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起步区联动发展成效显著!
6家为比亚迪配套企业落户济阳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把起步区作为牵引济阳未来发展的最大势能,围绕加速融入起步区,济阳加强了与起步区的全面对接,两区互动更加紧密活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创新协作机制,与起步区正式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综合协调、城建规划、交通市政、招商引资、农业农村、社会事务六大专班,统筹协调在项目招引、规划衔接、产业布局、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对接融入起步区有效破题开局。
丰富承接载体。对接起步区发展规划,我区研究谋划建设起步区紧密协作区,即将回河、济北、济阳三个街道211平方公里范围作为协同联动发展区,其中回河片区作为紧密协作区,全方位服务起步区建设。回河片区的综合开发已列为我区头等大事来抓,目前已制定《起步区—紧密协作区协同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对济北开发区、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的发展空间、产业定位、基础配套等精准优化,为承接起步区发展势能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
增强融合实效。聚焦空间规划、联动招商、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等重点领域,与起步区深入会商,达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合作事项,推动了功能互补、产业互补、优势互补新格局的加速形成。像近期东风李尔等6家汽车配套企业落户济阳,就是我们与起步区联动招商、产业对接的成效展现。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抓住起步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创新工作思路,深化融合举措,在联动发展上开新局。突出空间规划融入,对表对标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起步区发展规划,紧密接轨起步区崔寨、孙耿太平、临空三个直邻组团,统筹完善国土、城镇、交通等规划,加快编制《起步区—紧密协作区协同发展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融入,聚焦产业协同发展,与起步区在产业发展上相融互补。一方面承接一批起步区外溢性或服务保障性产业;另一方面支持辖区企业融入起步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强产学研项目合作,借势打造起步区产业协作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突出支撑平台融入,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举全区之力加快济北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做强优势产业,努力在全省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着力推进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加快建设食品医药健康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探索建立两区共建园区的战略合作机制,谋划启动一批引爆性、引领性及基础配套项目,持续增强对起步区建设的支撑服务和保障。突出交通路网融入,坚持把交通融入起步区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黄河大道北延、国道220线快速路改造、济太路对接、回孙路提升等项目,配合做好济滨高铁、济南绕城大北环、有轨电车、起步区—济阳—商河快速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同时,全面对接起步区“1+4+16+N”交通规划体系,加快改造路网结构,做到交通网络等高规划、同步建设,实现互联互通。突出公共服务融入,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主动为起步区建设提供生产生活、人才服务等保障,积极构建跨区域协同“服务圈”,在更广领域运筹要素、共享配套。同时,探索与起步区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系统连接和数据共享,为广大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刘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