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释放“互联网+”新效能
我区积极创建市域社会治理多元调解济阳新模式
本报讯 近年来,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紧扣社会治理“关键一环”,深刻践行“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坚持预防为主、多元调解、方便群众、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拓展服务领域,不断为“枫桥经验”注入新活力。自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以来,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000余起,涉及金额5900余万元,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谱写了社会治理新篇章。
健全一套组织体系
构筑全方位调解网络
我区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为契机,强基固本,密织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目前全区备案的人民调解委员会610个,人民调解员2196人,其中包括聘用的6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街镇、村、社区调委会设立实现了100%。坚持资源统筹、分类推进的工作原则,根据行业领域发展需求,不断拓展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在区直相关部门分别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消费维权纠纷、医疗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工业企业纠纷、信访矛盾纠纷等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形成了镇(街道)、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支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横到边、纵到底,上下沟通、整体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深化三项制度运行
完善人民调解长效机制
建立法律顾问参与人民调解机制。探索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捆绑式服务模式,把普法宣传与矛盾纠纷调解有机结合,调解成效更加显著。今年全区114名法律顾问全部参与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动工作中来,“坐诊”人民调解,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参与调解矛盾纠纷达40余起,成为拓展调解路径的一项有效举措。
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防机制。结合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情报信息网络,切实做到“预防走在调解前”。实行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常规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充分发挥网格信息员作用。遵循节假日重点排查、突发事件及时上报的原则,建立排查调处台账,定期汇总分析。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分类处置,及时分流,严防外溢,确保稳控,直到有效化解。
优化“以案定补”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济阳区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对案件补贴作出具体规定,补贴标准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涉案金额及人数又予以进一步细化,激励机制的优化落实聚合了调解资源,激发了调解潜力。
搭建智慧调解系统
释放“互联网+”新效能
智能化是实现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为拓展调解服务新领域,对原有的“远程网络调解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在省、市大框架内建设济阳“智慧调解”系统。依托互联网建立起以区司法局为中心,7个基层司法所(镇街调委会)为分中心,各村、社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室)为端点的“智慧调解”网络体系。系统包括人民调解在线申请、在线受理、调解委托在线转办、调解协议在线达成、调解案例在线推送等便民服务功能,“智慧调解”手机APP也已正式运行,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指尖调解”。智慧调解系统能实时、全面采集全区社会矛盾纠纷数据,并进行矛盾纠纷动态分析研判、矛盾预警,为社会治安、安保维稳等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释放出“互联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新效能。
创新“3+N”工作模式
构筑多元化解新格局
新时代面临新命题,催生出“枫桥经验”的升级与突破创新。近年来,我区围绕“大调解”工作机制充分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种力量,以联动联调为根本,在搭建平台、建立机制、畅通信息、强化保障四个方面下功夫,逐步形成了“3+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警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裁调对接、检调对接等联调联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工作中不断探索,加强实体化运行,在区法院建立了诉前调解中心及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进一步提升了诉前案件消化能力,让大量矛盾化于萌芽、止于未诉;立足访调对接实际,开创了“听证+调解”的工作模式,吸纳信访听证员、党员群众代表、法律顾问等群体参与纠纷处理,引外力、聚助力,取得1+1>2的效果。“3+N”模式的建立拓展了人民调解受案范围,拓宽了矛盾化解渠道,形成广泛链接社会化有生力量共同参与纠纷化解的开放式格局。
培树特色品牌调解室
拓展服务群众新途径
为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我区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过程中,积极鼓励各镇街,公安、民政等部门立足实际、立足职能进行探索,努力打造一批在人民群众心中“叫得响、信得过”的特色品牌调解室,先后建立了“和事佬”调解室、“警调对接”调解室、“惜缘”调解室、“卜哥”调解室、“和风”调解室等一批特色调解室,成功调解离婚纠纷、劳动争议等各类纠纷2400余起,预防了一批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节约了司法资源。这些调解室以其个性化、便民化的特点,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基层调解组织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前置窗口,发挥了“以点带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成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75岁高龄的贾老义务在济北街道“和事佬”调解室7年,调解了涉及拆迁、赡养、交通肇事、合同纠纷等千余起矛盾纠纷,并主动在汽车站设立“法律咨询台”,自发向群众普及和宣传法律知识,收到80余面群众答谢的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