口本和身份证,别的什么都不给,你再来骚扰,我可不让你了!”说着就想往我跟前凑,他80多岁的老母亲赶忙拦在他面前。为及时化解局面,我马上说:“你这是特殊情况,我们可以灵活掌握。”
        为了尽快给舒正合办残疾证,提高他的收入,我又给他的弟弟舒正国联系,通过他弟弟做思想工作让其配合。经过耐心工作,加之舒正合的一只眼睛出现了红肿疼痛现象,视力下降明显,最终同意到医院评残。5月11日上午9点半,舒正国打来电话说,舒正合被鉴定为视力一级残疾,一周后就可以拿到残疾证。我马上联系街道残联和人社中心,了解申请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提前领取养老金所需资料,让他做好准备。一周后,舒正合的残疾证刚刚拿到,就为他办理了相关补贴和领取养老金手续,从6月份起每月可有400多元的收入。我长期以来一直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今年下半年,囤家村全体群众即将回迁安置到滨河社区二期,作为“第一书记”,我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如何借此机会引导群众提升人居环境、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何加强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全村群众在住上楼房以后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虽然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但只要自己肯下功夫、愿动脑筋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相信自己,一定会给党和政府、给全村群众上交一份合格答卷!作者单位:济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