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安 观历史(下)
◎杜秀香
唐朝:长相思兮 在长安
唐朝的长安,是李白“长相思,摧心肝”的长安;是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的长安;是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长安;是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长安;是白居易“长安居,大不易”的长安;是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的长安;是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长安;是柳宗元望穿秋水都回不去的长安。在如群星闪耀的诗人们纷至沓来的脚步声里,大唐缔造了最高光、最梦幻、最辉煌的长安。
长安的高光属于太宗李世民。他以仁者的非凡胸襟,智者的深谋远虑,王者的雍容气度开创了万国来朝,海晏河清的贞观之治。让大唐成为世界最强国,让长安成为世界之都。长安的经济繁荣,离不开唐朝的兼收并蓄与开放包容。走在长安的街道,你会看到各种肤色、各种装扮,说着各种语言的“外国人”。长安南北11条街,东西14条街,棋盘道路隔出了108坊。坊开四门,坊里有十字街、曲巷、府第等。长安东西两市。东市靠近三大宫,周围住着皇亲贵胄,名流集聚,买卖的都是奢侈品。西市鱼龙混杂的多,面向平民老百姓和外国商人,更接地气,有诗曾云:“花落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长安的梦幻属于女皇武则天。在男权至上的帝国时代,她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政治智慧、政治热情和政治手腕,站在了权力的最顶端,睥睨天下。她为自己改名武瞾,意为“日月当空照”;她定都城为“神都”,为自己的年号命名“神龙”。她明察善断,改革吏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缔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时代。她和她的时代,带着华丽丽的梦幻之感。据说,四川广元千佛崖莲花洞的弥勒佛竟是武则天以自己的形象雕刻而成,可谓遗世越俗。而乾陵竖立千年的无字碑更是她与时光对峙,不惧世俗,任后人评说的勇气。
长安的辉煌属于玄宗李隆基。他睿智果敢,助姑姑太平公主诛杀韦后集团,在太平公主威胁王权时,又毫不犹豫选择对姑姑赶尽杀绝。他胸怀江山,慧眼识人,先后启用张九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开创“开元盛世”,使整个社会空前的安定富足、经济繁荣。他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军事制度大大加强。他博学多才,擅长各种乐器尤其是羯鼓,一曲《羽衣霓裳曲》成为盛世最强音。他一手缔造的开元盛世就如同血气方刚的他自己,大唐的国风也如他,收放自如,气吞山河。正如《资治通鉴》所云:“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只可惜《资治通鉴》还有后半句:“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读来让人唏嘘。世人都说安史之乱源于玄宗遇上杨玉环,重用李林甫,信任安禄山。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无穷的线索中蔓延到未来。藩镇割据如同长在大唐身上的肿瘤,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想来,就算没有杨玉环的倾城红颜,没有李林甫的独掌大权,没有安禄山的狼子野心,繁镇割据终将成为唐朝的埋葬者。
花开花落,盛世繁华的唐长安城,最终在唐昭宗时期,历经几次大火和战争,成为了废墟。而那些结伴而来,又携手离去的天才诗人们,他们时代不同,际遇不同,结局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长安梦都幻灭了。
唐朝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东移,长安的繁华渐渐成为往事。明朝建立,朱元璋改长安为西安,一直到今。
在被称为“疫情后时代”的2022年,我来到了西安。不到西安,怎知西周分封八百诸侯的豪情万丈;怎知周武王定鼎中原的天下归心;怎知周公除了解梦,还有《周礼》为几千年中华文明定下了基调。不到西安,怎知大秦气吞山河的万千气象,怎知始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天辟地,怎知老秦人每一颗心脏里沸腾的热血。不到西安,怎知大汉雄浑壮阔的汉家烟尘,怎知烈烈旌旗下护卫的不止是汉家的土地,还有我汉家儿郎永远不屈的气节。不到西安,怎知大唐三百年的盛世荣光,怎知唐人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雍容华贵,和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怎知我们为何梦回大唐。不到西安,怎知周、秦、汉、唐……
作者单位: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