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6 更新时间:2021-03-01

“五老”志愿者田生:把“学雷锋”当成一种习惯

         “今年春节,我给阳光福缘老年公寓老人们捐献了250斤面粉、50斤食用油,还给徐家鑫苑小区的一位残疾老人送去了丰厚的年货。”2月23日,笔者一见到熟悉的“五老”志愿者、退役老兵田生,他就匆忙挂了电话,对我说起起他学雷锋,做好事的近况。“这不,春节一过,我又加入了济南市手拉手孤贫儿童帮扶中心志愿者协会,刚在给几位小学校长打电话,请他们联系几个扶贫对象,我要资助贫困学生圆起读书梦。”
        “其实,我十二、三岁读初中时就开始‘学雷锋’了。”田生习惯地抬起右手往后抿了抿白发慢吞吞地说。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他亦见贤思齐。“当时我家家庭条件相对好点,我常拿玉米面饼子换同学难以下咽的地瓜干窝头吃。有次偶然听一位同学说,他家没白面包饺子过年,我就征得父亲同意,把家里仅有的100斤小麦倒了一半给这位同学送了去。”
        1986年11月,田生从部队退伍回到老家曲堤田王村,被县民兵训练基地看中,要他任工薪不多的军训总教练,他未加思索就愉快接受了任务,一干就是两年多,吃苦受累毫无怨言。
        后来他便开始自主创业。先后办过饭店,宾馆、农场、物流公司等,但他总是牢记雷锋“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名言,遇到困难顾客交不起饭费、住宿费时,他轻轻一摆手就免了;他办的农场种植了20亩桃树,去年桃子刚结得多一些,他就摘了3000多斤分装到到若干袋子,免费送给过路人“尝尝”。虽然所办项目收入并不多,但他每每得知别人有难处总不忍心躲开。2000年10月,家庭贫困的战友妻子患病,听说后他带头捐款300元,并立马召集同年入伍的战友为其捐款;2012年10月,他得知自己客居的窑头村一位大哥住医院没钱交医药费时,便立刻送去2000元;老家田王村的一户困难家庭,田生常常接济他们,除资助他们近千元外,还先后送其衣服30多件……
        对于网上病患者的“水滴筹”求救,田生几乎见“令”就捐款。2018年11月,他从朋友圈看到曲堤一群众患重病的求救信后,立刻打上200元;前几天,又从微信群看到贵州一儿童患大病筹款的信息,当即打上100元。10多年来,他通过水滴筹共为患者捐款5300元。
        “田生无偿投资出力支持志愿者播撒爱,其精神更难能可贵”。区旗袍协会会长颜玲介绍,去年7月末,田生了解到义务传承旗袍文化、数次为贫困户、敬老院老人等送温暖的区旗袍协会成立女子方队没钱买服装,便出资5万元为70名队员各买了一套服装,并自费从禹城军事开拓基地聘用3名军事教官,对队员们进行3个晚上军训。
         “俺家老田做好事的惯性收不住,无论走到哪都把见义勇为的好事做到哪。”妻子潘玉美红着眼圈说,2006年11月一个大雾凌晨,开物流车到南京送货的田生,行至宁通高速时车被堵,他立马停车跑前面一看,见是一小车与大车追尾,小车驾驶员与副驾驶都严重受伤。他立刻将两人抱出放置路边,接着打了120,并协助把两人抱到120车上,弄的满身是血;去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向前沿抗疫,感觉还未尽心,遂向一单位捐献了价值2400元的食用油、方便面和火腿肠。
        在田生的带动和影响下,儿子、儿媳也积极“学雷锋”为社会献爱心。儿子见义勇为救人,被赠送锦旗;儿媳积极抗疫表现突出,火线入党。
        “把学雷锋当成习惯,持之以恒做好事,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田生说,踏上学雷锋之路,就像登上了长行的列车,只有生命结束了才算到站……。(冉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