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5 更新时间:2022-09-19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济阳城市软实力

        在花团锦簇的公园,老人轻舞漫步,颐养生息;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在绿草如荫的操场,孩子好好学习,茁壮成长;在城乡居民小区,人们尊老爱幼、邻里守望,共创共享美好生活……在新区济阳,文明创建有声有色,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和谐场景遍布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济阳人的心田。
        近年来,济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树文明观念,营造文明风尚,有力传播了社会主流价值,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定理想坚守信念 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济阳是我党较早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县级党组织的县区之一,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传承。今年以来,济阳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7次,选拔千名宣讲员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宣讲活动2600余场,受众16.7万人。
        济阳区由理论小分队、青年小分队、巾帼小分队、桃李小分队等7支队伍组成的“七色花”文明实践宣讲队,分赴各镇(街道)、机关、企业、校园、社区举办宣讲千余场次。7支“颜色各异、特色鲜明”的宣讲队伍,让党的理论像蒲公英一样“飞”入千家万户。济阳区“小马扎”宣讲以“喜迎二十大”为主题,每周四在小区、路边开展志愿活动。宣讲人员携带“小马扎”、身穿“黄马甲”,讲思想、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讲新风,以面对面、分众化、互动性的形式为群众送上“移动课堂”。创新举办“京剧党史宣讲选拔赛”,以“秋实文艺队”演+“蒲公英宣讲团”讲的形式,从现代经典红色京剧曲目中精选名家名段,台上唱台下和,让观众们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洗礼。
 

文明创建全民参与 为民靠民共建共享
 

        连日来,一个个“红马甲”活跃在街头路口,与交警一起指挥交通,维持秩序。过往群众对身体力行的年轻人满是认可,“创城嘛,我们都得支持!”在济阳,一次迈步、一次转弯、一次凝眸,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文明交通的缩影,昭示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推进,正悄然提升着城市的品质,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
        济阳区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行动,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文明新风尚。自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开展以来,济阳区健全督导检查、媒体监督、纪委问责“三位一体”等一揽子推进机制。深入实施市容市貌净化美化绿化、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中整治等“十大攻坚行动”,大力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大整改、大提升活动,打通了城市管理服务堵点痛点,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推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双提升。在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同时,济阳区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推动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县级及以上文明达标村覆盖率100%。拓展文明单位创建,擦亮文明底色,引领行业新风。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深化文明校园创建,为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个个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目前,济阳区共有省、市文明单位104家,省、市文明村镇171个,省、市文明校园19所,省、市文明家庭14户。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志愿服务星火燎原
 

        以前的回河街道大安村,白天稀稀拉拉的人影,晚上零零散散的灯光,整个村子安静又落寞。自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村子里建起实践站,闷在家里的老人成了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队员,村中妇女组建的文艺服务志愿服务队自编自演广场舞,过去沉寂的村子又有了精神。
        济阳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有力平台,先后建成区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550个实践站,实现了区、镇、村组织架构、阵地管理、志愿队伍三级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实践阵地积极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价值观教育等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扶贫解困、垃圾分类等文明实践活动3600余场次,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化、清单化、品牌化。
        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更因志愿服务而出彩。8月6日,全区100余个社区网格帮包单位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名机关干部志愿者用行动助力创城,实践文明,引领群众。聚焦暑期看护难这一问题,多个社区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托管公益服务,因地制宜地开展红色教育、文艺体育、创意手工、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文明实践活动。针困难群体,积极开展“五为”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培育了“失独家庭暖心”“小桔灯”“敲门嫂”等志愿服务品牌,定期开展假日陪伴、打扫卫生、心理疏导、义诊、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把温暖关怀送到身边。
 

模范人物群星闪耀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她敬业奉献,身为90后长期扎根基层,创新打造“文明楼道”,成立“678党员驿站”,小书记有大担当,她是“中国好人”朱静儒;
        她孝老爱亲,悉心照顾去世前夫的父母、现在的公婆、自己的爸妈,用柔弱肩膀撑起三个家,她是“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马居英;
        他见义勇为,在危急关头“谱大爱”。寒水刺骨,勇救落水儿童,他见义勇为后悄然离去, 他是“山东好人”菅聪聪……
这一个个先进人物,有基层工作者,有普通居民,有人民教师……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感动济阳人物”。他们也都是济阳区大众化评选、常态化推荐、品牌化打造、立体化宣传“四化”选树机制涌现出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济阳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擦亮道德品牌,放大好人效应,倡树美德新风,构筑精神高地。特别是济阳区“身边好人”“感动济阳人物”“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挖掘选树好人渠道不断拓宽、宣传好人方式持续丰富、礼遇好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批批“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相继涌现,好人效应持续放大,“济阳好人”成为继“感动济阳人物”后又一张新的靓丽名片。截至目前,“感动济阳人物”评选已连续举办七届,全区涌现出“中国好人”9人,省市“身边好人”66人,省市道德模范26人,在全区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文明是最美的风景,文明是最大的软实力。文明之花,正在济阳大地上竞相绽放,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者:李经云 区委宣传部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