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清单”变成老百姓的“幸福账单”
织密编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着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持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2022年,区民政局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厚植爱民为民情怀,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一条条“民生清单”变成老百姓的“幸福账单”。
社会救助精准化
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我区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专项行动,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纳尽纳;提高社会救助标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提高10%以上,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补助金等7项困难救助资金和补贴1.01亿元。加强流浪乞讨巡查救助,为7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落户。
在儿童保障水平提升方面,我区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挂牌成立了济阳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7个街镇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站,并配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同时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207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和补贴419.87万元。
在拓展慈善救助工作方面,我区开展“凝聚爱心力量·助推共同富裕”慈心一日捐活动,募集社会捐款237.06万元。在电视台公开开设“大爱济阳·慈善之星”专栏,大力营造崇尚善行的良好氛围。开展助困、助老、助残、助学、助医等活动,支出善款18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000余人次。开展“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助力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年内新增村社互助项目5家,已募集项目款项42.5万元……
养老服务规范化
基本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及相关产业,是积极应对老龄化、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2年,我区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区养老服务中心,并引进全省优秀专业运营团队,10月份已投入使用。新建2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2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动去年建成的140处农村幸福院全部投入使用,全区农村幸福院达到242处。
养老服务关乎民生,规范管理亦势在必行。区民政局强化养老机构运营监管,完善和严格日常监督考核、年终综合考核等制度,定期对各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进行指导和检查,积极探索开展居家养老,为更多老人提供了贴心、专业的上门服务。
城乡治理精细化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发展“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城市经过高质量管理,发展环境才更有品质,市民更有幸福感。
2022年,区民政局强化城市社区管理,将16个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25个社区,更加精细化管理,更好服务社区居民。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社区管理模式,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加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在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方面,区民政局对《济阳区村务公开目录》进行修订,将村务公开“阳光工程”与各村(居)“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民主协商议事相结合,让阳光公开成为常态。巩固村(社区)“牌子多”问题整治成果,进行“回头看”检查,确保不反弹。为规范村级组织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意见》和《济阳区村民委员会调整标准》。
社会服务标准化
基本社会服务管理显著规范
标准化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2022年,区民政局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服务,积极落实殡葬惠民政策。
通过不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工作流程,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次办成”,启用婚姻电子证照,开展跨区域婚姻登记,区民政局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便利化服务,共办理结婚登记2041件。通过明白纸、宣传栏、电子屏、媒体、微信等多种形式,倡树婚育新风,发放各类移风易俗宣传材料8000余份,举行“婚礼式颁证“等各类颁证仪式45件次,引导广大群众摒弃婚礼陋俗,倡导婚事新办、婚事简办新风尚。
同时,区民政局全面落实基本殡葬政策,惠及2796户家庭,减免基本殡葬费用363.5万元。扎实推进生态葬,为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775人家庭,发放生态奖补资金133万元,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40%。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改造3处历史埋葬点,新建和提升3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举办全区移风易俗培训13场2000余人次,实现了全区村(居)村支部书记和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全覆盖。
一幅幅“民生愿景”变成了“幸福实景”,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着千家万户,一个个身边的“小确幸”赢得了百姓的好评与点赞。下一步,区民政局将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实施“社会救助水平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规范提升”四大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为建设济南北部高质量中心城区作出民政贡献。
(梁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