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50 更新时间:2023-01-13

济阳区引才育才留才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富民强区,发展为要;跨越发展,人才为本。近年来,济阳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不动摇,大力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培养和人才环境打造,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发展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和坚强人才保障。  


突出抓好招才引智 提升发展核心竞争力


        高层次人才是人才竞争的焦点,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
        2022年,区科技局密切关注人才项目申报通知,认真研究项目申报指南,围绕重点支持领域与方向,对区内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在坚持抓传统人才项目的基础上,鼓励并组织人才参与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高端外专计划等人才专项,拓宽我区人才项目所涉范畴。同时对企业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及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申报项目成功率。4月初,我区推荐辖区内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柔性引进的1名海外博士申报2022年国家人才工程项目。现已成功入选,成为我区首个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
        我区分两批推荐四家企业的创办人参加第四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其中:1人在第一期大赛决赛中胜出,成功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1人已成功入围第二期大赛决赛,现已完成公示公告,等待决赛答辩。
        2022年10月,根据济南市海右名家产业领军人才申报通知精神,组织申报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2家,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创业人才4人。最终,2名创业人才和2家创新团队入围最终答辩环节,现正等待最终结果。


注重人才培训培养 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实践表明,培训培养是筑牢人才队伍基础、提升人才素质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区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建设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协调推进其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我区切实抓好企业家、“创二代”的培养扶持,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逐步提升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各街道(镇)通过乡村振兴专员公开招聘、村“两委”换届选举、优秀村干部留任等渠道,不断优化充实青年人才队伍。通过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分类分层制定培养计划,邀请区级党校讲师围绕电商带货、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进行专业授课,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干事能力,让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田教授”“土专家”。
        此外,为做好泉城产业领军人才这一传统人才项目的申报和培育工作,区科技局积极调整工作模式,培育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广泛发动并引导企业主动对照靠拢,争取尽快达到申报条件。申报时,以前期走访调研、摸底排查、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精准对接、跟踪指导、层层筛选、重点选拔、好中选优等工作流程确定人选;对申报材料进行园区、部门、专家三方会审,不断完善修正;联合组织部对入选答辩人才组织模拟答辩专题培训会,通过邀请技术、投资、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专家,从技术角度、股权比例、团队打造、项目研发及下一步公司发展规划对申报人才进行“一对一”点评指导,提出中肯意见,帮助申报人进一步完善答辩材料,拓展企业团队对人才申报的认知和经验,强化申报人的答辩水平,为正式答辩奠定扎实基础,提高申报成功率。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确保实现人尽其才


        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济阳区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作为人才发展的一项硬指标、硬任务,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加大创新平台建设,确保各类人才为所在企业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各尽其能、各展其才、活力迸发。
        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构建高校等科研组织的合作机制,引进知名院校、科研院所或企业建设研发机构11家,同时有5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0项以上。截至目前,我区已新增5家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组织有合作意向的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进行对接交流,新设立2家研发或成果转移转化机构。
        在助推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方面,我区出台《济南市济阳区引导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备案建设研发机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济阳政办发〔2022〕3号,进一步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创新平台建设谋篇布局。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备案全区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全区零的突破,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8家。
        下一步,济阳区将持续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深化“人才+项目”招引机制,提升人才引进的专业化水平。重点抓好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建设,加大对青年创业者、种养大户、技术工人等“隐性人才”的培养力度,夯实人才工作基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举办交流洽谈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为我区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梁越  王真)