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2 更新时间:2021-04-09

“清明时节雨纷纷”试试祛湿食疗方

         清明节气雨水丰富,万物在雨水的滋润下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势,然而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谢晓枫提醒您:此时气候潮湿、阴冷,空气湿度大,机体难以避免湿气的侵袭,清明节气需要提防湿气致病。如果湿邪入侵,常常会出现下列症状。
         1、发油、面油:湿气重往往脾虚,脾主运化,一旦脾脏受损,那么湿气就会停聚体内,机体代谢紊乱,使得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粘度加大,难以洗净,造成头发、面部爱出油。
         2、流口水:如果起床后发现枕头湿了一片,这可能说明你体内有湿气了,当脾脏运化功能下降,水液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人体内的水湿外泄,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3、大便粘滞:清晨如厕后,若大便粘在马桶上,且冲一次冲不干净,这就说明体内有湿气。正常情况下大便呈金黄色成形状态,体内有湿气的情况下大便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
        4、舌苔厚腻:清晨刷牙前不妨照一下镜子,看一下舌头,健康的舌呈淡红色,苔薄白,干湿适中。如果舌苔白厚,则为寒湿;若舌苔黄厚,则为湿热。

        那么,如何去除湿邪?谢主任推荐了几款祛湿良方。
         1、红豆薏米粥 祛湿的食疗良方首选的就是“红豆薏米粥”。薏米,性平味甘,具有祛湿消肿、健脾益胃的作用。红豆,在中药里称“赤小豆”,性平味甘,有利水、除湿、健脾、解毒等功效,此外它是红色,红色入心,因此还可补心,缓解精神疲劳、安神补血。材料:薏米、红豆各1/2杯,清水10杯。做法:将薏米、红豆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4小时。然后放高压锅中,加清水。大火煮至高压锅上气后,转小火煮20分钟。
         2、山药芡实薏米汤 材料:每次可选用怀山药15克,芡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的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3、赤小豆煲鸡 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做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重坠不适感等有效。
         此外,以上良方不可多食,体湿者需禁忌肥甘厚腻之品,寒湿者禁忌生冷之物,如冰品、冷饮、西瓜等,湿热者忌食引发血热的食物,如羊肉等,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分清证型,再进行治疗。(摘自《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