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7 更新时间:2021-02-26

人为什么喜欢组饭局

        一般来说,好吃的东西很宝贵,我们不舍得跟别人分享。但有时,一瓶珍藏的好酒还是要跟朋友一起喝。
        我们一有机会就组饭局,庆功宴、送别宴、接风洗尘宴、生日宴。原始人就已经这样做,“我们靠分享食物来打发时间,庆祝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处理事务。聚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谁是我们的朋友和亲戚,以及人究竟是什么。在食物分享及由此形成的礼节和交流中,人类显示了他们的本质特征。一顿饭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关系,这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特征”。所以你只要有宴可赴,就已经活得很人模人样了。
        饭局的核心要素不一定是吃,而是聊。“人类友好地传递一盘又一喜盘食物,这种不同寻常的亲密气氛源自他们最为基础的需求,那就是至少与食物本身同等重要的用餐因素——无止境的、活跃的谈话。”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曾说,食物有助于思考。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说,食物有助于交流。
        曾在罗马皇帝尼禄宫廷里任职的提图斯描写了一个宴会的菜谱:餐前小点心有腌橄榄、下面放着李子和石榴籽的香肠、一只鹅、两条鲻鱼和一个蜂房……饮品有蜂蜜酒、葡萄酒。酒喝到微醺状态,能够进一步改善共同进餐之后建立的不那么亲密的关系。
        大脑让我们得以用语言交流,而大脑的成熟跟烹饪技术的进步有关。现代人的大脑容量是哺乳动物大脑平均容量的两到三倍,大的脑容量要消耗大量糖分,这样其他器官所获得的能量就会相应减少。另外一个能量的大消费者是肝脏,肝脏很重要,以至在进化中不能缩小,所以只能在其他内脏上做文章——人的内脏体积只有其他哺乳动物内脏平均体积的一半。这是因为人类学会了通过发酵和加热等外消化方式来减轻内脏负担。
        外部消化使脑容量变大成为可能,更大的脑容量又使人类拥有更高的外部消化技能,这是一个自我加强的良性循环,所以人类才变得如此强大。
        美国美食作家费雪贝说,完美的晚餐有3类:独自用餐、两个人在一间优雅的餐厅用餐,或者6个人在一个美满的家庭中用餐。“6个人的聚餐更容易调动个人的兴趣,让整个用餐气氛显得轻松而随意。6个人中,不能有某两个人正处于热恋中,否则会让其他人感到尴尬。一个不错的组合包括:一对夫妇,他们可以让气氛温馨又不失庄重;一个生活还没有完全稳定的人,他可以对话题进行深入挖掘;两个同性的陌生人——那 些相熟的食客可以在他们身上施展自己提问的智慧。
        独自进餐也可以很愉快。费雪说:“和另一个人分享食物是一种非常亲密的举动,应谨慎为之。而独自用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摘自《上海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