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8 更新时间:2021-02-10

富而有德 仗义兄弟

窦吉华 尹聪聪

        过去,崔寨天兴村有周氏俩兄弟,名字叫周明禄、周明胜(周子银),他们家大业大,在当地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大户。周氏兄弟和睦乡邻、仗义疏财,在村里及周围威望很高。
        传说,周氏兄弟先人清光绪年间在辽宁省的一个县里当一名差役。由于光绪皇帝推行戊戌变法,搞明治维新,模仿日本,触怒了慈禧太后及其皇室成员(可能是传说中的宗人府),慈禧太后一怒之下罢免了光绪的帝位。光绪被逼无奈,离京出走。慈禧余怒未息,又颁下一道懿旨,严令各地官员不准接待光绪,当光绪逃到东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周明禄的先人藏匿了光绪,并且尽心招待。光绪就在这里隐居下来。后来,慈禧迫于内政外交的压力,不得不恢复光绪的帝位。光绪在回京时,对护驾有功的周明禄先祖给予了丰厚奖励,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并嘱咐他辞去差役职务回家度日。周氏兄弟的先祖带着光绪的赏赐回到济阳天兴庄。
        周氏兄弟先人不像现在的暴发户,一旦发财,就大肆张扬,而是回家后干勤行,走街串巷、早起晚睡卖馒头。周家靠卖馒头置下几百亩地,盖下了许多房屋。天兴村一位八十多岁的退休老教师介绍说,自己跟周氏兄弟是本族,他们如果活到现在应该有一百多岁了,解放以后,他们还都健在,周氏兄弟为人很仗义,做馒头生意时常常送馒头给村里人吃,在村里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仗义疏财的大老粗周明禄

        周明禄长得很魁梧胖大,相貌堂堂,但他一天书都没念过,是个典型的大老粗。有一天,周明禄戴着一副眼镜去赶集,在集市上碰到一个妇女,妇女拿着一个喜帖请周明禄帮忙给看看喜帖上写的内容。周明禄接过来,倒着看,摘下眼镜,两眼瞪得溜圆,就是看不出写的啥。周明禄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个种地的好把式,撒种子又匀又快,犟地扶耧、脚步晃耧的动作配合地恰到好处。他家里种了几百亩(大亩)地,雇了很多人,他到地头上搭眼一看就知道谁在偷懒耍滑。周明禄为人随和,村里人向他借粮、借牲口、借农具等,他都是痛痛快快地答应,从来没有拒绝的时候。
        周明禄的酒坊开得很好,酒坊坐北朝南,在村子的西北角处。大门前有三棵黑槐树,故称“三槐居”。三槐居烧的一种叫“玫瑰露”的酒在当时很出名,醇美馥郁十里飘香。玫瑰露酒盛在特制的酒坛子里,一坛十斤(称为一角酒)。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许多客户闻香而来,其中有一大部分销往济南。三槐居酒坊里的掌柜、蒸酒的先生、伙计等所有做事者达数十人,他们都佩服东家为人仗义豪爽的性格,因此做事都勤勤恳恳,就像给自己家里做事一样。
        周明禄借出去的粮食,赊出去的酒帐等从不上门催要,负债的人愿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实在贫穷的还不起的干脆就不要了。仗义疏财的大老粗在村民眼里有着很高的威望。
        第一次土改时,周明禄挨了批斗,批斗他时,全场没有一个发言的,老百姓弄不明白的是为啥这么一个好人也要被批斗。后来,周明禄的上千亩地,上百间房等所有的家产全部归了公,他全家搬往济南。文革后,“清理户口”时,周明禄只身被清理回村,没有了丝毫家产的周明禄住没住处,衣食无着。村里人都记挂着他的好,争先恐后地给他送衣送饭。这正应了那句俗话,“给人一个好早晚没不了”。常言道,“难时帮一口,胜于平日帮一斗”。施恩不是为了图报,但是给人滴水之恩,相信别人一定会永远记着。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人生的反复变化无常,教育人们要博爱他人,感恩社会。
        周明禄归了公的房产后来当了学校,就是当年的山东省荣军学校,学员主要是从战场上负伤归来的军人,后来学校易名为公安干校(后搬到济南)、红专等名称,现在的崔寨街道中学就是旧址。

“自卫”团长周明胜

        周明胜是日本留学生,他一生在村里居住的时间很短,主要在济南做生意,他在济南的买卖很多,“益民药店”、“东合兴” 酱菜铺、“西合兴” 酱菜铺、西顺粮店等店铺生意兴隆。周明胜博学多才,手不离书、书不离手,文章、书画都很好,他的演讲很有吸引力,台下听众往往鸦雀无声。日本人曾封周明胜做南临沂道尹,但他一天也没到任,他说:“我坚决不给日本人做事。”
        有一次,周明胜回老家,哥哥周明禄领着他四处转悠,看自己置下的上百间房产,言谈中颇带自豪之感。周明胜说:“哥哥,我不是浇你的凉水、压你的兴致,你盖的这些房屋连几十年后的厕所都赶不上。”通过这件事,村里人说,周明胜这个人很有远见。
        周明胜成立“自卫团”是在日本鬼子还没进入山东之前,那时各地土匪四起,“小足子烂泥”横行霸道,四处抢掠欺压良善,于是各地纷纷成立了地方团专门保护地方治安。周明胜的“自卫团”(外边的名声叫“周团”)大约有百十余人,人人有枪,成员主要是当地村里的老百姓,规定村里凡是够十亩地的家庭就买一支抢,老百姓轮流入团值班,在团里待满一个月就换下一批人,这样就不至于耽误农业生产。
        “周团”曾经和土匪在武大村打过一场硬仗,把土匪打败了,但是周团内也伤亡了好几个人,周明禄给人家包赔损失,给人出丧、道歉。打仗伤亡是在所难免的,团里基本没有一分可供支配的处理这些事的经费,事事都需要自己垫付,周明胜感到力不从心,他想出了一个让自己退出周团的办法。周明胜在草场上遛马,故意让别人看见自己从马上硬生生地摔下来,掉到地上后,他就不会说话了,他示意人拿来纸笔,写下了一句话“送往济南”,从此周明胜再也没有回到过村里。解放后,他参加了共产党,干了什么差事村里人就不知道了,据说他曾经到过北京外交部礼宾司工作。
        《论语》中说:“富而无骄,可也”。意思是说,人有钱而不骄傲,这样做就已经很不错了。周氏兄弟富有而又有品德就更可贵了,他们的故事被乡邻津津乐道,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