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动书写战“疫”答卷,完成10个样板村建设,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
济阳街道凝心聚力促发展 担当实干谱新篇
当黄河之水荡漾如初,当回迁的居民搬进新家,当热气腾腾的“黄河大米”端上饭桌,当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如常,回望2020,济阳街道以党建为统领,狠抓企业服务、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谱写了幸福济阳建设的新篇章。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转瞬间打破了庚子新春的祥和气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疫”答卷上,济阳街道写下的是“在挑战中奋起、在困境中逆行”铮铮誓言。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济阳街道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最快速度迅速动员、立竿见影落实防控,绘出明确疫情防控“作战图”、列出详细复工复产“任务书”、排出科学社会发展“锦囊计”,切实筑牢了阻击疫情的防线。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防控值班卡口上,街道广大党员干部无怨无悔的岗位坚守,构建起群防群控阻断疫情传播的“天罗地网”,映照的是党员初心使命,凸显的是“微网格”抗疫的硬核力量。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退伍军人、志愿者不避艰险、坚守一线;小喇叭讲清战疫“大道理”,土味方言凝聚战疫“正能量”,硬核防疫措施尽显民间智慧;内外乡贤、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尽其所能、共克时艰,一件件义举、一份份善心,彰显的正是济阳街道的生命力,更是济阳街道开拓进取、行稳致远的源动力。
此次大考,“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庄重政治宣言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在济阳街道战“疫”答卷上得到洗礼和升华。疫情防控值班卡口上,街道广大党员干部无怨无悔的岗位坚守,构建起群防群控阻断疫情传播的“天罗地网”,映照的是党员初心使命,凸显的是“微网格”抗疫的硬核力量。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退伍军人、志愿者不避艰险、坚守一线;小喇叭讲清战疫“大道理”,土味方言凝聚战疫“正能量”,硬核防疫措施尽显民间智慧;内外乡贤、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尽其所能、共克时艰,一件件义举、一份份善心,彰显的正是济阳街道的生命力,更是济阳街道开拓进取、行稳致远的源动力。
立足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
2020年,面对全区加快向高质量中心城区迈进的新目标、新任务,济阳街道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引进项目23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2亿元,众海新天地、绿城荷畔春风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上华科技和鋆晟建材获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A类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47万元,完成任务的106.91%,同比增长16.6%。
2020年,济阳街道积极推进以“两核两带四区”为空间结构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带建设,累计投入7568万元,完成10个样板村建设。实施产业振兴,重振黄河大米品牌,借助稼禾香、旭丰等农业龙头公司,开展水稻规模化种植、稻鸭稻蟹混合养殖,形成了特色品牌。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设立扶贫项目22个,定期对166名帮扶责任人进行培训,引导贫困户参与项目产业建设,激发内生动力,贫困户居住和生活环境全面改善,贫困户收入持续增加,并代表市委接受了全省扶贫验收考核。
坚持创新引领,打造了一项又一项济阳街道“特色品牌”。济阳街道注重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在全市率先开展“文明楼道”创建,被新华网、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济阳街道破除体制机制壁垒,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绩效考核工作,彻底解决了落实工作“中梗阻”问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济阳街道探索增加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各村(居)党支部引领成立劳务合作社,进驻城区建筑工地、居民小区开展物业服务工作,月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余元;济阳街道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在全区率先开展智慧社区建设,丰富了城市社区功能,为探索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
任重道远必须扬鞭奋蹄,时不我待更要只争朝夕。2021年,济阳街道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厚实底蕴,勇毅笃行,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为全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梁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