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14 更新时间:2017-11-21

承继父业,勇担“非遗”传承发扬之重任

——记仁风镇鼓子秧歌传承人姚大新

        初冬时节,在经历了10次大型演出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姚大新正在自家的农家院内,向几位省城某艺术院校的学生展示手持鼓子秧歌大伞绕场跑的动作……
        姚大新,男,汉族,1967年7月18日出生,初中文化,济阳县仁风镇司坊村人,当前在仁风镇,只要提到鼓子秧歌,不少人就自然而然,想到姚大新。
        说到姚大新,先从他所在的村庄及其家庭背景说起。

生于鼓子秧歌世家
耳濡目染深受熏陶

        姚大新所在的村庄——司坊村曾是鼓子秧歌的兴盛地。早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喜欢闹玩的人们就装扮起来,跳起欢快的秧歌庆祝丰收。其曾祖父姚文元、姚书林曾是村里秧歌队的头伞,姚大新就出生在这个鼓子秧歌世家。
        由于姚大新的童年正值“文革”10年动乱,这时仁风鼓子秧歌作为所谓“封建残余”“四旧”的东西,一度中断,这时姚大新只能听长辈私下里议论鼓子秧歌,或者偶尔地接触到一些鼓子秧歌的演出道具,在那个传统文化艺术被禁止,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正值懵懂期的姚大新对这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艺术产生了一种好奇。
        1978年春节,姚大新的父亲姚书林,利用担任生产队干部的威望,将中断了10多年的鼓子秧歌重新组织起来,白天大家在生产队劳动,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排练,以后每年都组织排练跑场,领着秧歌队走村串乡演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由于耳濡目染,姚大新从小他就迷上了鼓子秧歌,1984年正在上中学的他开始学习鼓子秧歌,参加村里的鼓子秧歌队的表演,逐渐地学会了秧歌的各种动作、套路及其场图,其后技艺日趋成熟。
        “记得当时,我是从鼓子秧歌最难学的‘棒’开始的,学习‘棒’需要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尤其是‘连五响’、‘对棒’等难度大的动作不好掌握,每天集体学习回来后,便在家里练……随后几年里,不仅‘棒’学得非常到位,‘伞’、‘鼓’、‘花’也学的样样精通……”姚大新回忆。

承继父业精益求精
鼓子秧歌名誉中外

        从1986年姚大新开始打“头伞”。在鼓子秧歌队伍中,“头伞”是队伍中的灵魂,“棒”、“鼓”、“小伞”和“花”所有的套路都要跟着“头伞”走,“头伞”要熟练掌握场图(鼓子秧歌中有近80个场图),每一个场图都娴熟于心。姚大新的“头伞”为老者扮相,穿着大褂,胡须飘胸,一手握伞,一手持巾,神态慈善安详,表演步伐沉着稳健,动作洒脱老练,最具看头,成为鼓子秧歌的代表人物。多年来,姚大新受邀参加了一系列的表演。
        1993年应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的邀请,受中国文联的委托,赴德、法两国参加国际艺术节和一系列民间艺术庆典活动;2000年,赴日本演出进行文化交流,引起较大反响;2005年8月份,受山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委派,济阳鼓子秧歌代表山东省又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并荣获最高奖“山花奖”;2006年6月济阳鼓子秧歌参加“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大型文艺晚会《齐风鲁韵》”,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赢得与会各界朋友的高度评价;2007年4月,在“交银理财”杯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中获得全国第四名三等奖的好成绩,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2009年参加了全运会开幕式仪式前演出,通过电视直播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现了这一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2015年3月,在“中国(河南·鹤壁)社火艺术节”活动中所表演的《泉城闹春》节目荣获金奖;2017年又随同鼓子秧歌表演队先后10次出县演出,2次参加全国大型活动,艺术水准等均获好评。

功成名满不忘传承
非遗艺术发扬光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鼓子秧歌在国内知名度不断提高,很多艺术院校掀起了鼓子秧歌的学习热潮,姚大新本人更是多次受邀到各大院校指导交流工作,进而能让更多人了解鼓子秧歌并学习鼓子秧歌,向更多的社会群众推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这时,姚大新对鼓子秧歌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想,既然鼓子秧歌是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那么自己就有责任有义务把鼓子秧歌传承下去。
        但是,事实却是有些残酷,毕竟鼓子秧歌队员平时还是以种地为生,近些年来,有不少队员,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很少有时间进行秧歌演练、创新。村内不少年轻人喜欢城里安逸舒适的生活和动听刺激的摇滚、街舞,很少人学习鼓子秧歌,有时外出演出的费用紧张,不少队员自掏腰包垫付……这些姚大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再苦再难,也要把鼓子秧歌传承发扬下去。
        后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姚大新积极专注于为鼓子秧歌培养新秀,定期到仁风镇中心小学为学生传授鼓子秧歌技艺,为传承鼓子秧歌做出了较大贡献。
        2009年,姚大新被公布为国家级第三批代表性传承人。
        祖孙三代痴迷鼓子秧歌,父亲带头把一度中断的秧歌重新组织起来,他自己则把秧歌的技艺升华提炼,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又把女儿培养成鼓子秧歌的传承人。从喜爱到痴迷,不自觉中把鼓子秧歌传承重担挑在肩上,姚大新一家三代立志把鼓子秧歌发扬光大。(温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